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晓林
- 作品数:54 被引量:3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进展及主要问题被引量:67
- 2005年
-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发展,将项目后评价的思想引入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延伸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目前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以公路建设项目为例,总结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介绍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过程及其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了目前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
- 沈毅吴丽娜王红瑞晏晓林
- 关键词:交通工程公路建设环境影响后评价
-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被引量:20
- 2004年
- 将后评价引入公路环境保护领域,阐述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并就环境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环保调查的关系进行分析。
- 晏晓林沈毅叶凯
- 关键词:环境影响后评价环保验收调查
- 公路景观绿化与交通安全的辩证关系
- 公路景观绿化与交通安全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工作实践中如何协调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达到既满足公路交通安全的要求,又能给公路的使用者提供景观优美的行车环境,对于目前交通部开展的安保工程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指导...
- 孟强沈毅晏晓林王丹
- 关键词: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交通安全
- 文献传递
- 基于GIS的公路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描述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数据库为核心的公路环境信息系统(HEIS)的主要基本功能和系统实现过程,并简要介绍了系统在国内某段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成果。
- 晏晓林
- 关键词:公路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公路环境信息系统
- 文献传递
- 厚层基质喷附技术在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文章通过典型工程进行技术和施工示范,研究适合在西部半干旱地区高速路建设中应用的生态恢复技术,是西部公路生态建设的要务之一。厚层基质喷附技术,能在坡面上形成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有一定厚度的有机质层,使植物种子有比较自然的发芽过程,可适用于各种边坡土质边坡、石质土边坡和岩石边坡。本文总结了自2003以来在我国西部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应用厚层基质喷附技术进行边坡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经验,并对植物物种选取、施工方法、养护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 顾卫江源张春禹刘扬晏晓林沈毅
-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路堑边坡
- 杭州湾跨海大桥功能复合型声屏障设计探讨
- 在我国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的今天,作为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宏伟主体工程采用何种配套的环保降噪声屏障措施必然倍受世人关注。该声屏障设计中因地制宜地进行了设计技术创新,提出了“功能复合型声屏...
- 雷学东沈毅晏晓林尚晓东
- 关键词:杭州湾跨海大桥声屏障环保设计建造形式噪声控制
- 文献传递
- GIS支持下的中国西部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区划被引量:18
- 2006年
- 根据公路的线形景观结构及其对生态系统影响特征,构建了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潜在影响指数(B),以及反映区域生态系统对公路建设扰动的抵抗能力和生态恢复难易程度的生态脆弱性指数(EV),运用GIS技术,以25km×25km的像元分别计算该两个指数的数值。以计算结果为依据,结合公路建设中造成的边坡侵蚀类型,完成了中国西部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区划。该区划包括3个公路边坡侵蚀影响大区,10个生物多样性潜在影响区和32个生态易损性小区。西部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区划的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今后公路建设中生态保护的重点内容具有明显区域差异,因而不同区域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应不尽相同。
- 黄晓霞江源顾卫戴泉玉沈毅晏晓林
- 关键词:公路生态影响区划
- 西部地区公路路域土壤肥力调控技术初探被引量:1
- 2008年
- 文章首先从西部地区公路路域土壤的地域差异性入手,分析了西南、西北及青藏高原区不同公路路域土壤的特点;同时,简单分析说明了在西部地区进行公路建设时对路域土壤造成的主要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路域土壤肥力理化性质和针对西部区域土壤特征,本文最后对西部地区公路路域土壤肥力调控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的总结归纳。
- 雷学东沈毅晏晓林梁霞
- 关键词:公路路域
- 公路建设过程中保护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的意义
-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而深厚,历史人文景观资源星罗棋布,公路建设活动的资源开发属性决定了其对沿线资源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公路沿线的历史人文景观不应成为公路建设的绊脚石,而应从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人...
- 孟强沈毅晏晓林
- 关键词:人文历史景观资源科学发展观
-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矿业废弃地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矿业废弃地受损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很难实现,通过人工措施加快废弃地植被恢复,是矿业废弃地治理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水平,在对国内外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李一为杨文姬赵方莹晏晓林
- 关键词:植被恢复矿业废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