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炜
- 作品数:28 被引量:37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安氏隐孢子虫热休克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克隆、表达和分析安氏隐孢子虫Mr70000热休克蛋白(CaHSP70)的部分编码基因。方法依据公布的CaHSP7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江苏徐州安氏隐孢子虫(XZ-BOV)总RNA为模板,反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编码基因。PCR产物经TA克隆后,亚克隆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aHSP70,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简称为rCaHSP70)。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对该重组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克隆的目的基因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CaHSP70一致。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重组蛋白(rCaHSP70)Mr约为43000(含6个组氨酸),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可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组氨酸抗体、安氏隐孢子虫感染的小鼠血清、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儿童血清和rCaHSP70免疫小鼠血清识别。rCaHSP70存在多个功能位点和潜在的抗原决定簇。种系发生分析表明XZ-BOV与安氏隐孢子虫进化关系最近。ELISA检测结果表明,rCaHSP70免疫的C57BL/6小鼠与BALB/c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免疫前。结论XZ-BOVHSP70部分编码基因的克隆获得成功,研究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 刘海鹏曹建平李小红卢潍媛沈玉娟徐馀信臧炜刘述先
- 关键词:安氏隐孢子虫热休克蛋白重组抗原表位分析
- 人群及猪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人群和(或)猪旋毛虫病血清的流行情况,为流行区制定旋毛虫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流行区云南洱源和勐海县抽取6个行政村,从非流行区上海市和吉林省延吉市各选1个居民小组,对人群和(或)猪旋毛虫病进行血清流行学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猪血清IgG抗体,压片镜检猪肌肉。对被采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勐海和洱源县共调查332人,旋毛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9.76%,其中男女阳性率分别为50.34%和31.55%;以老年组阳性率最高,为46.66%。洱源县共采集了90头猪血清和肌肉标本,血清学检测旋毛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8.89%,肌肉病原学检测全部为阴性。上海市和延吉市共调查98人,旋毛虫血清抗体全部阴性;在上海采收集了50头猪血清和肌肉标本,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洱源县问卷调查的193人中,95.85%有生吃猪肉或猪皮的习惯;勐海问卷调查151人,虽然均无吃生猪肉习惯,但有47人吃过鼠等野生动物肉,其中23人血清学检测旋毛虫抗体呈阳性;生食猪肉、猪皮组和无此习惯组问光吸收值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退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及用宰杀猪后废弃内脏和泔水喂食猪是人旋毛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生吃猪肉是旋毛虫病最重要传播途径,猪旋毛虫血清抗体阳性率可作为人群旋毛虫病暴发或流行的预警指标。
- 陈颖丹王聚君臧炜钱门宝
- 关键词:旋毛虫病旋毛虫血清学检测问卷调查
-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酪氨酸激酶TK4保守区基因及其克隆表达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酪氨酸激酶TK4保守区(SjcTK4)基因的序列及其克隆表达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公开的SjcTK4基因具有序列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相应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SjcTK4基因在大肠...
- 曹建平臧炜徐馀信沈玉娟卢潍媛刘述先汤林华
- 文献传递
- 树突状细胞与血吸虫感染的Th2应答被引量:6
- 2008年
- 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后,作为主要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在启动整个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抗血吸虫保护性免疫应答和血吸虫卵导致的宿主免疫病理反应均与Th2应答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理解其免疫机制,有利于抗血吸虫疫苗和减轻血吸虫病组织损害的研究。本文以树突状细胞为中心,对血吸虫(包括虫卵)诱导Th2应答的机制作一阐述。
- 臧炜沈玉娟曹建平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血吸虫
- 2013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分析:蠕虫检测能力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蠕虫检测能力,推动各级疾控机构能力建设。方法 2013年6月,以省为单位,每省选送4名疾控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收集竞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1支代表队共124人参赛,选手的蠕虫镜检及制片平均成绩分别为27.3分和7.6分,较2012年均有显著提高(t=3.169、5.009,P均〈0.05)。蠕虫平均检出率为62.7%,较2012年显著提高(c2=28.630,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称选手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0、2.080,F=2.366~3.864,P均〈0.05),有血防任务的省份成绩显著高于无任务的省份(t=6.650、4.630,P均〈0.01)。结论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提高了各省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但选手对常见土源性线虫虫卵的识别能力有待加强。建议在寄生虫病低度流行区和无防治任务的省份设立监测点,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诸廷俊臧炜王强王立英付青李石柱陈颖丹周长海王聚君肖宁周晓农周晓农
- 关键词:寄生虫病蠕虫检测
- 8个干预示范区停止干预措施后土源性线虫病的控制现状评价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评价8个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停止干预措施后,土源性线虫病的控制现状。方法在2009年综合防治措施停止后,于2011-2015年的9-11月调查贵州省开阳县、海南省屯昌县、江西省贵溪市、安徽省桐城市、湖南省岳阳县、云南省祥云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和四川省丹棱县等8个示范区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无害化厕所和自来水普及情况,对不同时间、地区、性别、年龄、虫种等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进行χ~2检验。结果2011-2015年,8个示范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6.1%(490/8 005)、5.8%(474/8 146)、5.5%(447/8 066)、5.8%(477/8 164)和4.0%(305/7 688),其中钩虫(Ancylostoma sp.)的感染率由3.8%(303/8 005)降至2.3%(177/7 688)(P<0.05),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感染率由1.6%(125/8 005)降至1.0%(78/7 688)(P<0.05),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感染率由1.1%(84/8 005)降至0.3%(24/7 688)(P<0.05)。8个示范区中,海南屯昌示范区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在2011-2015年均最高,分别为19.2%(195/1 015)、19.7%(209/1 063)、20.6%(215/1 046)、22.6%(235/1 038)和11.2%(114/1 022)。5~9岁年龄组的蛔虫感染率在2011-2014年均最高,分别为2.9%(23/797)、2.4%(17/698)、2.0%(16/800)、1.2%(9/735);60岁以上年龄组的钩虫感染率在2011-2015年均最高,分别为6.2%(76/1 231)、5.1%(67/1 328)、6.0%(88/1 476)、6.2%(118/1 894)、2.7%(54/2 032)。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5.5%(1 090/19 805),女性为5.3%(1 050/19 9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5年,人群卫生知识行为问卷合格率分别为93.2%(1 129/1 211)、94.9%(1 142/1 203)、94.1%(1 134/1 205)、92.3%(973/1 054)和94.9%(854/900)。自来水普及率由2011年的33.2%(187/564)上升至2015年的59.4%(209/352);无害化厕所普及率由2011年的71.3%(402/564)上升至2015年的77.3%(272/352)。结论2009年示范区综合防治措施停止后,防治效果仍然维持在有效控制状态,表明原先的措施取得了�
- 诸廷俊周长海王聚君臧炜陈颖丹
-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示范区
- 2006-2009年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了解2006—2009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情况。方法2006-2009每年9—11月在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采集年龄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查蛔虫、鞭虫和钩虫虫卵;对3~12周岁儿童的粪便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虫卵;采集人群家庭的菜园、庭院、厨房及厕所周边的土壤样本,镜检土壤样本中受精或未受精的蛔虫虫卵,土壤培养法区分受精蛔虫虫卵的存活与否。结果2006-2009年,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共累计调查90957人次,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依次为20.9%、18.9%、16.6%和13.3%,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女性感染率历年均略高于男性。儿童是土源性线虫的高感染人群,2006-2009年人群蛔虫感染率依次为10.1%、8.9%、7.4%和6.4%,鞭虫感染率依次为5.9%、5.7%、6.6%和5.2%,钩虫感染率依次为8.9%、9.0%、6.8%和5.8%,3—12周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依次为10.0%、10.0%、7.4%和7.0%。2006—2009年22个监测点土壤人蛔虫卵检出率依次为37.1%、29.5%、25.9%和31.3%,表明污染状况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结论22个监测点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逐年下降,但高感染地区依然存在,各地仍需开展监测工作。
- 陈颖丹臧炜张雪强
-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
- 两种检测华支睾吸虫囊蚴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比较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野生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方法从华支睾吸虫病重流行区广西横县旺天塘采集野生淡水鱼样本,分别采用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每尾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情况。计算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对2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了210尾鱼,总检出率为36.67%(77/210),其中肌肉压片法检出率为34.29%(72/210),消化法检出率为32.38%(68/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05)。结论两种方法检测野生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李红梅朱慧慧诸廷俊1臧炜陈颖丹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囊蚴消化法检出率
- 云南大理1起旋毛虫病暴发事件疾病负担的回顾调查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一起旋毛虫病暴发事件的疾病负担,为制定当地旋毛虫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卫生经济学依据。方法通过引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体系,对云南省大理州凤仪镇云浪村52位旋毛虫感染者进行EQ-SD+C生命质量量表和相关医疗费用询问,计算失能权重(DW),并据此测算感染者的疾病负担。结果 EQ-5D+C生命质量量表评价显示旋毛虫感染者疼痛不适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1.92%(27/52),其次是认知记忆受限,为42.31%(22/52);总DW为0.097±0.154,DALY为3.901人年;本次旋毛虫病暴发总经济负担为45 364.69元,人均经济负担515.51元。结论旋毛虫病暴发引发的个人负担和经济负担都较高,因此旋毛虫病流行区的卫生决策部门在制定当地寄生虫病预防和干预措施时应高度关注旋毛虫病。
- 臧炜陈颖丹刘宏坤
- 关键词:旋毛虫病疾病负担
- 2006-2010年我国儿童蛲虫感染监测及SWOT分析被引量:32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我国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蛲虫病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在全国设立了22个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2006-2010年对监测点受检人群中3~12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儿童感染率进行分析。此外,采用SWOT法分析蛲虫感染监测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2006-2010年,22个监测点共检查儿童17068名,检出蛲虫感染者1363人,蛲虫平均感染率为7.99%,其中男、女童平均感染率分别为7.39%和8.70%;逐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0.01%、9.68%、7.41%、6.96%和6.57%。2006-2009年均以福建省感染率最高,逐年分别为56.15%、53.42%、37.82%和49.53%,而2010年以广东省感染率最高,为46.06%。对感染情况进一步分析显示,女童、3~6岁组、黎族、托幼儿童感染率较高。SWOT分析显示我国蛲虫监测所面临的优势在于监测点覆盖面广、监测连续,劣势为政府投入相对较少;机遇为可以利用国家级检测点推动省级、县级等监测工作的开展,威胁为受重视程度降低。结论虽然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高感染地区仍然存在,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 周长海朱慧慧臧炜张雪强陈颖丹
- 关键词:蛲虫儿童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