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研
- 作品数:45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黑龙江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 二级学院工程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为例被引量:3
- 2016年
- 廓清工程文化的内涵,明确高水平二级学院开展工程文化建设具有兴校、强校的意义。本文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为例,从教育基地、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三个大的方面探究高水平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途径,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教育功能。
- 赵莉莉杨晓东郭树东朱晓明张慧研岳彩霞
- 关键词:工程文化
- 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科学合理定位服务地方经济
- 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依据办学条件,明确办学目标,凝练办学理念,追求教育理想,从而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黑龙江工程学院制订"十二五"规划及远景目标时,就明确了学校的定位和...
- 郭树东张慧研赵莉莉吕秋君路晓鸽岳彩霞
- 关键词:办学特色
- 引国际大公司入校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实践探索
- 2014年
- 西方发达国家在校企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国情不同,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教育必须立足于国情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走出一条适合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黑龙江工程学院引国际大公司入校,通过共建专业特色实验室、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建校企研发中心等途径,创新了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魏兆胜张慧研
- 关键词:合作育人
- “明德求真、知行合一”校训的文化内涵及践行路径被引量:1
- 2009年
-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财富,校训的作用贵在行动的支撑。要用心浇灌,认真践行;要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培育校训精神;要以模范教师为主要载体培育、示范校训精神;要立足办学传统,坚持特色,传承校训精神;要多途径着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要加强文化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践行校训精神。
- 张慧研车承军蔺兵兵吕秋君
- 关键词:知行合一文化内涵践行路径
- 对缪凤林希腊精神的分析
- 2011年
- 作为"学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缪凤林曾把希腊精神概括为入世、谐合、中节、理智四个方面,认为西方近代精神主要是对希腊精神的背离。立足当代视阈,我们认为缪凤林的希腊精神论有合理之处,也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
- 柴文华康宇袁立莉张慧研
- 培养卓越人才探讨被引量:10
- 2013年
- 在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实施卓越计划培养工程人才,解决"工程性"和"创新性"不足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分析国内外工程师培养特点着手,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改革实践,对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梳理,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 郭树东张慧研路晓鸽吕秋君赵莉莉
- 关键词:工程教育
- 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心理素质教育
- 2006年
- 应用型本科人才心理素质教育是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高校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本文从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入手,提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心理素质培养的重心应该是以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力、进取精神、竞争力、合作精神为核心,兼顾规则意识、文化融合能力的培养。并探讨了其培养模式。
- 张慧研
-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心理素质教育
- 以工程文化教育为载体,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 黑龙江工程学院拥有60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为优长的本科院校。学校在60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工程师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肩负着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使命,承担着...
- 张慧研
- 关键词:工程文化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 文献传递
- 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提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总体路径,包括催生相关政策出台,高校具体推进落实,培育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新型载体,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功能产业化。创建一个多元化、多角度、"三个课堂"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即确保第一课堂核心地位不动摇,积极拓宽第二课堂辐射范围。
- 樊海源张慧研王炜杰丛艳丽那威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被引量:2
- 2014年
-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涉及高校体制、机制、制度、环境等各种相关要素,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高校整体改革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在分析工程应用型本科发展背景及前景基础上,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乏统一认识、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支撑体系薄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即凝聚思想、统一认识、完善教学体系、改善软硬件环境、深入校企合作以及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等。
- 吕秋君车承军郭树东张慧研
-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