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虎梦霞

作品数:38 被引量:78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4篇小麦
  • 18篇春小麦
  • 16篇春小麦新品种
  • 11篇选育
  • 7篇育种
  • 6篇基因
  • 6篇分子标记
  • 5篇锈病
  • 5篇条锈病
  • 5篇抗旱
  • 5篇丰产
  • 5篇高产
  • 4篇性状
  • 4篇选育报告
  • 4篇栽培
  • 3篇冬小麦
  • 3篇新品系
  • 3篇引物
  • 3篇栽培技术
  • 3篇品系

机构

  • 38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天水市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兰州市农业科...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天祝藏族自治...

作者

  • 38篇虎梦霞
  • 19篇袁俊秀
  • 18篇杨文雄
  • 18篇王世红
  • 16篇杨芳萍
  • 11篇柳娜
  • 11篇张雪婷
  • 8篇郭莹
  • 4篇张文涛
  • 4篇白斌
  • 4篇曹世勤
  • 4篇张俊儒
  • 4篇吕迎春
  • 3篇王万军
  • 3篇展宗冰
  • 3篇化青春
  • 2篇张勃
  • 2篇杨发荣
  • 2篇黄瑾
  • 2篇孙振宇

传媒

  • 10篇甘肃农业科技
  • 4篇寒旱农业科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中国种业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0
  • 1篇200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河西地区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不同光合作用模式各影响参数的分析,明确了甘肃河西地区冬小麦产量的理论上限值和主要决定因素,同时经过试验筛选确定济麦22是河西地区适宜推广的冬小麦品种。
刘效华刘建华虎梦霞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作用
抗旱丰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7号选育
杨文雄刘效华杨芳萍王世红虎梦霞袁俊秀苟作旺
抗旱丰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7号是甘肃省农科院小麦所在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项目《MPCR体系构建及抗病优质旱地春小麦新品种选育》课题资助下,以抗旱早熟品系8858-2为母本,高产抗锈品种陇春8号为父本,经多...
关键词:
关键词:春小麦品种选育
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6号选育
杨文雄袁俊秀王世红虎梦霞杨芳萍刘效华张有元祁旭升苟作旺
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6号是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优质高产专用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培育”(编号2006BAD01A02-29)的支持下,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通过杂交和有限回交、隔代异地穿梭鉴定选育而成。...
关键词:
关键词:春小麦品种选育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7
2014年
陇春30号是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矮败小麦轮选群体为技术平台,聚合永1265、4035、墨引504、3002、陇春23、L418-2、m210、CORYDO等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的高产、优质和抗病基因,于2003年选择优异可育株,经连续5年北育(武威白云)南繁(云南元谋)异地穿梭选育而成的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2013年3月通过甘肃省审定。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陇春30号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虎梦霞王世红刘效华杨文雄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被引量:7
2023年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selection;MAS)是作物遗传改良的有效工具。随着高通量低成本SNP标记的开发应用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MAS的应用拓展到了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大大地提高了选择的效率和精准性。因技术和费用的限制,MAS未能广泛应用。为拓展MAS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路径,并发挥其最大潜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MAS在作物育种中的优势及其应用途径;分析了MAS应用受限的原因所在,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对策;预测了MAS的应用前景:因高通量基因分型及基因组测序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未来MAS费用肯定显著降低,选择效率将大幅提升,致使MAS的应用空间更为广阔。
郭莹化青春虎梦霞王勇袁俊秀杨芳萍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作物育种
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被引量:3
2013年
陇春30号(原代号陇春3031)是2002年以矮败小麦轮选群体为技术平台,聚合永1265、4035、墨引504、3002、陇春23、L418-2、m210、CORYDON等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的高产、优质和抗病基因,2003年选择优异可育株,再经连续5年南繁(云南元谋)北育(武威黄羊镇)穿梭选育而成的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
王世红杨文雄刘效华袁俊秀虎梦霞柳娜张雪婷
关键词:优异种质资源矮败小麦抗病基因可育株
甘肃省小麦农家种老芒麦分子鉴定及其重要性状评价
2025年
为了解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的异质性,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AFLP指纹图谱分析,并对其4个春化基因、1个光周期基因、4个矮秆基因和3个病害兼抗基因的等位变异、面筋强度和色素基因等位变异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10份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品种的遗传相似度极低/异质性高。(2)全部材料的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B3均为隐性等位变异;6份老芒麦和卷芒和尚头携带显性等位变异Vrn-D1,这些品种春播后抽穗期明显提早,但秋播时未表现早抽穗。仅1个品种(代号5)携带光周期非敏感等位变异Ppd-D1a。Rht-B1、Rht-D1和Rht8矮秆基因位点均携带高秆等位变异;5个品种在Rht-24位点携带矮秆等位变异Rht-24b,且降秆作用不明显,但穗粒数多于高秆等位变异品种。(3)所有材料抗倒性差,仅4份老芒麦品种抗寒性强,其中3份为冬性品种,1份为春性品种。2份老芒麦品种(代号7和9)和对照卷芒和尚头携带抗性基因Yr18/Lr34/Sr57/Pm38,3份品种(代号1、4和10)高抗条锈病。(4)面筋强度弱,仅4份品种(代号5、6、7和8)携带低PPO活性等位变异,所有材料携带高黄色素含量和高过氧化物酶活性等位变异。(5)携带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的材料可在甘肃中西部春麦区、嘉陵江上游冬麦区及类似生态区域应用;5份携带矮秆等位变异Rht-24b的品种可在赤霉病常发区甘肃陇南及长江中下游抗赤霉病育种中应用;携带Yr18/Lr34/Sr57/Pm38和高抗条锈病的品种可在陇南、天水、陇东等条锈病常发区的抗病育种中应用;4份低PPO等位变异品种可在彩色小麦育种中应用。研究结果明确了甘肃省同名不同来源地方品种老芒麦的异质性,评价了其重要性状的优劣,提出了研究品种的应用方向。
展宗冰靳奇峰刘迪吕迎春郭莹张雪婷虎梦霞王尚杨芳萍
关键词:小麦地方种老芒麦分子标记检测性状评价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丰产稳产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2010、2011年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及Shukla变异系数分析法,对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春30号产量构成三要素相互协调,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
虎梦霞刘效华柳娜王世红杨文雄
关键词:春小麦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
生物技术在小麦抗锈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培育抗锈新品种是提高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小麦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利用。通过阐述了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分子标记、基因编辑、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技术在小麦抗锈相关性状改良和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小麦抗锈育种中尚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为生物技术在甘肃小麦抗锈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提供支持。
李玲虎梦霞张文涛王万军曹世勤黄瑾黄瑾孙振宇张勃
关键词:生物技术小麦
一种小麦育种用选种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育种用选种装置及方法,涉及育种设备领域,包括机架,机架的中部安装有倾斜导轨;储料箱,固定安装在机架的顶部,其底部具有出料口,且侧壁朝向出料口中心圆滑过渡;均匀下料部件,设置在储料箱靠近出料口位置,用于...
展宗冰白斌郭莹马瑞张礼军杨芳萍何瑞张文涛虎梦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