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烈
- 作品数:53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序
- 2020年
- 体悟东坡文化精神,要在三个领域不停地深入探究下去。一是东坡的全部著述。二是他一生投入生活实践而成就的全部事功,其中蕴含着我们民族的优秀道德、深邃智慧和崇高精神。三是他的强大的人格魅力、生命行迹(含遗址、遗跡、遗物等)在历史时空中的投射延展、振荡回响。今天的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应能以自己精细的感官,敏睿的才智,活跃的心灵,游走在这三大领域中去感受和体验"苏海"的无穷的美,则"更全""更完""更透"的妙悟自在其中了。熊朝东先生的新著《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即具有如下四个特点:其一,是博学贯通,集中归一。其二,是详明背景,深探因果。其三,是精到解析,思彻古今。其四,是片言居要,警句生辉。
- 张志烈
- 杜甫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开幕辞
- 2012年
-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天,在我们隆重纪念诗圣杜甫诞生1300周年之际,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在著名文学圣地成都杜甫草堂召开了,我谨代表四川省杜甫学会、《杜甫研究学刊》编委会,向不远千里万里光临会议的专家学者、各界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 张志烈
- 关键词:杜甫草堂杜甫研究专家学者
- 杜甫诗文中的音乐世界被引量:4
- 1998年
- 乐为六艺之一,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广要道》)在儒学长期居于社会上层建筑核心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礼乐教化,被视为社会管理的头等大事,所谓“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
- 张志烈
- 关键词:杜甫诗音乐意象《礼记·乐记》鉴赏能力礼乐教化
- 杜甫精神追求之现代启示被引量:3
- 2017年
- 杜诗是杜甫精神的艺术化表现,是对中华文化的最生动最丰富的阐释,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浓缩和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国人在生活实践中的知识、智慧和创造能力的升华和结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在今天,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杜甫的全部著作和立身行事中鲜明地体现出他的思想文化意识,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追求,其本质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展现,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就此谈六个方面的内容:呼唤什么样的国家、社会;最高公权力应该由什么样的人执掌;关注民生应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各级官员应当是怎样的人;文化人应有何种社会责任;作者应当怎样写作。
- 张志烈
- 关键词:杜甫
- 从杜甫诗歌看成都文化
- 2017年
- 文化是自然山水的灵魂,更是城市的灵魂,成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唐代号称"一扬二益",是名列前茅的大都会,有着丰厚文化积淀。杜甫乾元二年(759)底到成都,永泰元年(765)五月去蜀,中间流寓梓、阆一年零九个月,在成都实际居住时间是三年零九个月。其间作诗二百四十余首,描绘了成都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川、形胜、古迹、园林、街道、居处、饮食、游乐,留下来当日成都自然生态、经济政治、文学艺术、风俗民情的历史面影。本文从"总体风貌""自然景色""都市繁华""人文胜迹"四个方面论说杜甫吟唱中映射的成都文化,透过独特的意象呈现,多面深刻的认识凝聚,丰富情味的浸润感悟,更有助于体会名城成都的历史文化精髓与神韵。
- 张志烈
- 关键词:成都文化
- 《寻访东坡踪迹》序评
- 2015年
- 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由"苏东坡"引出的话题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东坡精神的内涵相当丰富,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挖掘、传播。新时期研究苏轼的论文、专著、诗词校注、年谱、传记颇多,呈多维度、多方式、多风格的态势,韩国强先生的《寻访东坡踪迹》就是在这种学术语境中产生的新颖之作。该书以一种轻灵、优美的方式传播东坡精神,体现了景真、意深、情茂的三大特点,作者寻访东坡踪迹,跟随东坡一世,活现东坡一生,融贯千年与当今体验。
- 张志烈
- 以升庵精神传承升庵精神——《杨升庵散文》序
- 2021年
- 拜读完倪宗新先生这部上千页的书稿,我好久都沉浸在惊讶、钦佩和喜悦的情绪中,脑子里鱼跃鸢飞,一时却说不出想说的话来。又过了些日子,我偶然翻阅案头的各种笔记,见到2017年3月3日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同志到成都杜甫草堂开调研会的总结讲话(我自己做的记录)时,其中有一条是“要坚持用杜甫精神传承杜甫精神”。这句话使我心中为之一振。我想到了杨升庵,想到了多年来我在学习中对升庵文化精神的一些理解,想到了倪宗新先生在杨升庵研究上投入的巨大努力,我思考中探讨的话语就一下自然呈现出来:宗新先生的研究步武不就正是在“以升庵精神传承升庵精神”吗?
- 张志烈
- 关键词:成都杜甫草堂精神传承杨升庵调研会
- 苏词二首系年略考被引量:2
- 2002年
- 东坡词《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 ) ,出自毛本 ,前贤未予编年 ,当代研究者或谓非东坡作 ,或谓作于知颖州时。本文考证其所写地域与定州合 ,所写官职与苏轼知定州身份合 ,词中总体情绪与苏轼赴定前心态合 ,词中所写时间与赴定前夕合 ,从而论证其必为东坡之作 ,而且是作于将离开封赴定州任的元八年(10 93 )九月中、下旬。东坡词《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 ,前贤亦未编年 ,当代研究者或编绍圣二年春天。本文就词中上下片核心意象所含蕴的意向神情 ,作者特定生活环境下的特定心态 ,相互参酌印证 。
- 张志烈
- 关键词:东坡词《渔家傲》《蝶恋花》生活环境
- 《重编三苏〈南行集〉》序
- 2015年
- 甲午年初春,张忠全先生把他搜罗、整理、重编、注释的三苏父子《南行集》书稿寄与我,拆开邮包,顿时沉浸在惊喜之中。沉甸甸的书稿,引来我三十多年的思绪。七七级的大学生是在停止高考十年后录取入校的,其思想学识水平之高,人所共知。作为当时的“青年教师",我去给他们上课时,那是非常小心谨慎的。
- 张志烈
- 关键词:学识水平青年教师甲午年大学生书稿注释
- 杜诗“妙取筌蹄弃,高宜百万层”索解
- 2019年
- 杜甫丰富的精神世界有两大特点。一是其核心价值观,即以忧患意识、民本思想为基础而融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精神。具体展现为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以深厚仁心对待万事万物的人文关怀精神。二是具有超强的审美感悟能力。他在《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中有一段话对此进行了精要陈述,本文即对之试为索解。
- 张志烈
- 关键词:审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