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生
- 作品数:99 被引量:25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工作局老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当前亚太地区和各国宪法的发展的基本态势及未来展望
- 1996年
- 当前亚太地区和各国宪法的发展的基本态势及未来展望陈云生一、导言亚太地区在最近50年来,在经济领域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先是北美洲西部经济的发展和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确定;然后是日本实现"追赶型现代化",挤身世界上七个经济大国的前茅;接着是韩...
- 陈云生
- 关键词:宪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新自由主义
-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为
- 1996年
- 我国目前正在实现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社会转型,探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为问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陈云生
- 关键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行为政府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活动
- 民族文化自治历史命运的转折与引进设想(二)被引量:1
- 2007年
- 在当代各国为解决民族、种族、文化集团问题提出的思路与建立的机制中,与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多元文化主义等政治思路与机制相对应的,是文化思路与机制,即“民族文化自治”的思路与机制。但该思路与机制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到种种质疑和抵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历史命运才出现了转机。文章对此种转机出现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自治的价值蕴含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此外,对中国是否能以及怎样引进民族文化自治提出作者个人的初步设想。
- 陈云生
- 关键词:民族自治权国家主权
- 宪法文化的自觉被引量:4
- 2013年
- "宪法文化的自觉"是一般"文化自觉"的全透镜下的一个分镜景象。"宪法文化的自觉"与"宪法文化的启蒙"既有性质上的内在关联,又有事理逻辑上的承接与顺延关系。现实中的宪法文化不自觉状态不仅在知识菁英阶层中有多种表现,在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立法、法治等方面也有体现。本文在宪法学术界率先提出"宪法文化的自觉"乃至一般"法律文化的自觉"的学术命题并进行全方位的省思。将中国现实在实施现行宪法和加强宪政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需要反思和深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归在"宪法文化的自觉"这个命题下予以检讨,应当是站得住脚的。
- 陈云生
- 关键词:文化自觉法治
- 重建大赦制度的现实基础被引量:3
- 2010年
- 大赦作为经世治国的一个特殊制度,在中外都有久远的历史。大赦之为理、之为制,在当代世界许多国家的宪法中,都有有关大赦或其他形制的赦免内容的规定;此外,更重要的是,它还被成功地改造成为宪政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在中国,大赦不仅有作为宪法学学术研究的价值,而且还有重建大赦制度的现实基础。
- 陈云生
- 关键词:宽恕宽容
- 论人权入宪被引量:3
- 2005年
- 陈云生
- 关键词:人权公民权基本权利联合国宪政
- 宪法和宪政视域下的诉讼监督——试析省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相关《决议》、《决定》被引量:4
- 2011年
- 省级人大和它们的常委会以及包括省级人民检察院在内的检察机关的权能定性与机关定位,已由宪法作出安排并建构于宪政之中,厘清这种宪法关系和宪政地位,是理解相关决议、决定合宪性和合理性的关键。宪法上关于"监督"与"领导"的规定有着重大而明显的意义之别,辩明其相互关系也是理解相关决议、决定适格性和正当性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相关决议、决定的文件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应当在认真研究之后再作出抉择。
- 陈云生
- 关键词:合宪性
- 法律监督的价值与功能被引量:4
- 2009年
- 文章深入分析了在检察理论研究方法中引进价值方法论和功能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法律监督本身的价值蕴含,以及在积极的价值观的导引和价值预期下,如何更自觉、更积极地强化和完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建设和更高效地实现国家法律监督的功能。从全新的价值论、功能论及其方法论视角探讨了中国国家检察制度建构和强化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以及法律监督功能实现的价值基础。
- 陈云生
- 关键词:检察改革
- 古制大赦宪政化再造的现实基础
- 2010年
- 大赦作为中外特殊理念与形制的经世治国工具,在古代盛行了两千多年。支撑这一现象延续赓续于历史长河的内在原理和根据,是因为大赦具有奇特的价值与功能。在现代社会——政治背景下,在法治、宪治和宪政的国家结构中,大赦由于获得了更宽广和坚实的现代社会——政治现实基础,使其在现代宪政化的再造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尤显必要和重要。这种再造在当代世界上的许多宪政国家中已有成例,古代大赦形制在中国的宪政化再造也完全可能和必要,但作为前提条件和基础之一是,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对大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陈云生
- 反腐败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体会被引量:1
- 1998年
- 我们党和国家面临严峻的反腐败形势。腐败现象在当前严重地滋生和蔓延,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社会危害性的程度,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与死、存与亡这样严重的程度。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既不存在大规模急风暴雨式阶级斗争的可能,也没有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用武装进犯或颠覆国家政权的直接的、现实的危险,而目前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斗争的舞台,恰恰设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内部,恰恰是在我们党和国家的进步的、积极的正义力量与反动的、消极的腐败力量之间展开的。“腐败无害论”、“腐败自然消亡论”的观点,以及悲观情绪,都是对反腐败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缺乏正确认识的反映。反腐败是一项社会工程,要由全党、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 陈云生
- 关键词:腐败现象公共权力腐败分子反对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