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雷鸣

作品数:14 被引量:7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面上科研农业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榧树
  • 5篇种子
  • 4篇性状
  • 3篇林学
  • 3篇经济林
  • 3篇经济林学
  • 2篇性状变异
  • 2篇幼苗
  • 2篇入侵
  • 2篇山核桃
  • 2篇香榧
  • 2篇小花山桃草
  • 2篇核桃
  • 2篇SRAP
  • 2篇SRAP标记
  • 1篇地理种源
  • 1篇雄球花
  • 1篇雄株
  • 1篇休眠
  • 1篇学成

机构

  • 11篇浙江农林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宁波市农业科...

作者

  • 14篇董雷鸣
  • 9篇曾燕如
  • 6篇戴文圣
  • 5篇喻卫武
  • 3篇刘龙昌
  • 3篇张辉
  • 1篇孙晓梅
  • 1篇夏国华
  • 1篇张守攻
  • 1篇黄有军
  • 1篇沈登锋
  • 1篇徐蕾
  • 1篇冯佩
  • 1篇张媛媛
  • 1篇贾宁
  • 1篇吴昊
  • 1篇宋双
  • 1篇吴慧敏
  • 1篇何明
  • 1篇黄银芝

传媒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榧树半同胞子代幼苗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生产上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嫁接繁殖砧木用榧树T. grandis幼苗生长性状的遗传,选育天然优良榧树种质。【方法】以天然林自由授粉的榧树半同胞子代为材料,连续2 a测定榧树幼苗苗高、地径及分枝数,采用常规线性混合模型(LMM)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拟合并估算相关的遗传参数,计算了遗传和表型相关系数。【结果】总体上榧树幼苗苗高的变异系数大于地径的变异系数,且随幼苗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各生长性状指标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遗传力都较高,1年生幼苗各指标的遗传力均大于2年生幼苗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大于表型相关。遗传增益方面则表现为幼苗苗高大于地径及分枝数,以1年生枝条的遗传增益最高。生长表型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同批榧树幼苗除分枝数外,各指标间的遗传及表型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天然群体榧树在生长性状上具有较强的选育潜力,可以根据1年生幼苗的苗高来选择培育砧木的采种树。表3参24。
叶淑媛叶淑媛董雷鸣喻卫武喻卫武戴文圣
关键词:经济林学榧树香榧线性混合模型
外来物种裂叶月见草化感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化感作用在植物入侵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以裂叶月见草入侵早期直接与之竞争的草本植物(小蓬草和阿拉伯婆婆纳)以及农作物(小麦和小白菜)为受体植物,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裂叶月见草植株各器官浸提液对这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化感作用的强弱、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化感作用与其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裂叶月见草具有化感物质,不同器官内化感物质含量不同,叶片和根内最多,茎次之,枯叶内含量最少;裂叶月见草提取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化感作用;不同浓度浸提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高浓度时较强,低浓度时较弱;高浓度(2.5%,m/V)的叶、根提取液显著降低受体种子的萌发率、发芽速率(小麦除外),化感效应指数(RI)可达-0.8018,甚至可使小蓬草种子不能萌发(RI=-1.0000)。在1.3%、2.5%叶、根和茎浸提液处理下,4种受体植物的胚根长度显著降低,且胚根出现畸形现象;在测试的4个指标中,发芽速率和胚根长度对化感物质更为敏感,可能是衡量化感作用的最敏感指标。化感作用是裂叶月见草干扰临近植物生长的一种重要的生态机制,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裂叶月见草可通过化感作用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危害,应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刘龙昌董雷鸣
关键词:外来物种化感作用入侵机制
雌性榧树4个居群遗传多样的SRAP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为给榧树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浙江淳安朱塔、太湖源,安徽樵山、小荣4个雌性天然榧树居群86个样品为研究材料,根据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用26对引物扩增出了40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30个,占81.6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值为0.294 3。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居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9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4 5,居群间的基因流为4.090 9,雌性榧树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108 9,遗传变异主要存在居群内,且4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刘浩凯胡树恒董雷鸣张辉曾燕如喻卫武戴文圣
关键词:SRAP标记榧树雌性
山核桃天然群体家系种实和幼苗性状变异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岛石天然林山核桃自由授粉产生的44个单株果实与种子的表型及由种子实生繁殖1年生幼苗生长性状11个指标的数据,分别计算了各指标的特征值,并进行了方差分析,研究其自然变异。结果表明,果实和种子各表型变异程度不一,其中以果实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1.22%;其次是种子质量和出籽率,分别为8.64%和7.66%;种实各指标在采样单株间的差异均极显著。除果实质量与果形指数和种形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外,其余各指标两两间相关均极显著。1年生苗木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达13.99%、10.28%,且各家系间差异极显著;苗高与地径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52,相关性极显著。2个苗木生长指标与9个种实表型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
张辉董雷鸣曾燕如刘浩凯夏国华
关键词:山核桃果实种子家系
山核桃SSR标记的初步开发被引量:7
2012年
基于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脂肪代谢相关cDNA文库的部分测序结果,发现43条cDNA序列具有简单重复序列(SSR)碱基重复特点,用Primer Premier 5设计了34对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引物;建立了适用于山核桃的SSR分析体系,并用设计的SSR引物对对天然群体山核桃40个样品进行了初步的应用性试验。结果表明:34对引物中有4对无扩增产物,3对引物的扩增产物超过了设计范围,27对引物在供试的40个山核桃材料中有较清晰且稳定的目标扩增产物,其中有18对引物的扩增产生了22个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数的47.8%。将SSR标记分析结果与山核桃已有的显性标记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SSR标记多态性位点的比例较高,且能够区分显性纯合位点及显性杂合位点。结论:设计开发山核桃的EST-SSR标记是可行有效的。
宋双黄银芝董雷鸣黄有军曾燕如吴智敏
关键词:经济林学山核桃CDNA文库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及种子萌发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野外设置样方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研究小花山桃草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繁殖分配以及种子萌发特点。结果表明:(1)小花山桃草根、茎、叶、花(果)序生物量与植株高度之间以及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幂函数模型或线性函数模型较好地表达;(2)各构件生物量在个体生物量中所占的比率表现为茎>花序>叶>根;(3)小花山桃草的繁殖投入和繁殖分配都随植株个体的增大而增加;(4)小花山桃草个体大小和繁殖投入之间为线性关系,而个体大小和繁殖分配之间为幂函数关系;(5)小花山桃草存在一个较小的繁殖阈值(0.6043g);(6)小花山桃草种子在有光照(12h)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均可达到85%以上;未经贮藏的种子不萌发,低温沙藏(1~2℃)和室温干藏(14~32℃)一个半月种子萌发率分别可达92.5%和79%;低温沙藏时种子即可发芽,且发芽率可达61%。在研究地区,小花山桃草几乎整个生长季都可萌发,甚至初冬还有幼苗产生。小花山桃草构件生物量结构和繁殖分配特征、种子萌发特点等都有助于其入侵能力的提高,是其成功入侵我国的重要原因。
刘龙昌范伟杰董雷鸣玉山江.艾尼
关键词:小花山桃草外来入侵物种构件生物量繁殖分配
榧树雄株若干性状变异初探被引量:10
2012年
通过调查统计野生榧树Torreya grandis雄株的叶长、叶宽及叶片厚度,球花大小、花粉质量及开花时间等的差异变化,结合花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和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授粉试验,探讨榧树雄株相关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①雄株叶片要比雌株叶片长,叶片长度均值为2.12 cm(变幅1.53~3.20 cm),叶片宽度均值为0.32 cm(变幅0.28~0.39 cm),叶厚均值为0.23 mm(变幅0.17~0.32 mm);雄球花纵径均值为0.79 cm(变幅0.49~1.32 cm),横径均值为0.42 cm(变幅0.32~0.54 cm),雄球花质量均值为1.19 g(变幅0.33~2.66 g),花粉质量均值为0.170 g(0.151~0.548 g)。叶片及雄球花的各指标均有较大的变异系数,其中花粉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55.29%;叶片宽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也有8.83%;②雄株开始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16-18日,不同单株的雄花始花时间存在约1周的差异,营造香榧林时可以按需选择配置,特别应该适当配置晚花类型的雄株;③花粉近球型,直径为22~26μm;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单株的花粉在外观上无明显差异;④不同来源的花粉显著影响香榧幼果坐果率,表明榧树雄株具有开展选优的潜力。
董雷鸣沈登锋喻卫武曾燕如吴智敏戴文圣
关键词:植物学榧树雄株雄球花
日本落叶松全双列交配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通过全双列交配设计开展配合力分析,研究SCA(特殊配合力)对重要性状的相对贡献,旨在为日本落叶松的育种策略制定和育种群体管理提供重要遗传参数信息。[方法]本研究以13个母本和23个父本获得的6×6和4×4两组全双列交配设计的日本落叶松子代测定林为对象,利用空间模型对16年生和26年生的生长表型数据进行校正,采用单株模型对其配合力和正反交效应分析,研究加性效应、SCA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在落叶松育种中的应用。[结果]自交子代在保存率性状上未表现出明显的自交衰退,生长性状在一些亲本中甚至优于相应异交后代;生长性状的正反交效应不明显,暗示在今后的育种中无需考虑交配方向。16年生时胸径和材积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显著,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显性和加性效应方差比值分别为1.34和 1.33 。此时按亲本育种值排名选择前10个家系,当联合育种值和SCA进行选择时遗传增益分别为3.21%和8.04%,比单纯育种值选择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76%和7.12%)分别提高16.30%和12.92%;26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的加性效应显著而显性效应消失。16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单株广义遗传力和平均家系广义遗传力的变幅分别为0.070-0.074、0.164-0.173和0.546-0.572;26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增至0.13和0.10。[结论]胸径和材积在早期的显性效应显著,通过对SCA的利用可获得更高的遗传增益,即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通过控制授粉配制高特殊配合力组合的种子,并从子代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无性扩繁,可获得最大化的遗传增益。
董雷鸣张守攻孙晓梅
关键词:林木遗传改良SCA全同胞日本落叶松
榧树群体遗传结构及与苗期生长性状关联的SRAP标记分析
榧树(Torreya grandis)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坚果类树种。本文以来自榧树天然群体的50个母本、每个母本自由授粉子代构建的半同胞家系为研究群体,从母本SRAP标记、半同胞种子性状及其培育的幼苗生长性状、半同胞子...
董雷鸣
关键词:SRAP标记
文献传递
香榧古树的遗传差异性被引量:5
2014年
对香榧主产地浙江省诸暨、绍兴、嵊州、东阳、磐安的5个香榧古树群体共149个样品进行了SRAP标记分析,共检测到26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70个,多态位点占为65.38%(PPL%);群体观察到的等位基因数(Na)为1.653 8,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713,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69 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66 4;群体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t)平均为0.1694,分化系数(Gst)为0.144 2,群体内基因多样度(Hs)为0.145 0,群体间基因流(Nm)为2.967 5;利用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香榧古树居群间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东阳、嵊州两个居群先聚在一起,再与磐安居群聚在一起,而绍兴和诸暨居群聚在一起,最后再与磐安、东阳、嵊州居群聚在一起。研究结果表明,香榧古树接穗来源非唯一,是一个栽培类型,同时群体间有基因交流,既有分离又保持相对较高的相似性。
何明董雷鸣刘浩凯张辉曾燕如钱秋凤喻卫武戴文圣
关键词:香榧SRA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