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云云

作品数:15 被引量:22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基因
  • 7篇次生代谢
  • 5篇人参
  • 4篇皂苷
  • 4篇生物技术
  • 4篇人参属
  • 4篇现代生物
  • 4篇现代生物技术
  • 4篇克隆
  • 4篇基因克隆
  • 4篇功能基因
  • 3篇植物
  • 3篇蛇足石杉
  • 3篇石杉
  • 3篇人参皂苷
  • 3篇克隆及序列分...
  • 3篇合成生物学
  • 3篇DNA条形码
  • 2篇序列标签
  • 2篇药用

机构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贵阳中医学院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5篇牛云云
  • 14篇罗红梅
  • 12篇陈士林
  • 9篇孙超
  • 7篇宋经元
  • 5篇李滢
  • 5篇张鑫
  • 5篇朱孝轩
  • 4篇陈晓辰
  • 3篇黄林芳
  • 3篇殷秀梅
  • 2篇李秋实
  • 2篇何顺志
  • 2篇孙永珍
  • 1篇朱英杰
  • 1篇白志川
  • 1篇李西文
  • 1篇吴琼

传媒

  • 4篇药学学报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2012中国...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4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生物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等分子鉴定技术、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基因克隆等现代生物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的物种鉴定、转录组分析、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功能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案例,表明现代生物技术为人参属药用植物的分子水平研...
陈士林朱孝轩陈晓辰牛云云张鑫宋经元罗红梅孙超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物种鉴定次生代谢产物
文献传递
甘草酸合成生物学元件初探:甘草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甘草酸是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主要有效成分,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amesyl-diphosphate synthase,FPS)是甘草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之一。根据甘草转录组数据设计引物,...
李滢牛云云宋经元罗红梅李秋实孙超
关键词:甘草甘草酸基因克隆
蛇足石杉鲨烯环氧酶HsSE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目的:对蛇足石杉鲨烯环氧酶基因(Squalene epoxidase,SE)的cDNA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方法:根据课题组已获得的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转录组数据中的SE1转录本序列,设计基因全长扩...
殷秀梅牛云云张鑫罗红梅
关键词:蛇足石杉
文献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454 GS FLX的丹参转录组学研究被引量:93
2010年
本研究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454GS FLX Titanium对2年生丹参根的转录组进行测序,研究其基因表达谱,挖掘其功能基因。获得46722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 sequence tags,EST),序列平均长度414bp,与Sanger测序的长度相当。所得序列与GenBank丹参EST合并拼接,获得18235条unigene,其中,454高通量测序发现了13980条新的unigene。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其中73.0%(13308条)与其他生物的已知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通过BLAST与Gene Ontology分析获得了可能参与丹参酮合成的序列27条(编码15个关键酶),参与丹酚酸合成的序列29条(编码11个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序列70条,转录因子序列577条。454高通量测序技术作为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手段可在丹参功能基因的发现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基因的发现为丹参酮和丹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丹参的转录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李滢孙超罗红梅李西文牛云云陈士林
关键词:丹参表达序列标签转录组
甘草酸合成生物学元件初探:甘草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13年
甘草酸是中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是甘草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之一。根据甘草转录组数据设计引物,对FPS基因进行克隆,获得甘草FPS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甘草FPS基因编码区全长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残基。将甘草FPS基因与GenBank中其他植物FPS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核酸序列与鹰嘴豆、苜蓿、蒺藜苜蓿、大豆、百脉根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分别达到94%、94%、93%、93%、92%。进一步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PS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序列进化树与植物分类一致。
李滢牛云云宋经元罗红梅李秋实孙超
关键词:甘草甘草酸基因克隆
龙骨马尾杉环阿屯醇合成酶(HcCAS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大伸筋草的原植物龙骨马尾杉Huperzia carinata环阿屯醇合成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基因HcCAS编码区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根据本实验室已报道的龙骨马尾杉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获得1条具有环氧角鲨烯环化酶保守结构域的CAS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以龙骨马尾杉根、茎、叶混合样品总RNA为模板克隆得到龙骨马尾杉HcCAS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对HcCAS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预测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HcCAS基因编码区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为2 274 bp,编码757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HcCAS1(GenBank登陆号JN790125)。结论: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获得龙骨马尾杉HcCAS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cCAS蛋白在石杉科植物甾醇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酶活性位点的鉴定奠定基础。
牛云云罗红梅陈士林黄林芳
关键词:次生代谢
三萜皂苷合成生物学元件的初步开发:三七鲨烯环氧酶编码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被引量:32
2013年
中药合成生物学是将合成生物学思路引入中药天然产物次生代谢途径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初期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元件的开发与标准化,建立标准化的合成生物学元件库。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人参属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皂苷。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被认为是三萜皂苷与植物甾醇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是三萜皂苷合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元件之一。本研究克隆获得三七中两种类型的鲨烯环氧酶编码基因(PnSE1、PnSE2),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在4年生三七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以及受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为实现中药合成生物学元件挖掘与开发奠定基础。PnSE1基因与PnSE2基因预测编码蛋白分别包含537和545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9%,但N端(前70个氨基酸)序列不保守。PnSE1基因在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以花中表达丰度最高;PnSE2基因只在花中表达量显著,其余组织较弱。PnSE1基因响应MeJA诱导,诱导24 h后在叶中的表达量最大;相同诱导条件下,PnSE2基因未响应诱导,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PnSE1和PnSE2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在三七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起不同催化作用,推测PnSE1基因参与三萜皂苷合成途径,PnSE2基因则在甾醇合成途径中起催化作用。
牛云云朱孝轩罗红梅孙超黄林芳陈士林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三萜皂苷基因表达
现代生物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等分子鉴定技术、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基因克隆等现代生物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的物种鉴定、转录组分析、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功能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案例,表明现代生物技术为人参属药用植物的分子水平研...
陈士林朱孝轩陈晓辰牛云云张鑫宋经元罗红梅孙超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DNA条形码人参皂苷功能基因
文献传递
现代生物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该文对DNA条形码等分子鉴定技术、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基因克隆等现代生物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的物种鉴定、转录组分析、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功能鉴定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现代生物技术为人参属药用植物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保证,揭示了人参属药用植物转录组及功能基因等遗传信息,加速了人参属药用植物基因组图谱绘制,为阐明人参属植物中重要次生代谢产物——人参皂苷合成的分子机制、实现体外合成重要天然产物以及对未来新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
陈士林朱孝轩陈晓辰牛云云张鑫宋经元罗红梅孙超
关键词:DNA条形码人参皂苷功能基因
现代生物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等分子鉴定技术、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基因克隆等现代生物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的物种鉴定、转录组分析、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功能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案例,表明现代生物技术为人参属药用植物的分子水平研...
陈士林朱孝轩陈晓辰牛云云张鑫宋经元罗红梅孙超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DNA条形码高通量测序功能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