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敬
- 作品数:54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MNLS与99Tcm-HL91乏氧显像评估荷瘤小鼠放疗后乏氧状态变化的对比研究
- 目的利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MNLS探讨在监测放疗后肿瘤乏氧变化~(99)Tc~m-MNLS显像是否优于~(99)Tc~m-HL91显像。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右前肢腋下种植腹水型肝癌细胞,建立荷H22肝癌小鼠...
- 胡玉敬边艳珠吴大勇张文艳
- 关键词:乏氧显像剂放疗后乏氧状态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 2023年
-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 胡玉敬边艳珠
- 关键词:结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诊断显像
- 儿童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不同显像剂注射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对儿童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3种不同显像剂注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患儿肾动态显像,按注射方法不同分为:头皮针注射组、改良头皮针注射组及留置针注射组。腹主动脉感兴趣区(ROI)时间-放射性曲线形成1高耸放射峰为弹丸成功,反之为失败。统计3组成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头皮针注射组、改良头皮针注射组及留置针注射组的成功率分别为37.3%、92.4%、93.6%。改良头皮针注射组与留置针注射组成功率高于头皮针注射组(χ2=78.6,P<0.05),改良头皮针注射组与留置针注射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05)。结论:改良头皮针静脉液路注射法与静脉留置针注射法弹丸注射成功率相近,两种方法均可选用;头皮针静脉液路注射法成功率低,应谨慎选择。
- 张文艳吴大勇边艳珠胡玉敬魏强
-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注射方法肾动态显像
- 肺灌注SPECT/CT显像对术后可疑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肺灌注SPECT/CT显像对术后可疑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的术后可疑肺栓塞患者105例,根据《2008版欧洲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推荐的Wells评分,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分为高度危险组49例、中度危险组35例及低度危险组21例。栓塞肺段判断标准:沿肺段或亚肺段分布的楔形或片状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CT图像上相应部位无其他导致肺段血流灌注减低的病变。计算3组诊断肺栓塞的阳性率。结果高度危险组35例诊断为肺栓塞,阳性率71.4%(35/49);中度危险组12例诊断为肺栓塞,阳性率34.4%(12/35);低度危险组3例诊断为肺栓塞,阳性率14.3%(3/21)。3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高度危险组发现稀疏或缺损肺段或亚肺段195个,其中诊断为栓塞肺段153个;中度危险组发现稀疏或缺损肺段或亚肺段55个,其中诊断为栓塞肺段41个;低度危险组发现稀疏或缺损肺段或亚肺段25个,其中诊断为栓塞肺段13个。结论术后患者Wells评分为高度危险或中度危险时,推荐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以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当Wells评分为低度危险时,可暂不进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
- 吴大勇张文艳陈江红边艳珠胡玉敬
- 关键词:肺栓塞SPECT/CT肺灌注显像
- 统计参数图用于^(18)F-FDGPET定位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所致难治性癫痫致痫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统计参数图(SPM)用于18F-FDG PET术前定位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所致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和术后证实为FCD致痫性难治性癫痫患者34例,于其术前癫痫发作间期行18FFDG PET显像,分别采用视觉分析法和SPM分析法对PET图像进行术前致痫灶定位诊断和定侧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对FCD致痫灶检出率和定侧诊断正确率的差异。结果 34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及随访共证实41个FCD致痫灶,视觉分析法检出率为70.73%(29/41),SPM分析法检出率78.05%(32/41),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P=0.448)。对致痫灶进行定侧诊断时,视觉分析法定侧诊断正确率为67.65%(23/34),SPM法为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SPM分析法对FCD致痫灶检出率与视觉分析法无显著差异,其对致痫灶的定侧诊断效能优于视觉分析法。
- 魏强边艳珠胡玉敬田丛娜吴大勇康林
- 关键词:癫痫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统计参数图
- 肺灌注SPECT/CT显像对可疑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肺灌注SPECT/CT显像对不同危险度可疑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的可疑肺栓塞患者171例,根据《2008版欧洲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推荐的Wells评分,进行评分,总分≥7分为高度危险,≥2分且<7分为中度危险,<2分为低度危险。根据评分分为高度危险组(n=85)、中度危险组(n=54)及低度危险组(n=32)。对患者肺灌注SPECT/CT图像回顾性分析,栓塞肺段判断标准:沿肺段或亚肺段分布的楔形或片状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CT图像上相应部位无其他导致肺段血流灌注减低的病变。计算并比较3组诊断肺栓塞的阳性率。结果高度危险组58例(68.2%)诊断为肺栓塞,中度危险组17例(31.5%)诊断为肺栓塞,低度危险组3例(9.4%)诊断为肺栓塞,3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82,P<0.05)。高度危险组发现稀疏或缺损肺段或亚肺段292个,其中诊断为栓塞肺段225个;中度危险组发现稀疏或缺损肺段或亚肺段80个,其中诊断为栓塞肺段57个;低度危险组发现稀疏或缺损肺段或亚肺段33个,其中诊断为栓塞肺段15个。结论患者Wells评分为高度危险或中度危险时,推荐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以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当Wells评分为低度危险时,可暂不进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
- 吴大勇张文艳邱刚边艳珠胡玉敬
- 关键词:肺栓塞SPECTCT显像肺灌注危险度评估
- 基线^(18)F-FDG PET/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线^(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代谢参数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病理确诊为NB于我院行治疗前^(18)F-FDG PET/CT检查的37例患者影像和临床资料,并统计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各参数的截断值。采用单因素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各参数对PFS和OS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铁蛋白、原发肿瘤最大径、原发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Pmax)、所有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Tmax)、Tmax与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的比值(Tmax/Lmean)、原发肿瘤的糖酵解总量(MTV)及糖酵解总量(TLG)是影响PFS的因素;血清LDH、血清NSE、原发肿瘤最大径、Pmax、Tmax/Lmean、MTV及TLG是影响O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LDH、血清铁蛋白、Tmax/Lmean、MTV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MTV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TV是PFS和OS的唯一独立预后因素。^(18)F-FDG PET/CT能为NB患儿提供可靠的预后信息。
- 吴思奇边艳珠胡玉敬魏强田从娜张新超张晶洁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预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 ^(99)Tc^m-膜连蛋白V在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家兔体内生物分布
- 2013年
- 观察99 Tcm-膜连蛋白V(Annexin V)在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家兔体内分布及新鲜与陈旧静脉血栓对99 Tcm-Annexin V的摄取。将15只家兔随机分为新鲜血栓组、陈旧血栓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新鲜血栓组与对照组于术后1d、陈旧血栓组术后14d注射4mCi 99 Tcm-Annexin V,注射1h后处死,两血栓组取血栓、对照组取对应下腔静脉血管,另均取血液、头侧下腔静脉、后肢肌肉、胃、心、肺、肝、肾、脾、骨及小肠组织,称重、测量放射性计数,计算放射性摄取率(%ID/g),两血栓组计算血栓与血液、血栓部位下腔静脉血管、头侧下腔静脉血管、肌肉的放射性摄取比。血栓标本行HE染色。采用SPSS17.0软件对新鲜血栓组与陈旧血栓组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新鲜血栓组血栓放射性摄取率为(0.018 94±0.002 16)%ID/g,高于陈旧血栓组(0.004 73±0.001 28)%ID/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6,P<0.05)。新鲜血栓组血栓与血液、血栓与血栓部位下腔静脉血管、血栓与头侧下腔静脉血管、血栓与肌肉的放射性摄取比(T/NT)分别为3.42±1.06、26.32±13.60、31.23±16.00、111.62±52.23,均高于陈旧血栓组(0.98±0.09、5.12±2.01、6.25±2.38、21.8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14、3.44、3.45、3.82,P均<0.05)。新鲜血栓组血栓病理示为新鲜混合血栓,陈旧血栓组血栓为机化混合血栓。以上结果表明:99 Tcm-Annexin V有望应用于急性新鲜静脉血栓显像,并用于新鲜与陈旧静脉血栓的鉴别。
- 吴大勇张文艳边艳珠胡玉敬
- 不同静脉注射方法对^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弹丸注射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注射方法对^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弹丸注射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进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注射方法分成:静脉直接注射组(187例)、静脉液路注射组(84例)及静脉留置针注射组(124例)。3组采用各自弹丸注射方法进行显像。利用Xeleris工作站在血流灌注显像于腹主动脉勾画感兴趣区(ROI),得到ROI的时间一放射性曲线,以形成1个放射峰为弹丸注射成功,无峰形成为注射失败。统计3组成功及失败例数,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Х^2检验。结果静脉直接注射组弹丸注射成功174例,成功率93.0%,静脉液路注射组成功46例,成功率54.8%,静脉留置针注射组成功115例,成功率92.7%。静脉直接注射组与静脉留置针注射组成功率高于静脉液路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直接注射组与静脉留置针注射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注射法弹丸成功率与静脉直接注射法相当,可选择静脉留置针进行注射;静脉液路注射法成功率低于其他2组,应谨慎选择。
- 张文艳吴大勇边艳珠胡玉敬魏强李金付张旺
- 关键词:注射方法肾动态显像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合沙丁胺醇对单肺通气兔萎陷侧肺组织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合沙丁胺醇对单肺通气兔萎陷侧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5~6月龄,体重2.5~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双肺通气组(TLV组)、单肺通气组(OLV组)和布地奈德混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组(S+B组)。TLV组双肺通气3 h,余2组左侧单肺通气2 h,双肺通气1 h。S+B组于单肺通气前雾化吸入沙丁胺醇0.15 mg/kg+布地奈德1 mg+生理盐水共2 ml。TLV组与OLV组均吸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于雾化吸入前(T0)、雾化吸入结束即刻(T1)、通气1、2和3 h(T2-4)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通气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萎陷侧肺下叶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病理学损伤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与TLV组比较,OLV组和S+B组T2-4时氧合指数下降,乳酸浓度增高,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升高,HIF-1α和VEGF表达上调(P<0.05);与OLV组比较,S+B组T2-4时氧合指数升高,乳酸浓度下降,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降低,HIF-1α和VEGF表达下调(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合沙丁胺醇减轻单肺通气兔萎陷侧肺损伤的机制与阻断肺组织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 韩霜何锟蔚冬冬胡玉敬吴亚敬容俊芳
- 关键词:单肺通气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支气管扩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