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荣
- 作品数:45 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聚苯胺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质被引量:8
- 2005年
-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作为溶剂及电解质,运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实现了电化学氧化聚合苯胺.聚苯胺膜修饰玻碳电极在空白离子液体及酸性溶液(pH=0~4)中均有较好的响应,并且对邻苯二酚及对苯二酚有很好的电催化效果.
- 亓西敏杜艳芳张贵荣赵鹏陆嘉星
- 关键词:聚苯胺离子液体循环伏安电催化邻苯二酚
- 掺杂不同含量的电池活性炭的碳糊电极负载铂电催化氧化甲酸的探究
- 在直接甲酸燃料电池中,甲酸因与膜终端组排斥,所以在Nafion膜和质子交换膜上有较低的渗透流出,也因此在燃料电池阳极区促进了质子运输和更高的能量转换[1].另因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和氢燃料电池(1.229 V)、甲醇燃料电池...
- 李芬培谭露诗张贵荣陆嘉星
- 离子液体中纳米TiO2/3-甲基噻吩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成了纳米TiO2电极,在离子液体中将其应用于3-甲基噻吩的电化学聚合,采用循环伏安(CV),紫外可见(UV-Vis)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TiO2/3-甲基噻吩复合膜的性质.实验证明,不论是用循环...
- 张爱健张贵荣杜艳芳敖风国陆嘉星
- 关键词:3-甲基噻吩循环伏安法离子液体聚合物膜电化学聚合
- 文献传递
- 离子液体-乙腈混合溶剂中电催化CO_2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被引量:16
- 2009年
- 常温常压下分别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MeCN混合溶剂和纯MeCN溶剂中研究了CO2在Cu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CO2均发生不可逆还原反应生成CO2-.与纯MeCN溶剂相比,在混合溶剂中CO2还原峰电位均有正移.这表明溶剂中的咪唑型离子液体对活化CO2有催化作用.在混合溶剂中,以CO2和MeOH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DMC),考察了[bmim]BF4/MeCN体积比、工作电极材料、MeOH浓度和电解电位等对DMC产物收率的影响.与其他DMC合成方法相比,本法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合成产物收率较高.在优化的条件下,DMC产物收率可达79.6%.并提出了合成DMC可能的反应机理.
- 肖丽平张贵荣张丽钮东方陆嘉星
- 关键词: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乙腈甲醇电催化碳酸二甲酯
- α-苯基-β-苯酰丙酸的一室型电化学合成方法
- 一种α-苯基-β-苯酰丙酸的一室型电化学合成方法,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在一室型电解槽中,以镁棒作阳极,不锈钢片作阴极,Ag/AgI作参比电极,乙腈作溶剂,四乙基四氟硼酸铵作支持电解质,苯乙烯基苯基酮作为电解反应底物,在通...
- 陆嘉星林美玉张爱健张贵荣肖丽平赵淑凤
- 文献传递
- DNMR法测量分子内转动动力学活化参数
- 2003年
- 讨论了如何用 DNMR法测量分子内转动动力学的活化参数 ,如活化焓变化和活化自由能变化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要想用 DNMR法得到较为可靠的分子内转动动力学活化参数 ,必须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用诸如完全线形拟合法、自旋磁化强度迁移法和自旋锁定技术等具体的 DNMR实验技术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测得分子内转动的速率参数。
- 张贵荣戴立益Stephon Matchett陆嘉星
- 关键词:DNMR
- 一种丙三醇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三醇碳酸酯的合成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将N,N-二甲基甲酰胺与四乙基碘化铵和丙三醇混合,在常压下饱和CO<Sub>2</Sub>后以恒电流电解,电解液经酯化、旋蒸制得丙三醇碳酸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
- 王欢朱美侠吴腊霞鲍少华张贵荣陆嘉星
- 文献传递
- 噻吩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聚合及其在模拟汽油脱硫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6年
- 研究了噻吩在离子液体[HMIM]BF4,[BMIM]BF4和[BMIM]PF6中的电化学聚合,实验证明,噻吩在三种离子液体中均能聚合.将噻吩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聚合应用于模拟汽油脱硫.结果表明:在三种离子液体中都实现了电化学脱除模拟汽油样品中的含硫物质——噻吩.对于不同的离子液体而言,脱硫的最佳电流密度不同,但噻吩的脱除效果均能达到50%-90%.
- 亓西敏张爱健张贵荣薛腾罗仪文陆嘉星
- 关键词:噻吩离子液体电化学脱硫
- 原子吸收光谱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进展被引量:29
- 2007年
- 概括了常用的原子吸收光谱的前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最新现代原子吸收光谱前处理技术和这些前处理技术在环境样品、食品样品、人体组织样品和土壤样品分析中的应用。这些新的技术包括,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微波消解,浊点萃取技术,纳米材料运用于萃取技术,非完全消化技术,悬浮液进样法,在线富集等。
- 马勤陆嘉星张贵荣
-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样品前处理食品土壤
- 间甲基苯胺电化学聚合以及它与对苯二胺电化学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被引量:5
- 2009年
- 在0.5mol·dm-3硫酸介质中,循环伏安法电解间甲苯胺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图表明聚间甲基苯胺产生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表面上.在恒电位条件下,用原位紫外-可见光谱较详细地研究了间甲基苯胺在氧化铟锡(ITO)上的电化学聚合.结果表明间甲基苯胺只能在较高电解电位和单体浓度足够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电化学聚合.在0.7V(相对于饱和的Ag/AgCl),0.2mol·dm-3的间甲基苯胺和0.9V,20mmol·dm-3的间甲基苯的实验条件下,尽管在ITO电极上没有发生电化学均聚合,但原位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在电极表面上可能还形成低分子量的齐聚物.在低电位0.8V下,电化学聚合200mmol·dm-3间甲苯胺时,有明显的诱导期存在.在恒电位电解的条件下,相应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和聚合物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间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能发生电化学共聚反应,由于对苯二胺可能与间甲基苯胺形成了具有较强反应活性的中间体,使得对苯二胺的加入不但促进和加速了聚合反应,而且还结合进聚合物中形成了phenazine或类似于phenazine的环结构.
- 张贵荣张静波肖丽平赵淑凤陆嘉星
- 关键词:间甲苯胺对苯二胺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