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卫东

作品数:41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化学工程
  • 10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织物
  • 14篇丙烯
  • 11篇乳液
  • 11篇棉织
  • 11篇棉织物
  • 11篇丙烯酸
  • 10篇拒水
  • 9篇乳液聚合
  • 9篇丙烯酸酯
  • 8篇聚醚
  • 7篇阻燃
  • 7篇酰胺
  • 6篇织物整理
  • 6篇水性
  • 5篇阻燃性
  • 5篇阻燃性能
  • 5篇拒油
  • 5篇共聚
  • 5篇共聚物
  • 4篇低VOC

机构

  • 40篇东华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传化股份...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1篇孟卫东
  • 16篇黄焰根
  • 6篇卿凤翎
  • 4篇胡立立
  • 3篇侯再坚
  • 3篇孙建彬
  • 2篇张高奇
  • 2篇李洪启
  • 1篇金武松
  • 1篇姚荣兴
  • 1篇李贤英
  • 1篇聂超
  • 1篇王敏
  • 1篇张付生
  • 1篇赵品桥
  • 1篇刘国良
  • 1篇姚滨滨
  • 1篇徐修华
  • 1篇宋燕西
  • 1篇李兰

传媒

  • 22篇东华大学学报...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有机化学
  • 2篇合成化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印染助剂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含氟含磷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2012年
由单体3,3-双(三氟乙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BFOx)和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BAMO)阳离子开环共聚而制得的含氟聚醚二醇,与炔丙氧基磷酸二乙酯(DEPP)发生"Click"反应,将磷酸酯结构以侧链的形式嫁接于含氟聚醚二醇的链上.这种含氟含磷聚醚二醇作为水性聚氨酯APU的软段部分,通过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合而得到阴离子水性聚氨酯(APU)乳液.经该乳液整理后的棉织物,其表面具有拒水性能,对水的接触角可达到135°,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19.5%.
聂超孟卫东
关键词:拒水织物整理
以BHDA为单体的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性能被引量:1
2007年
以降冰片烯二酸酐为原料,通过羰甲酯化反应,酯的水解,酸脱水最后生戍双环[2.2.1]庚烷-2-endo,3- endo,5-exo,6-exo-四羧酸2,3:5,6-二酸酐(BHDA);将制得的酸酐作为二酐单体与4种二胺单体在溶剂中高温溶液缩聚生成4种聚酰亚胺(PI),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此类聚酰亚胺具有易溶于强极性有机溶剂(2种含氟元素的也可溶于普通有机溶剂),颜色较浅,较高的热分解温度,玻璃化温度低,易于加工等特性.
郭云虎孟卫东卿凤翎
关键词:聚酰亚胺热分解温度玻璃化温度
新型含氟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以氯磷酸-二(七氟丁基)酯和N-(p-羟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丙烯酰胺单体双七氟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对苯氧基膦酸酯(FPA),并采用乳液聚合法,将FPA、甲基丙烯酸-1,3-双(二乙氧基膦酰胺基)异丙酯(BisDEAEPN)、丙烯酸羟乙酯(HEA)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SMA)共聚得到稳定的共聚物PFPA乳液.该PFPA乳液具有良好的拒水性能,经其整理的棉织物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37°,同时该棉织物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其极限氧指数(LOI)为26.5%.
任雷孟卫东
关键词:乳液聚合拒水阻燃
可见光催化烯烃的三组分串联三氟甲基化/偕二氟烯丙基化被引量:1
2024年
描述了一种高效的可见光诱导富电子烯烃的三氟甲基化/偕二氟烯丙基化三组分串联反应。三氟甲基(—CF_(3))自由基由市售的三氟甲磺酸钠(CF_(3)SO_(2)Na)生成,依次与富电子烯烃和α-三氟甲基烯烃相匹配,最后通过β-F消除得到多氟烯烃。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耐受性好,底物范围广,反应效率高,为药物和天然产物衍生物的后期改性提供了更多可能。
袁汶雯黄焰根孟卫东
关键词:自由基加成烯烃
含全氟环丁烷环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8
2007年
以乙酰氨基苯酚为原料,经过BrCF2CF2Br氟烷基化、Zn催化脱卤、热环化二聚,以及水解去保护,合成了一种含全氟环丁烷环的二胺单体1,2,3,3,4,4-六氟-1,2-双[4-(氨基)苯氧基]环丁烷.用该单体分别与酯环二酐双环[2·2·1]辛烷-2,3,5,6-四羧基2,3,5,6-二酐(BHDA)、芳香性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和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通过“一步法”制备了3种新型含全氟环丁烷环聚酰亚胺.通过粘度测试、溶解性实验、FT-IR、热失重分析(TGA)和差热扫描量热(DSC)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的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类聚酰亚胺可溶于大多数常用极性有机溶剂,热分解温度高于480℃,其中两种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低于150℃,表明含全氟环丁烷环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可加工性.
李思李洪启孟卫东卿凤翎
关键词:聚酰亚胺
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的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和丙烯基聚醚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异丙醇为溶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研究了反应温度、物料比、活化温度和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七甲基三硅氧烷的转化率的影响,并且对产物的表面张力性能进行测试。得出了较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00℃、烯丙基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2:1、活化温度60℃、活化时间为30min、氯铂酸相对三硅氧烷的质量分数为0.0015%、反应时间2h。此反应条件下三硅氧烷的转化率为99.34%,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71×10~mol/L,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为20.19mN/m,其水溶液在pH值为5~9的条件下不易分解可以存放1个月。
孙建彬孟卫东张高奇
关键词:烯丙基聚醚
一种含氟烷基膦酸酯基的丙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烷基膦酸酯基的丙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1)将非含氟醇在冰浴条件下逐滴加入三氯化磷,继续反应1h后,滴加含氟醇,其中非含氟醇、含氟醇与三氯化磷的摩尔比为1∶1~4∶1~2,升温至室温反...
孟卫东胡立立
含硅膦酰胺的制备及阻燃性能被引量:2
2015年
以三氯氧磷、1,3-丙二醇、(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含硅膦酰胺TM1,收率为61.0%,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谱(1 H NMR、13C NMR、31P NMR)、高分辨质谱(HR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得以确认.将不同TM1质量分数的溶液应用于棉织物的整理,并对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TM1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和较好的耐洗牢度,其极限氧指数(LOI)最高达到31.6%,在600℃时的残炭量从8.0%最高可提升到46.4%;耐洗牢度测试显示在洗涤10次之后其LOI值仍能达到26.0%.
张大为谢全焕黄焰根孟卫东
关键词:阻燃性能棉织物耐洗牢度
全氟聚醚衍生磺酸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1
2014年
以六氟环氧丙烷多聚体和4-硝基苯胺为原料,经酰胺化、硝基还原和开环烷基化等反应,制备了磺酸内盐型CF3CF2CF2OCF(CF3)CF2OCF(CF3)CONHC6H4NH(CH2)3SO3H(4)和磺酸钠型CF3CF2CF2OCF(CF3)CF2OCF(CF3)CONHC6H4NH(CH2)3SO3Na(5)氟碳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9F NMR)、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热重分析(TGA)测试了稳定性.化合物4和5的表面性能测试表明二者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化合物4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34×10-4g/mL,对应表面张力为20.03 mN/m;化合物5的cmc为3.31×10-4g/mL,对应表面张力为21.19 mN/m.
周杰华孟卫东黄焰根
关键词:全氟聚醚氟碳表面活性剂
含长碳链季铵盐的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水溶液特性
2022年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二烯丙基长链烷基苄基溴化铵(DC_(n)AB,n=14,16,18)为单体,通过胶束聚合法制备含长碳链季铵盐的丙烯酰胺类共聚物PAMQ1、PAMQ2、PAMQ3。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共聚物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仪和流变仪对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液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AMQ1、PAMQ2、PAMQ3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主链的热失重温度均高于320℃)和表面活性以及较好的耐温、耐剪切和耐盐性能,且对水相有一定的增黏能力;80℃时溶液的表观黏度分别为40.0、43.7和50.8 mPa·s;剪切速率为200 s^(-1)时溶液的表观黏度分别为26.2、29.5和33.8 mPa·s;当NaCl和CaCl 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0和30.0 g/L时,溶液的表观黏度最高分别保留至45.1和57.7 mPa·s;共聚物对稠油有一定乳化降黏能力,降黏率为78.2%~85.7%。季铵盐单体结构中长碳烷基链和苄基对共聚物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李兰黄焰根孟卫东
关键词:丙烯酰胺共聚物季铵盐流变性能乳化降黏稠油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