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安徽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树斌
作品数:
4
被引量:23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合作作者
王良书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鸣洁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华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米宁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于大勇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3篇
天文地球
主题
3篇
地壳
2篇
地壳结构
2篇
地幔
2篇
噪声
2篇
上地幔
2篇
接收函数
2篇
函数
2篇
背景噪声
1篇
地壳上地幔
1篇
地壳上地幔速...
1篇
地壳速度
1篇
地壳速度结构
1篇
上地幔顶部
1篇
频散
1篇
频散曲线
1篇
块体
1篇
互相关
1篇
华南大陆
1篇
格林函数
1篇
函数研究
机构
4篇
南京大学
作者
4篇
徐树斌
2篇
徐鸣洁
2篇
王良书
1篇
陈强森
1篇
于大勇
1篇
米宁
1篇
李华
1篇
鲍学伟
传媒
1篇
高校地质学报
1篇
中国科学:地...
1篇
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3篇
2013
1篇
2012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地震接收函数和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研究地壳及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
本文利用地震学中两种常用的方法:接收函数和地震噪声成像,来研究地球内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接收函数方法利用了横跨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及鄂尔多斯块体的15个南京大学流动地震观测台站,来对台站下方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分析...
徐树斌
关键词:
接收函数
S波速度
地壳结构
文献传递
利用背景噪声反演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缘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被引量:10
2013年
文中利用分布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部周缘地区的53个宽频带地震固定台站的连续波形记录,采用双台互相关计算方法由背景噪声提取瑞利波格林函数,经时频分析获得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分别计算了汾渭地堑、秦岭北缘、鄂尔多斯块体内部和六盘山地区4个不同构造区的平均频散曲线,进而反演了各构造区的地壳上地幔一维横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地壳厚度在汾渭地堑为34km,在秦岭北缘地区和鄂尔多斯块体均为40km,在六盘山地区最厚,达49—50km;相应的上地幔顶部横波速度分别为4.20,4.2,4.30和4.15km/s;地壳内结构浅部特征差异最大,在地壳中部六盘山地区的速度较低,下部地壳不同地区的波速较一致。
陈强森
鲍学伟
徐树斌
王良书
徐鸣洁
关键词:
背景噪声
格林函数
频散曲线
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鄂尔多斯块体
华南大陆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的瑞利波群速度成像
徐树斌
宋晓东
王良书
徐鸣洁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渭河地堑及其周边地壳结构
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对横跨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及鄂尔多斯块体的15个地震观测台站下方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造山带型、拉张盆地型和稳定克拉通型)的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秦岭北缘平均地壳厚度为37.8km,泊松比为0.247,相对偏低的泊松比表明地壳物质长英质组分增加.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平均地壳厚度为39.2km,泊松比为0.265,偏高的泊松比与鄂尔多斯下方古老的铁镁质结晶基底以及浅部沉积有关.通过接收函数正演计算表明低速的、厚度较大的松散沉积层对Mohorovicic不连续面(Moho)的震相具有较大影响,是渭河地堑内部台站的接收函数Moho转换震相不清楚的主要原因.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渭河地堑上覆松散沉积层,其厚度约为4-8km,该沉积层使得位于渭河地堑内台站的接收函数Moho震相复杂.另外渭河地堑下方中下地壳位置存在一高速区域,该高速体可能与渭河断裂系统的活动有关.
徐树斌
米宁
徐鸣洁
王良书
李华
于大勇
关键词:
接收函数
泊松比
地壳结构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