王凯
- 作品数:99 被引量:44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
- 本发明涉及渔业基础设施的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所述三角台鱼礁由若干人工鱼礁主体镶嵌、堆积连接,所述人工鱼礁主体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包括上台面和下台面,所...
- 王凯朱越章守宇韩挚阳
- 浙江马鞍列岛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被引量:36
- 2008年
- 2007年3—7月对浙江马鞍列岛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组成、分布情况和温度属性,并利用相似性指数(Sc)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c)分析了调查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的优势种组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采集到的31种海藻隶属于3门24属,其中绿藻门5属7种,褐藻门5属8种,红藻门14属16种;在波浪和潮汐作用下,潮间带出现局限分布种和选择性分布种,孔石莼、鼠尾藻等在调查岛礁区域广有分布;红藻门种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频率为61.1%,为优势门类,绿藻门种类在该海域的总体水平分布基本呈均匀状态;81%的调查种类分布在低潮带,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47,并且中、低潮带的生境趋同效果大于高、中潮带.马鞍列岛潮间带底栖海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温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多为暖温性种.该海域底栖海藻属于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型海洋植物区系.
- 章守宇梁君汪振华王凯
- 关键词:底栖海藻优势种
- 枸杞岛近岸海域食物网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35
- 2014年
- 为了探明岛礁近岸海域食物网主要生物类群之间的营养关系,对2012年11月和2013年2月枸杞岛近岸的消费者及其潜在食物源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数据计算了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表明:枸杞岛近岸海域消费者潜在食源浮游植物、POM、SOM和大型海藻的δ13C值范围为-21.7‰^-14.7‰,浮游动物、大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消费者的δ13C值范围为-21.1‰^-13.7‰。初级生产者的C/N平均值为8.5,消费者的C/N平均值3.7,差异极显著(P<0.001)。根据消费者的δ15N值,可将枸杞岛近岸海域的消费者分为滤食性浮游动物、食藻或碎屑的小型底栖动物、杂食性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以及凶猛的肉食性鱼类4大类,消费者共有4个营养等级,黑鲷的营养级最高为4.33。
- 蒋日进章守宇王凯周曦杰赵静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食物网营养级
- 一株感染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被引量:9
- 2019年
- 2016年7月,山东省长岛县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暴发严重皮肤溃疡症。作者对病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试验、gyrB和16S rDNA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在病灶溃疡处分离到一株绝对优势菌BZ01,该菌株在TSB固体培养基上呈半透明菌落,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呈绿色。透射电镜观察为短棒状,具有单根极生鞭毛。人工回接感染证明,该菌株对许氏平鲉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以引起皮肤溃疡等症状,且与自然感染症状一致,其LD_(50)为2.07×10~6 CFU/ml。通过gyrB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BZ01与弧菌属同源性最高,并在系统发育树中与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聚为一枝,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表型测定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轮虫弧菌(V.rotiferian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香豆素类、肽酰转移酶类高度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中度敏感或不敏感。
- 王凯王凯王印庚张正于永翔张正
- 关键词:许氏平鲉皮肤溃疡
- 枸杞岛海藻场优势种鱼类群体特征及其在不同生境中的差异被引量:14
- 2011年
- 为了解枸杞岛岩礁不同底栖海藻分布的海藻场区域鱼类优势群体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09年2月—2010年2月对枸杞岛海藻场和沙地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对其中的鱼类优势种群组成、生物学特征和摄食规律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底栖海藻为优势种的海藻场鱼类全年优势种皆为褐菖鲉、斑头鱼和黄姑鱼。褐菖鲉群体具有近岸活动频繁、群体低龄和小型化、丰度年间变化大的特点,通过性成熟提前、雌性比例远高于雄性、摄食对象多样化的方式应对生存压力,维持对整个群体的补充。斑头鱼和黄姑鱼群体都具有低龄化现象,群体补充主要受洄游群体影响。3种鱼类因生活习性和摄食对象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生长差异。同时,由于发育不同阶段的食性转化、体型变化和来自上层捕食者的捕食压力,褐菖鲉和黄姑鱼会随着发育阶段的变化,表现出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利用。斑头鱼食性较为稳定,其活动区域由主要的摄食对象麦秆虫所主导,主要栖息于海藻场生境。
- 章守宇王蕾汪振华王凯林军
- 关键词:体长
- 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通过在岛礁海域建设人工鱼礁排或人工鱼礁群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排建设在岛礁附近水深为10~20m之间的水下岩石生境中;人工鱼礁排采用回字型人工鱼礁单体为投放礁...
- 章守宇程晓鹏林军汪振华王凯赵静赵旭
- 一种可调式回声探测仪支架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回声探测仪支架装置,包括:安全罩,设为仪器的保护壳;垂测杆,竖直延伸且其下端与安全罩固定连接;垂测杆固定板,垂测杆可升降调节地安装在垂测杆固定板的板面上;水平的悬臂组合件,其一端处于船舷之外并固定连...
- 李训猛王凯章守宇
- 枸杞岛潮下带沙地生境鱼类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被引量:42
- 2011年
- 为了解岛礁水域沙地生境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评估该生境对鱼类资源养护的潜在作用,于2009年采用多网目组合刺网对枸杞岛潮下带沙质区域进行了逐月采样,同步设置岩礁为对照生境.应用α和β多样性指数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相对渔获率、ABC曲线和聚类排序方法对两种生境中的鱼类组成、多样性变化和群落格局与变化进行了全面探讨.全年在沙地和岩礁生境共采集鱼类63种,隶属11目38科56属,2种生境各自出现的鱼类皆为46种.受暖水种频繁出现在沙地生境的影响,潮下带沙质区域鱼类区系比岩礁生境略显丰富,且春夏季的渔获量普遍高于岩礁生境;由于种类组成均匀度较低,沙地生境各季节的α多样性普遍较低,夏季显著低于岩礁生境.日本须鳎是沙地生境的指示种,为早春、夏末和秋冬季沙地底层优势鱼种.5—7月鳀、多数月份鲻和10月份鳗鲇等种类对沙地生境的阶段性利用,使其形成了区别于以趋礁性鱼类为优势类群的岩礁生境的群落格局和季节动态.沙地是多种鱼类幼鱼阶段的庇护所和饵料场,是鲆鲽类的良好栖息地.沙地生境在维持鱼类区系和养护鱼类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汪振华王凯赵静章守宇
- 关键词:沙地鱼类群落结构
- 马鞍列岛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 为了评估趋礁鱼类在岛礁海域的生境适宜度,本文选取马鞍列岛的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为指示物种,以2009年获取的水深、盐度、叶绿素a、浊度和底质数据作为褐菖鲉春、冬季栖息地指示因子,建立栖息地...
- 曾旭章守宇汪振华林军王凯
- 关键词:环境因子褐菖鲉
- 马鞍列岛岩礁生境褐菖鲉的摄食习性
- 基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马鞍列岛海域岩礁生境褐菖鲉的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岩礁生境中褐菖鲉摄食14个大类46种饵料生物,主要饵料生物类群为端足类、鱼类和蟹类,优势饵料生物为麦秆虫、钩虾、鳀、...
- 王凯章守宇
- 关键词:摄食习性褐菖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