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虹
- 作品数:37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表达和纯化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rSEC3),并初步探讨rSEC3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将转化有pET-32a(+)-SEC3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MTT法检测0.1、0.5、1、5、10、50、100μg/ml的rSEC3促进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及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人食管癌细胞(KYSE细胞)的作用。结果: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与空白对照相比,0.1~100μg/ml的rSEC3对PBMC均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5),1μg/ml时促增殖作用最强(t=113.851,P=0.000),和100μg/ml PHA作用相似(t=0.693,P=0.527)。以Hela细胞为靶细胞,培养48小时后,与空白对照相比,0.5、1、5μg/ml的rSEC3能显著增强PBMC对Hela细胞杀伤作用(P<0.05),抑瘤率分别为(70.44±9.27)%、(93.65±8.05)%、(103.40±6.65)%;以KYSE细胞为靶细胞,与空白对照相比,3个浓度的rSEC3也都有抑瘤作用(P<0.05),抑瘤率分别为(28.10±2.72)%、(46.62±4.17)%、(19.35±3.05)%。结论:rSEC3蛋白具有良好促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活性,并能够增强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 李先平王敏武婷梅城曹虹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生物学活性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动外排系统基因qacA/B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应用半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主动外排系统qac基因,了解qac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根据MRSA主动外排系统qacA和qac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半巢氏PCR法对中南大学3所附属医院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临床分离的80株MRSA分别扩增qacA/B和qacB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80株受检MRSA中,检出qacA/B基因19株,检出率23.75%;qacB基因18株,检出率22.5%。序列分析显示,qac基因与qacA的参考序列(X56628)98%相同,与参考序列qacB(AF535087)97%相同。结论:半巢氏PCR法可成功检测MRSA的主动外排系统qac基因。qac基因阳性株在临床分离的MRSA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可能与其多重耐药有关。
- 郑荣王敏何斌李先平曹虹梁好卿之驹唐爱国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比较GGT-H亚型和AFP检测对评估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生存的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比较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snpeptidase,GGT)-H亚型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对评估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术后生存的价值。方法:67例HCC患者于手术当日晨起空腹抽外周静脉血10ml,应用PCR法检测GGT mRNA-H亚型的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AFP水平,评估两者对评估HCC根治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6:7例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5%、35.1%和18.7%,其中GGT mRNA-H亚型表达阴性者为79.5%、42.3%和22.1%,而表达阳性者为65.5%、24.1%和11.7%(χ2=3.014,P=0.021)。而AFP<400μg/L的HCC患者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3%、44.6%和23.9%,AFP>400μg/L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1%、21.1%和13.2%(χ2=2.697,P=0.035)。Cox模型显示GGT mRNA-H对预后的影响也较AFP大(OR=1.672 vs OR=1.145)。结论:外周血细胞GGTmRNA-H亚型表达的检测是评估HCC术后预后的可靠指标,并要优于AFP的检测。
- 王莹莹曹虹朱中元谢勇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qac基因的检测及其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目前临床上只有少数药物对MRSA感染有效。文献报道MRSA的多重耐药机制可能与产生灭活酶mec基因编码的青霉素结合蛋白以及主动外排等因素有关。为了解主动外排系统在MRSA多重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 王敏何斌李先平曹虹梁好郑荣
- 关键词:甲氧西林耐药C基因MRSA感染多重耐药机制主动外排系统青霉素结合蛋白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肠毒素基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肠毒素基因,了解肠毒素基因的携带情况与SA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 mecA基因和肠毒素基因,了解肠毒素基因在SA中分布的状况,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67株甲氧西林耐药的SA(MRSA)和57株甲氧西林敏感的SA(MSSA)肠毒素基因携带率(100%vs 83.5%)无明显差异(χ2=0.203,P>0.05)。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93.5%(116株),其中SEA、SEB、SEC、SED和SEF的检出率分别为90.5%、6.9%、61.3%、5.2%和25.9%,未检测出SEE基因。同时检出2种及2种以上的肠毒素基因的菌株有78株(67.2%),以携带SEA+SEC、SEA+SEF和SEA+SEC+SEF基因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3.6%、7.8%和13.8%。与携带一种肠毒素基因的菌株耐药率相比,携带多种肠毒素基因的菌株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携带SEA+SEC+SEF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75.0%,高于单独携带SEA(28.6%)、SEA+SEC(38.7%)的耐药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SEA+SEC+SEF、SEA+SEF、SEA的菌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5.0%、77.0%和21.5%,前两者与携带SEA的菌株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分离的SA中携带多种肠毒素基因的菌株在耐药率上高于只携带一种肠毒素基因的菌株,提示肠毒素在SA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 曹虹王敏郑荣李先平王芳蒋云生杨一芬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耐药性
- 湖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NFRⅡ基因多态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湖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AS)汉族患者及健康人群DNA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Ⅱnt587位点的多态性分析,研究TNFRⅡnt58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100例AS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TNFRⅡnt587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数据经SPSS处理,分析两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100例患者中TNFRⅡnt587位点T/T型43例(43.0%),T/G型32例(32.0%),G/G型25例(25.0%);100例健康对照中TNFRⅡnt587位点T/T型56例(56.0%),T/G型34例(34.0%),G/G型10例(10.0%),AS患者中TNFRⅡnt587G频率(41.0%)较正常对照(27.0%)明显增高(χ^2=8.734,P=0.003)。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TNFRⅡnt587位点基因型为G/G时比数比(OR=3.256)明显高于T/G型(OR=1.226)和T/T型(OR=1)。结论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TNFRⅡnt587位点多态性与AS发病具有相关性,且G/G基因型在AS发病中具有高风险性。
- 李先平王敏刘俊曹虹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
- 不同年龄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变化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水平随年龄的变化 ,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数。方法 :测量 2 36例 2 3~ 5 3岁绝经前 (按年龄分为 3组 ,每组间隔 10年 )和 91例 4 8~ 71岁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血清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雌二醇 (E2 )、孕酮 (P)水平及TRACP活性。结果 :绝经前各年龄组比较 ,仅FSH水平在绝经前第 3组妇女中明显升高 (P <0 .0 5 ) ;绝经后与绝经前组比较 ,FSH ,LH和TRACP明显升高 (P <0 .0 1) ,而雌二醇和孕酮明显降低 (P <0 .0 1) ,且与TRACP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4 1和 - 0 .37,P <0 .0 1)。结论 :女性绝经后 ,雌孕激素缺乏 ,导致FSH ,LH升高 ,同时骨吸收加快 。
- 杨一芬曹虹黄干
- 关键词:年龄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吸收
- 整合子介导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1类整合子和2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并对比分析其与临床耐药率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分离的7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常见1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类整合子和2类整合子基因。结果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为72.8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为15.71%。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1类整合子携带率为57.14%(40/70),2类整合子携带率为7.14%(5/70)。与1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相比,阳性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近(χ2=1.47,P>0.05),对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5.00%~82.50%,其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两组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1类整合子,且1类整合子与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关系密切。
- 李先平王敏王妹妹曹虹郑荣曹伟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耐药机制
- 鲍曼不动杆菌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突变的分析
- 李先平王敏秦章顺曹虹
-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比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差异,探讨TNF-α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名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和40名正常健康成人血清中TNF-α的浓度,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 C),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TNF-α水平(23.02±0.22)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16±1.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BUN、CREA、UA和Cyst C也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TNF-α与BUN(r=0.43,P<0.05),CREA(r=0.79,P<0.01)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CRP(r=0.13)、Cyst C(r=0.26)、UA(r=0.01)无相关性。结论 TNF-α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一个重要炎症介质,且联合BUN和CRE的测定可以监测其病情。
- 李先平葛肖宏王敏曹虹
- 关键词:血液透析肿瘤坏死因子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