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福军 作品数:42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原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一般工业技术 化学工程 更多>>
热泵热水器用R744混合工质优选及其系统稳态与瞬态特性研究 热泵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鉴于传统的热泵工质HCFCs和HFCs已被禁用或逐步淘汰,寻找合适的零ODP和低GWP的替代工质成为热泵热水器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将零ODP和低GWP的R744混合工质作为... 巨福军关键词:热泵热水器 瞬态特性 R32/R290混合制冷剂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32/R290二元混合制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统特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条件下,混合制冷剂R32/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16/84,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h为4.644,较R22系统提高了6.7%,分别比纯质的R32和R290系统高出3.2%和16.8%;在最优质量配比下,系统冷凝压力为2.308MPa,系统压比为2.793,压缩机排气温度为71.88℃。 范晓伟 郭壮雨 巨福军 王方 吴金河关键词:混合制冷剂 热泵热水器 传热窄点 R32热泵系统稳定性与变工况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实验研究了变热源进口温度工况和变热水进口温度工况下膨胀阀开度对R32热泵系统稳定性和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系统存在不同的过热度振荡区间,且热源进口温度对起始振荡过热度的影响较显著,而热水进口温度对其影响则不明显;变热源进口温度(15~25℃)工况下,制热量随着过热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而其COP则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且系统均在过热度振荡区间内获得最大COP;变热水进口温度(30~40℃)工况下,制热量和COP均随着过热度的变化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且两者均在过热度振荡区间内取得最大值;热源进口温度的升高和热水进口温度的降低均可使系统获得的最大制热量和最大COP增大,且两者在热源进口温度为25℃时分别为9.287 kW和4.646,而在热水进口温度为30℃时则分别为9.148 kW和5.665。 巨福军 杨文欢 周晓磊 范晓伟 范院飞 尹路梅 朱振华关键词:系统稳定性 热泵系统 变工况特性 R32 二氧化碳/丙烷用于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分析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条件下,对二氧化碳(R744)/丙烷(R290)自然混合工质与四种常见的热泵工质R22、R134a、R410A和R407C的亚临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R744/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2... 巨福军 范晓伟 张仙平 王方关键词:非共沸混合工质 热泵热水器 传热窄点 文献传递 R32/R1234ze(E)余热回收型供暖热泵循环性能的理论评估 2022年 通过热泵装置回收低温工业余热,用于供暖,可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暖能耗。基于工质特性和循环性能的综合比较,理论评估了R32/R1234ze(E)在低温余热回收型供暖热泵中替代R22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初步优选出适用于供暖热泵的R32/R1234ze(E)的浓度范围为0/100~40/60;系统在最优浓度M_(opt)(R32/R1234ze(E)(20/80))处获得最大COP_(h),且在两种工况下均较R22系统获得稍高的COP_(h)和明显降低的制热量、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M_(opt)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损率。因此,M_(opt)在余热回收型供暖热泵系统中替代R22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需要适当增大机组容量。研究成果为供暖热泵的工质替代和低温余热回收提供了参考。 李国柱 刘鸿涛 巨福军 冯臻博 郑慧凡 郑慧凡 侯前蕾关键词:工质替代 非共沸工质 一种浓度可调的非共沸混合工质热泵空调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器内浓度可调的非共沸混合工质热泵空调系统,包括正常浓度回路、变冷凝器浓度旁路和变蒸发器浓度旁路;正常浓度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过冷器、节流装置、主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变冷凝器浓度旁路包括副气液分离器... 范晓伟 巨福军文献传递 一种浓度可调的宽温区直热式热泵热水器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浓度可调的宽温区直热式热泵热水器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包括主循环回路、补气支路和浓度调节支路,主循环回路具有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高压储液器、过冷器、经济器、第一膨胀阀和蒸发器;补气支路具有依次连接的第... 巨福军 范晓伟 郑慧凡 李志强 王方 宋昊展 周晓磊 任鹏翔 单一森一种用于光伏能板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能板的换热器,属于太阳能板的技术领域,换热器设置于光伏能板的背光面,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包括与光伏能板安装的安装面;散热管,散热管设置于安装面,散热管内设置有冷却水;喷淋口,喷淋口... 张宇 巨福军 王旭荣 于淼杰 范晓伟 张龙威 李召辉 秦婧娜 刘佳龙水平卵圆形管相变蓄热单元蓄热性能研究 2025年 浮升力的存在导致蓄热过程中水平圆管相变蓄热单元底部的相变材料难以熔化。为此在蓄热单元容积相同条件下,设计一种水平卵圆形管相变蓄热单元。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偏心距对水平卵圆形管相变蓄热单元蓄热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优化相变蓄热单元结构有效提升蓄热速率。结果表明,当偏心距为5 mm时,水平卵圆形管相变蓄热单元的蓄热速率较水平圆管相变蓄热单元提升21.1%,复合相变材料的完全熔化时间缩短18.2%;随着偏心距的增大,复合相变材料的完全熔化时间先缩短后延长,相变蓄热单元的蓄热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偏心距对相变材料的温度分布和相变界面演化影响显著,最佳偏心距能够有效减少蓄热死角,提升热量传递均匀性,从而避免难熔区的出现。 巨福军 李召辉 范晓伟 朱振华 秦婧娜 张志辉关键词:相变蓄热 热泵系统中R134a/润滑油流型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获得系统性能与制冷剂/润滑油流型的对应关系,基于制冷剂/润滑油流型可视化试验系统,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过热度对蒸发器出口水平管和竖直管内R134a/润滑油流型的影响规律,并试验研究了工况2下热泵系统循环性能随过热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15℃左右的过热度范围内,3种工况下R134a/润滑油在水平管内均会出现相同的4种流型,而在竖直管内则均会出现相同的3种流型;R134a/润滑油在水平管和竖直管内流型(除分层环状流外)对应的过热度范围和流型转变过热度(除第一水平流型转变过热度外)均受热源进口温度的显著影响;工况2下系统COP和制热量均在过渡状态时获得较大值,并在第一水平流型转变过热度(0.2℃)处分别获得最大值5.348,4.386 k W。 巨福军 任鹏翔 范晓伟 宋昊展 周晓磊 张清志 冯臻博关键词:过热度 热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