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君
- 作品数:112 被引量:1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教育电视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古代书院与传统文化、历史名人之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即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正式的书院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中国古代书院与传统文化、历史名人之关系。
- 张志君
- 关键词:书院文化名人
- “影子教育”规制刍议被引量:2
- 2021年
- 本文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影子教育"机构及其从业者的现状进行了扫描,指出了"影子教育"机构及其从业者存在的包括但不限于造成"政治隐患""社会心理隐患""教育隐患"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传承隐患"等问题,并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这些隐患的对策建议。
- 张志君
- 关键词:影子教育
- 电波媒体与心理战——两次海湾战争中交战双方对广播电视的利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纵观两次海湾战争,交战的双方在利用电波媒体开展心理战时有以下几点异同之处:
- 张志君
- 关键词:心理战术海湾战争广播电视媒体新闻报道
- 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大型纪录片《热爱电视剧的人们》创作方法论初探
- 2009年
- 《热爱电视剧的人们》是中国教育台为纪念中国电视剧诞生50周年而专门制作的大型纪录片,该片从创意策划、拍摄制作、节目传播整个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科学的方法论的运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上述经验进行了总结。
- 张志君张婧莹
- 关键词:电视剧纪录片创意策划节目传播
- 第三个“老师”——大众传媒在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 2012年
- 一、大众传媒逐渐成为孩子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渠道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在对其所生活的世界进行理解,以及为了自身成长而进行间接经验传承时,可能存在着种种信息不对称——他们应知道的和他们实际上已经知道的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巨大的反差。为了化解这种信息不对称,从古至今,人们先后请出了几位化解者,依次是父母、老师、大众传媒。在"前大众传媒时代",父母和老师在化解孩子们的信息不对称方面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而进入大众传媒时代,父母与老师虽然仍然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他们的影响力与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呈"此消彼长"
- 张志君
- 关键词:大众传媒意见领袖草根阶层经验传承大众传播学舆论传播
- 他山之石的启示──从世界各国教育电视看中国教育电视的走向被引量:3
- 1998年
- 张志君
- 关键词: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收费制度
- 论和谐社会中“传媒力”的构建要素研究
- 2007年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广播电视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本期“视听专论”,主要从和谐社会中传媒力的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舆论引导、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与媒体角色定位等方面,对广播电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创建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 张志君张婧莹
- 关键词:角色定位传播资源中国教育电视台第四种权力平民生活
- 关于教育电视新闻的几个问题
- 1997年
- 张志君
- 关键词:教育电视新闻中国教育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教育新闻广播新闻
- 为中国电视电影把脉被引量:3
- 2004年
- 本刊2004年3月号《争鸣园地》栏目登载了武斌、魏晓菁两同志撰写的论稿《究竟是电视还是电影》,为此,本刊还特意加了编者按语。该文发表后,立即引起影视界和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本刊编辑部亦陆续收到一些参与争鸣、研讨的文章。兹将来稿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章刊出,以供大家参考。 电视电影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样式,在国外大多是归属于电视作品的评奖范畴,而我国却将其划于电影作品的评奖范畴。这里,显然有一个对电视电影概念的科学界定问题。恰如武斌、魏晓菁、张志君、初晓等论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对电视电影进行是属于电影还是属于电视的理论界定,并不是一种口舌之争或理论游戏,只有解决了观念问题,电视电影的创作才能有一种自觉的形态意识,才能涌现出一批真正意义上电视电影佳作。 我们衷心希望各界有识之士继续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深信:经过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以理服人的讨论之后、大家是会对此问题逐步取得共识的(请参见本刊上期《争鸣园地》编者按)。
- 张志君
- 关键词:电视电影资源整合节目样式
- “三贴近”的大众传播学意义——学习李长春同志一系列讲话的一点思考
- 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领导同志于2002年底针对目前国内国际的新形势和新语境提出了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个提法体现了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大无畏精神,不仅具有深远...
- 张志君
- 关键词:大众传播学大众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