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建宏

作品数:46 被引量:232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克山病
  • 9篇血浆
  • 8篇血清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基因
  • 6篇细胞
  • 4篇单核
  • 4篇单核苷酸
  • 4篇系膜
  • 4篇系膜细胞
  • 4篇护肾
  • 4篇护肾固精方
  • 4篇患者血浆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固精
  • 4篇过氧
  • 4篇过氧化
  • 4篇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3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4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陕西省地方病...
  • 4篇西安市精神卫...
  • 2篇北京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45篇朱建宏
  • 12篇牛小麟
  • 12篇王香玲
  • 6篇刘保民
  • 5篇杨杰
  • 5篇何新科
  • 5篇雷聪
  • 4篇贺军涛
  • 4篇陈英
  • 4篇魏瑾
  • 4篇杨成志
  • 4篇王志勇
  • 4篇周清发
  • 4篇王雅娟
  • 4篇何谦
  • 4篇张磊
  • 3篇陈平
  • 3篇张磊
  • 3篇耿燕
  • 3篇董新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中国地方病学...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陕西省201...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克山病发病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多态性与血硒、GPx-1酶活性的关系,为克山病个体的易感性提供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酶促法测量71例克山病患者和290名对照(其中内对照78名,外对照212名)的全血硒和GPx-1酶活性,采用测序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GPx-1基因198位点基因型,采用新生乳鼠心肌细胞转染表达质粒,探讨GPx-1两种基因型的功能.结果 克山病患者的血硒为(0.8±0.2)μmol/L,内对照组为(0.9±0.2)μmol/L,外对照组为(1.2±0.2)μmol/L(F=4.888,P<0.001).克山病患者的GPx-1酶活性为(73.0±12.6)×10-10U/RBC,内对照组为(80.9±9.2)×10-10U/RBC,外对照组为(115.8±21.1)×10-10U/RBC(F=5.324,P<0.001).克山病患者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GPx-1基因上筛查出突变198位点多态性Pro198Leu;克山病患者的Pro198Leu多态性频率为21.1%,对照组的多态性频率为10.7%,病例组的多态性频率明显升高(x2=5.588,P=0.018).突变型组(Pro198Leu和Leu198Leu)的血硒为(0.9±0.2)μmol/L,非突变型为(1.1±0.3)μmol/L(t=3.183,P<0.01);突变型组的酶活性为(86.1±23.0)×10-10U/RBC,非突变型组的酶活性为(101.8±25.9)×10-10U/RBC(t=5.784,P<0.01).进一步研究证实198位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低硒之间存在协同倍增交互作用.在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上过表达GPx-1(198Leu)会降低30%的GPx-1酶活性,并且对添加硒的反应不敏感.结论 低硒并GPx-1基因198Leu多态性,与GPx-1酶活力降低有关;低硒和GPx-1-198Leu存在协同倍增交互作用,共同增加克山病发病风险.
雷聪牛小麟魏瑾朱建宏朱毅
关键词:克山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多态性单核苷酸疾病影响状态调查
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同时测定患者血清中的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统计出住院被确诊为AMI患者在早期这两项指标的阳性率,然后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AMI患者就诊时cTnT的阳性率是89%而CK-MB的阳性率是45%,cTnT和CK-MB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AMI患者cTnT阳性持续时间可达14d左右。结论在诊断AMI时,cTnT具有检测方便、快速,出现时间早,敏感性、特异性高,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
陈英朱建宏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了解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早期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和规律。方法对 10 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Ⅹ、Ⅻ进行检测。结果 ①GCS≤ 7的患者血浆所有上述凝血因子水平均异常 ,GCS >7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仅部分异常 ;②上述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延长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 ;③上述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均异常者死亡率较高。结论 血浆凝血因子尤其是Ⅱ、Ⅴ、Ⅹ因子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
高李贵刘重霄王卉芳师蔚朱建宏
关键词:颅脑损伤凝血因子预后凝血功能障碍
血硒、GPx酶活力与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关联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1 (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与血硒、GPx酶活力的关系.方法 抽取陕西低硒地区149人和正常对照212人共计36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2,3-二氨基奈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硒、比色法测定GPx酶活力、PCR-RFLP方法检测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的基因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硒范围0.03~0.14 μg/ml,GPx-1酶活力范围47.8~173.7 U/g.Hb,GPx酶活力随血硒水平增高而增高,GPx酶活力和血硒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r=0.752,P<0.01),GPx-1基因198位点多态性与血硒和GPx-1酶活力之间存在明显关联,硒水平和多态性频率之间存在剂量依赖负相关关系.
朱建宏雷聪安哲王香玲
关键词:血硒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克山病及其核心家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在我国北方克山病地区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克山病核心家系的关联和连锁。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ing,PCR-SSDP)技术,对118例克山病(Keshan disease,KD)患者HLA-DRB1基因进行分型,其中潜在型KD63例,慢型KD55例,65名正常人为对照;采用单倍型相对风险(haplotype 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H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方法对该基因在18个KD核心家系中的分布进行关联和连锁分析。结果 (1)在KD患者和对照人群中,HLA-DRB1位点共检出13种等位基因;(2)DR7等位基因在KD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OR=0.1695);(3)DR7等位基因在慢型KD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OR=0.091),而在潜在型KD中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DR15等位基因与KD显著关联(χ^2=9.32,P〈0.01),并与KD易感位点连锁(χ^2=7.40,P〈0.01)。结论 KD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HIA-DRB1的DR7等位基因可能是KD保护性基因,携带DR7等位基因的KD患者可能不易发展为慢型KD,DR15等位基因可能与KD易感基因连锁。
魏瑾牛小麟董新王亚萍朱建宏
关键词:克山病基因多态性
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与地方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交互关系
2010年
克山病是我国缺硒地区特有的地方性扩张型心肌病,病因至今未明。硒缺乏是主要的条件致病因子,但并不是惟一的致病因子。同样处在低硒环境下个体的克山病患病风险存在很大差异,提示病区个体可能存在遗传背景差异。本研究旨在筛选与克山病相关的GPx-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针对相关的基因位点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以最终明确GPx-1基因多态性位点在克山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雷聪牛小麟魏瑾朱建宏朱毅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缺硒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多态性位点致病因子
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变化以及对药物的反应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分析88例流浪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内分泌功能指标,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流浪精神分裂症病人88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对照88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人员的甲状腺素功能指标与性激素水平。结果 88例流浪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较之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余指标无显著改变。经治疗后,流浪精神分裂症病人催乳素表达增多,同时男性表现为睾酮下降,女性在雌二醇与孕酮方面均表达下调。结论流浪精神分裂症病人与正常人在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性激素方面无显著差异,但经利培酮治疗后,患者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睾酮、孕酮等内分泌指标发生改变。
陈英朱建宏沈德华段侠霞余彦君
关键词:内分泌检测
2006年陕西省克山病病情现状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掌握陕西省克山病基本控制10年后病情消长态势和相关因素对克山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今后克山病的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陕西省克山病病区选取轻、中、重病区各2个县(区),每个县(区)再选取2个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对3岁以上全体居民进行临床体检和心电图描记.可疑心脏异常者进行X线胸部摄片和心脏超声检查;采集调查点居民主食粮样及克山病患者、病区对照人群发样和血样及非病区对照人群血样,检测含硒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①潜、慢型克山病总检出率为2.44%(139/5692)。②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9.19%(523/5692)。③可疑患者X线胸片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扩大检出率分别为45.6%(72/158)和34.5%(59/171)。④居民食用粮(小麦、玉米)含硒量为(0.045±0.036)、(0.035±0.025)mg/kg;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对照人群发硒分别为(0.376±0.091)、(0.384±0.077)mg/k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7,P〉0.05);克山病患者及病区、非病区对照人群血硒分别为(0.071±0.017)、(0.077±0.017)、(0.090±0.016)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P〈0.05),克山病患者低于病区对照人群(P〈0.05),病区对照人群低于非病区对照人群(P〈0.01)。结论陕西省克山病病情依然处于基本控制后的平稳低发态势。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明显升高是病情继续得到控制的主要因素。
杨杰何新科朱建宏陈平徐刚要吕晓亚刘惠兰邓建霞郑来义
关键词:克山病流行病学调查心电图描记术X线
复方大黄素黄芩素及其拆方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素黄芩素组方的合理性,分析方中二组分对全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作用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20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制备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根据拆方分析实验设计,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AP组、阳性对照药单倍剂量大黄素组(A组,大黄素3.2 mg/kg)、阳性对照药2倍剂量大黄素组(2A组,大黄素6.4 mg/kg)、单倍剂量黄芩素组(B组,黄芩素7 mg/kg)、2倍剂量黄芩素组(2B组,黄芩素14 mg/kg)、复方低剂量组(1/2AB组,大黄素1.6 mg/kg+黄芩素3.5 mg/kg)、复方中剂量组(AB组,大黄素3.2 mg/kg+黄芩素7 mg/kg)、复方高剂量组(2AB组,大黄素6.4 mg/kg+黄芩素14 mg/kg)进行实验,各组均12只大鼠。各组干预药物均于模型复制后立即依次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药物溶液(2 mL/kg),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AP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给药后12 h全部处死,收集胰腺组织、血清,分别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ɑ-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血清α-淀粉酶活性,各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单纯SAP组(P<0.05),AB组均明显低于2A和2B组(P<0.05)。各复方组(1/2AB、AB、2AB组)随着剂量增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结论复方大黄素黄芩素的疗效好于2倍剂量大黄素,也好于2倍剂量黄芩素,组方中大黄素、黄芩素之间为协同作用,复方大黄素黄芩素组方合理。
周蕊张健张健张健黄娜陈海燕谭婷朱建宏张爱军杨军
关键词:大黄素黄芩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互作用
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值调查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胆红素水平。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1007例在我院例行健康查体人群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测定值,按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并与北京、四川崇州、山东威海、广东茂名地区人群进行比较,观察胆红素参考值的变化。结果:西安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TBIL、DBIL水平比原参考值明显上升(P<0.01),成年男性血清TBIL水平(14.38±6.39)μmol/L,75百分位数(P75)和95百分位数(P95)分别为16.40和25.89,DBIL(4.08±2.46)μmol/L,P75和P95分别为6.00和8.90。成年男性血清TBIL(14.08±6.58)μmol/L,DBIL(5.10±2.57)μmol/L,成年女性血清TBIL(12.42±6.00)μmol/L,DBIL(4.74±2.27)μmol/L,男性大于女性,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TBIL差异极有显著性(P<0.01)。TBIL现参考值超限检出率(5.3%)明显低于原参考值(10.5%),DBIL现参考值(8.7%)低于原参考值(15.7%),超限检出率降低44%以上。西安地区健康体检人群TBIL、DBIL水平与北京、四川崇州、山东威海、广东茂名地区人群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西安地区健康体检人群TBIL、DBIL水平与原参考值发生了改变,原参考值已不能较好的适用临床和健康体检的需要,应科学、合理的建立地区性的胆红素参考值。
阴斌霞王香玲赵丽华耿燕王小利朱建宏黄芳李淑琴何谦
关键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参考值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