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钢

作品数:32 被引量:658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农业
  • 5篇农产
  • 5篇农产品
  • 4篇粮食安全
  • 4篇局部均衡模型
  • 4篇城乡
  • 3篇疫情
  • 3篇营养
  • 3篇食物安全
  • 3篇农产品出口
  • 3篇农村
  • 3篇贫困
  • 3篇非农
  • 3篇肺炎
  • 3篇出口
  • 2篇多维贫困
  • 2篇中非农业合作
  • 2篇中美贸易
  • 2篇膳食
  • 2篇社会保障

机构

  • 32篇浙江大学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浙江财经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数...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国际扶贫...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农业农村部食...

作者

  • 32篇陈志钢
  • 6篇张玉梅
  • 3篇毕洁颖
  • 2篇宋海英
  • 2篇孔祥智
  • 2篇王静怡
  • 2篇聂凤英
  • 1篇刘承芳
  • 1篇马九杰
  • 1篇徐孟
  • 1篇谭砚文
  • 1篇胡瑞法
  • 1篇董银果
  • 1篇黄祖辉
  • 1篇方向明
  • 1篇毛世平
  • 1篇吴国宝
  • 1篇茅锐
  • 1篇孟婷
  • 1篇李娜

传媒

  • 5篇农业经济问题
  • 3篇中国农村经济
  • 2篇农业技术经济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国际经济评论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税务与经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 1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劳动经济研究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肥农药经销店对农户的技术服务及其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严重负外部性已经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基于全国7省28县293个化肥农药经销店和229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化肥农药经销店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的现状,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化肥农药经销店的技术服务对农户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化肥农药经销店在销售化肥农药产品的同时也以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农户提供化肥农药施用的技术服务,且化肥农药经销店已经成为农户获取化肥农药施用量有关技术信息的第二大来源.但与其他技术信息来源相比,以化肥农药经销店作为技术信息来源的农户的化肥农药施用量显著高于其他农户.
李忠鞠张超胡瑞法陈志钢
关键词:化肥农药
中国大豆产业应对国际风险因素的对策模拟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中国大豆产业高度依赖进口,且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经贸摩擦等都会影响国内大豆产业,增加进口不确定性。为应对国际风险,基于各国大豆的供需平衡表和全球双边贸易矩阵等数据,利用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型方法,定量模拟评估了提高中国大豆单产、加强与阿根廷和俄罗斯大豆合作等三项对策可能带来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这些对策均能在不同程度增加全球大豆供给,降低世界价格,同时,可分散进口风险,减少对美国和巴西的高度进口依赖,促进大豆进口多元化,增加中国消费者福利,形成更稳定和可持续的大豆进口贸易格局。由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加大国内大豆研发技术投入,提高单产,提高自给率;其次,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同主产国合作提高其应对自然风险等的能力,保障稳定的大豆供给;同时,拓宽进口来源,加强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的农业合作,增加国际市场供给,实现大豆进口多元化,分散风险。
胡欣然张玉梅陈志钢
关键词:大豆
含糖饮料税影响消费的机制研究
2024年
含糖饮料税可通过价格机制和非价格机制影响消费:价格机制通过含糖饮料价格变化、价格相对变化和预期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非价格机制通过传达与含糖饮料有关的健康信息、发挥社会规范对消费的引导作用、利用同伴间消费的相关性以及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影响消费。事实上,非价格机制比价格机制的作用因素更多,产生作用的时间更早,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在抑制需求方面更有效。因此,我国应合理利用媒体宣传、发挥社会规范效应、推进税制创新以减少含糖饮料消费。
刘露陈志钢
关键词:价格机制
中国杂交水稻向撒哈拉以南非洲转移的影响模拟——基于全球局部均衡模型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国际农产品贸易政策分析模型,设定撒哈拉以南非洲11个主要水稻生产国家在2020—2040年采纳中国杂交水稻的两种模拟情景,第一种情景为仅在灌溉区采纳,第二种情景为灌溉区和雨养区同时采纳,两种情景的最大采纳率分别为5%、20%和50%,以考察非洲国家推广中国杂交水稻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在11国灌溉区推广杂交稻的情境下,11个国家的水稻平均单产和收获面积都有所增加,塞拉利昂、马里和几内亚将在2030年实现水稻净出口;若主要水稻生产国能够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建设,在雨养区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则在20%和50%的最大采纳率情况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将分别在2036和2030年实现水稻净出口。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很大的水稻生产潜力,但能否实现取决于良种的采纳率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此,可将发展杂交水稻作为中非农业合作领域的重点,不仅为稳定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还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国的水稻需求。
王静怡张悦陈志钢聂凤英
关键词:中非农业合作杂交水稻撒哈拉以南非洲灌溉区
“无名英雄”:隔代照料对农村育龄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被引量:7
2024年
本文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包括工具变量法在内的多种内生性处理方法,实证研究隔代照料与农村育龄女性非农就业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提供隔代照料总体上有助于农村育龄女性非农劳动参与率提升28.2%、平均每周非农劳动时间延长14.52个小时。异质性分析发现,隔代照料对年龄在30~39岁、初中学历的农村育龄女性的影响效应最大;较“离土型”农村育龄女性而言,隔代照料对“离乡型”农村育龄女性非农就业的积极作用更大;隔代照料对农村育龄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效应随儿童年龄的增长显著降低,对有0~2岁学龄前儿童的农村育龄女性非农就业的正向影响最显著;隔代照料对东部地区的农村育龄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效应最大,西部次之。据此,本文提出鼓励家庭支持体系构建和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并行、依据不同女性群体特点完善女性就业保护制度以减轻农村女性幼儿照料负担的政策建议。
王建英李萍何冰陈志钢
关键词:非农就业
PPP模式在中非农业合作中的实践与对策分析——以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例被引量:6
2021年
中非农业合作是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非农业合作经验加以总结,有利于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大范围的农业国际合作提供借鉴。中非农业合作已逐渐发展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企业为主体的模式。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当前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形式,从建设期到技术合作期全程体现了其采用的"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与早期政府间合作模式相比,其成效明显得以提升,但依然面临经营不可持续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中非农业合作的PPP模式的建议:公私双方应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拥有共同的目标,共担权责;根据合作国经济状况灵活设置对企业的补贴时间,并通过多种形式最大化利用补贴款;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沟通对接,将PPP项目嵌入当地的社会经济。
王静怡张帅陈志钢陈志钢
关键词:PPP模式中非农业合作
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新愿景及政策建议被引量:48
2019年
经过40年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当前的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可持续性和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连接经济与市场,让市场决定最优的生产水平,农业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中长期战略推动下,政府及学术界对营养问题的关注持续提升,农业与营养的联系逐步增强,但“农业-食物安全-营养”的有机融合与衔接还尚未形成。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和食品行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中国食物安全战略决定的国民食物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中国的国民身体素质,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能否顺利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新的食物安全战略提升国民营养水平,并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与食物安全和营养的联系。论文基于国际经验的食物安全战略发展思路,梳理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新旧挑战,提出食物安全新愿景以及相应政策建议,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支持。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诸多,与食物安全与营养高度相关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耕地资源不足与退化、水资源紧缺与污染、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膳食能量和营养摄入过剩的营养不良“三重负担”,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因此中国在经济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侧重质量增长的深化过程中,将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制度及技术创新,这意味着农业需要生产高价值、营养和安全的食物,更高效地使用水、土地和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平等,因而需要中国食物安全战略顶层设计上的系列转变。据此,本文提出了营养导向型的中�
陈志钢毕洁颖毕洁颖聂凤英方向明
关键词:食物安全营养教育
疫情下的全球食物安全及国际合作:中国的角色和应对策略被引量:9
2021年
疫情背景下国际食物市场失灵问题更加凸显,使得低收入国家、地区和脆弱群体面临更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加强食物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同时国际合作也面临着受疫情冲击导致的治理目标和手段变革、预算削减等挑战。疫情压力下,中国积极参与食物安全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实现全球食物安全目标,也有助于保障中国食物安全。总结以往国际合作中遇到的瓶颈,中国需加强食物安全国际合作的统筹规划和区域层面合作,深入推进多边合作尤其是南南和三方合作,并鼓励非政府主体的参与;在经贸协调、农业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利用中国产业优势和发展经验帮助东道国提高食物产能并加强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
陈志钢阮茂琦张力文
关键词:食物安全
基于多区域CGE模型的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政策效果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经济地带。如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促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政府制定怎样的政策以及政策效果如何,将对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中国长江经济带的多区域CGE模型,并用其定量模拟研究了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产业转移以及复合政策等不同促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政策对长江经济带内部各区域经济和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降低运输成本和促进产业转移的复合政策,有助于促进产业转移并减轻对欠发达地区的负面冲击,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的一体化发展及收入差距缩小,是较好的政策选择。促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需要在加强交通基础建设的同时推进产业空间重构,可采取空间差异化的税收政策,鼓励产业转移,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管控好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
李娜李娜张卓颖陈志钢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运输成本产业转移
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内涵、国际经验与实现路径被引量:41
2022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愈受关注。由于中国长期执行城市偏向性的政策,城乡差距长期存在,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这一新的理念,以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城乡融合发展注重城乡之间的平等关系与要素的自由流动,在物质、权利、发展机会、精神和生态环境等维度上与共同富裕的内涵紧密联系。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针对农民权利、产业发展、收入分配、教育公平、生态价值转化、村际一体化发展等角度的政策路径将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陈志钢茅锐张云飞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融合乡村发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