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琦

作品数:39 被引量:198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癫痫
  • 9篇帕金森
  • 9篇帕金森病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骨髓间充质干...
  • 7篇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受体
  • 4篇蛋白
  • 4篇多巴
  • 4篇鼠模型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移植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干细胞移植
  • 3篇电图
  • 3篇多巴胺

机构

  • 37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监利县人民医...

作者

  • 39篇胡琦
  • 35篇朱遂强
  • 34篇康慧聪
  • 32篇刘晓艳
  • 30篇许峰
  • 12篇李巷
  • 7篇刘志广
  • 5篇王媛
  • 5篇唐坤
  • 4篇唐洲平
  • 4篇王霞
  • 3篇江红
  • 3篇张存泰
  • 2篇雷霆
  • 2篇连立飞
  • 2篇梁奇明
  • 2篇孟祥武
  • 1篇曾铮
  • 1篇陈旭
  • 1篇舒红格

传媒

  • 13篇神经损伤与功...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卒中与神经疾...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及处理被引量:5
2010年
胡琦朱遂强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疗效及其在脑内存活、迁徙、分化规律。方法将造模成功的P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的MSCs及PBS分别移植入两组PD模型纹状体。术后每周进行旋转试验,第1周和第9周行脑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胶质细胞源性蛋白(GFAP)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化鉴定,第9周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模型纹状体内TH的表达。结果移植前MSC组及PBS组旋转次数分别为(8.2±0.6)、(8.3±0.6)圈/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周分别为(7.5±0.5)、(8.1±0.6)圈/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持续至术后第9周。移植后第1周MSCs主要分布于针道附近,第9周则迁徙至两侧大脑半球,以移植侧半球为主,最远迁徙至胼胝体的末端。小脑及脑干未见移植细胞。全脑未见畸胎瘤的形成。术后第1周免疫组化染色仅见GFAP和Neun表达,第9周GFAP、Neun仍有表达,以GFAP居多,同时在纹状体内还可见少量TH表达,提示MSCs在脑内主要分化为胶质细胞,部分为神经元,少数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N)。PBS组免疫组化染色未见上述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仅MSCs组大鼠纹状体有TH的表达。结论MSCs移植入纹状体后可分化为DN,从而改善PD症状,其移植治疗PD大鼠模型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胡琦康慧聪刘晓艳许峰李巷朱遂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帕金森病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并总结急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表现特征、治疗策略及转归情况。方法通过收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详细分析患者发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并对其治疗后的转归情况进行随访调查。结果4例患者中3例为中年,1例为青壮年,均急性起病,脑和脊髓损害的表现在时间上重叠出现,有明显的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改变,在急性期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结合神经营养及支持治疗均好转。结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较易误诊及漏诊,如能早期诊断并早期应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可极大改善其预后。
康慧聪刘晓艳胡琦许峰朱遂强
关键词: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转归
酪氨酸羟化酶和核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共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增强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 1)表达对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THmRNA的表达,以及对MSCs表达TH阳性细胞数的影响。方法:TH转染组(TH组)和TH与Nurr 1共同转染组(Nurr1-TH组)转染10d后,用半定量RT-PCR检测TH 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TH的表达。结果:Nurr1-TH组TH mRNA表达相对水平和MSCs内TH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TH组(P>0.05);空白质粒对照组未检测到TH表达。结论:TH基因修饰的MSCs能高效稳定的表达TH mRNA,Nurr 1能显著增强TH修饰的MSCs中TH mRNA的表达和TH阳性细胞数,为下一步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奠定了基础。
刘晓艳康慧聪胡琦许峰朱遂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孤儿核受体酪氨酸羟化酶逆转录病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纹状体提取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DN)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出MSCs,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分为A、B、C 3组,前5 d每组均用预诱导液诱导,后10 d A组换用1∶1体积比稀释的纹状体提取液,B组换用1∶2体积比稀释的纹状体提取液,C组则续用不含提取液的预诱导液诱导,最后将分化出的细胞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鉴定,行阳性细胞计数,确定各组DN阳性率。结果:A、B、C 3组诱导出的DN阳性率分别是11.9%、8.3%及1.6%,A组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纹状体提取液能诱导MSCs向DN分化。
胡琦康慧聪刘晓艳许峰朱遂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氯化锂-毛果芸香碱点燃癫大鼠模型中腺苷激酶表达的动态改变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氯化锂-毛果芸香碱慢性点燃大鼠在点燃过程中脑内腺苷激酶(ADK)表达的动态演变情况,探讨癫发作与ADK的关系及时间演变特征,以评价ADK在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氯化锂-毛果芸香碱点燃大鼠模型,分模型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监测发作后24h和1、6个月时大鼠脑内ADK表达的动态改变情况。结果:氯化锂-毛果芸香碱点燃后24h时,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DK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点燃进入慢性期后的1和6个月时则相反,ADK表达较点燃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DK表达6个月时较1个月时更高(P<0.05或P<0.01),即慢性期ADK的表达增高随时间延长越加明显。结论:ADK在点燃过程中呈现双向改变特征,急性期表达降低,促进细胞外腺苷浓度的增高;进入慢性期,反复的癫发作导致了ADK的过表达,这可能是导致癫反复发作而无法控制的重要因素。
康慧聪刘晓艳胡琦许峰李巷刘志广王媛朱遂强
关键词:腺苷激酶
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胡琦朱遂强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静止性震颤进行性加重多巴胺能
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估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随访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34例,分别于术前1月、术后6月、术后12月应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中文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术后疗效根据Engle分级标准分为2组:满意组(EngleⅠ和Ⅱ级)和不满意组(EngleⅢ和Ⅳ级),比较2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月随访,疗效满意23例(满意组),不满意11例(不满意组),满意组术后生活质量各方面均明显改善(P<0.05),且在发作担忧、情感幸福、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方面改善优于不满意组(P<0.05);不满意组术后生活质量也较术前改善(P<0.05),药物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术后12月随访,疗效满意27例(满意组),不满意7例(不满意组),不满意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保持稳定,满意组生活质量仍明显改善,且各方面改善程度均较不满意组明显(P<0.05)。结论:难治性颞叶癫痫手术可以改善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则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
刘晓艳康慧聪胡琦许峰梁奇明连立飞朱遂强
关键词:难治性颞叶癫痫生活质量手术疗效
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癫痫点燃过程中神经损伤的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A1R)敲除小鼠癫痫点燃过程中神经超微病理损伤,探讨腺苷A1受体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动物分为野生型、纯合子及敲除组3组,选择皮层、小脑、海马、脑干4个部位,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动物对戊四氮点燃的潜伏期及点燃癫痫过程中不同时间点(2h、7d、1m)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纯合子组点燃癫痫潜伏期平均值为(2.38±1.66)d,与野生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纯合子组在点燃后2h即出现广泛超微结构异常,主要为线粒体改变,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而野生型组点燃后7d才出现海马、颞叶为主的线粒体损伤,晚期时仍局限于海马。结论腺苷A1受体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可减少戊四氮点燃过程中的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
康慧聪刘晓艳刘艳李巷许峰胡琦刘志广唐坤王媛朱遂强雷霆
关键词:腺苷A1受体超微结构线粒体损伤神经保护
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clear receptor related factor1,Nurr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的有效性,验证并评价Nurr1对TH所起的调控作用,探寻TH在特定环境中适量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将稳定转染TH、TH-Nurrl的和未经转染的MSCs分别移植至PD大鼠后运用旋转试验观测P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移植后第9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治疗后TH的表达情况。结果基因修饰组PD大鼠行为学较MSCs组明显改善(P<0.05),且TH-Nurr1组动物行为改善和TH抗原阳性率均高于TH组(P<0.05)。结论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后能高效稳定地表达TH,且双基因的协同表达将极大提高PD基因治疗的效果,从而为PD治疗的基因选择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刘晓艳康慧聪胡琦许峰李巷刘志广唐坤胡传琛朱遂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孤儿核受体酪氨酸羟化酶帕金森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