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季冬

作品数:170 被引量:527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9篇理学
  • 43篇医药卫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化学工程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生物学
  • 4篇机械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4篇光谱
  • 49篇共振瑞利散射
  • 32篇荧光
  • 29篇光谱法
  • 28篇化学发光
  • 25篇近红外
  • 25篇红外
  • 24篇近红外光
  • 24篇近红外光谱
  • 24篇红外光
  • 24篇红外光谱
  • 21篇散射光
  • 21篇散射光谱
  • 19篇共振瑞利散射...
  • 18篇近红外光谱法
  • 18篇红外光谱法
  • 16篇流动注射
  • 15篇盐酸
  • 15篇光度
  • 15篇光度法

机构

  • 109篇长江师范学院
  • 71篇西南大学
  • 48篇重庆三峡学院
  • 22篇涪陵师范学院
  • 11篇西南师范大学
  • 5篇三峡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重...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肯塔基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市环境科...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重庆广播电视...
  • 1篇重庆市涪陵中...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69篇杨季冬
  • 38篇周尚
  • 32篇杨琼
  • 26篇朱乾华
  • 18篇赵小辉
  • 16篇石文兵
  • 15篇刘绍璞
  • 14篇王祥洪
  • 11篇贺薇
  • 10篇张书然
  • 8篇江虹
  • 7篇刘冰
  • 7篇李勤
  • 6篇黄玉明
  • 6篇吴利敏
  • 6篇蒙杰丹
  • 6篇胡蓉
  • 6篇张敏
  • 5篇李杨
  • 5篇周邦智

传媒

  • 1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1篇分析试验室
  • 9篇理化检验(化...
  • 9篇光谱学与光谱...
  • 8篇药物分析杂志
  • 8篇应用化学
  • 6篇重庆三峡学院...
  • 5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第十六届有机...
  • 3篇分析化学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光散射学报
  • 3篇三峡生态环境...
  • 3篇第八届中国化...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化学试剂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15篇2012
  • 21篇2011
  • 11篇2010
  • 18篇2009
  • 21篇2008
  • 1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4
  • 4篇2003
  • 10篇2002
  • 2篇2001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参碱-氨基黑体系的显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在pH=7.6的BR缓冲体系中,氨基黑与苦参碱发生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时,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其最大显色波长位于532nm处,在最大显色波长处,苦参碱浓度与溶液的显色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苦参碱的测定.苦参碱的浓度为0.08×10~3.0×10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2,摩尔吸光系数为6.46×10^6L/(mol·cm),检出限为0.025μg/mL.方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可用于片剂和尿液中苦参碱的测定,结果满意。
王祥洪杨季冬
关键词:苦参碱显色反应
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七叶皂苷钠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七叶皂苷钠。方法:在 pH 3.5~4.2的 Britton—Robinson 缓冲溶液中,七叶皂苷钠与夜蓝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时能使染料发生明显的褪色作用。产生最大褪色波长为614 nm,并且吸收度降低与七叶皂苷钠浓度成正比。结果:七叶皂苷钠浓度在0.25~20.0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4L·mol^(-1)·cm^(-1),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检出限为75 ng·mL^(-1),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选择性好。结论:此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片剂和尿样中七叶皂苷钠的测定。
王祥洪杨季冬刘绍璞
关键词:七叶皂苷钠
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黄芪精口服液中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的含量被引量:15
2011年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透射光谱技术对黄芪精口服液中黄芪多糖(APS)和黄芪甲苷(AGS)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了黄芪精口服液中APS和AGS含量近红外数学校正模型。通过内部交叉验证,确定了模型的最佳变量数,得到了建立模型的最佳参数,并通过预测集对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黄芪多糖的相关系数达到0.9797,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153,预测集均方差(RMSEP)为0.178;AGS的相关系数达到0.9412、RMSECV为0.0365,RM-SEP为0.0458。通过对模型进行t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其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对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准确测定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有望用于黄芪精口服液的在线检测。
刘冰刘振尧朱乾华杨季冬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黄芪精口服液黄芪多糖黄芪甲苷
不同偏最小二乘法在化学需氧量近红外光谱特征波段选择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近红外光谱法对生活废水样本中的化学需氧量(COD)进行分析,将全谱波段等分为30、20、15、12个子区间,选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后向间隔偏最小二乘法(BiPLS)以及前向间隔偏最小二乘法(FiPLS)建立COD光谱特征波段的选择。结果显示:全波段所建立的PLS模型最差,iPLS、FiPLS、BiPLS模型均有所改进,且BiPLS算法的模型最好。当全波长分为30个子区间时,所选特征波段第22、18、23、25、24、4、2、19、17组合区间建立的模型为最佳,其预测集标准偏差(RMSEP)与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15.9mg·L-1和16.8mg·L-1。
杨琼朱乾华任鹏龙帅杨季冬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化学需氧量
荧光猝灭法同时测定稀土铕(Ⅲ)和铈(Ⅳ)
在PH为3.35~3.8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铕(Ⅲ)和铈(Ⅳ)均能与泛昔洛韦形成络合物,使泛昔洛韦的荧光显著猝灭.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CX=304 NM,最大发射波长λEM=370 NM,且...
杨季冬张敏朱乾华周尚
关键词:FAMCICLOVIREUROPIUMCERIUM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亚甲蓝和天青A与AuCl4^-离子缔合物的溶剂萃取导数-同步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被引量:3
2009年
在酸性介质中,亚甲蓝(MB)和天青A(AA)与AuCl4-形成离子缔合物,被1,2-二氯乙烷萃取后,以Δλ=20nm进行同步荧光扫描并采用一阶导数处理,2个缔合物分别在683和608nm附近出现峰值并能很好分开,且荧光强度分别与MB或A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2种吩噻嗪衍生物亚甲蓝和天青A的同时测定,检出限分别为7.9×10-9和1.78×10-8g/mL,其线性范围分别为3.0×10-8~4.8×10-6和6.0×10-8~5.8×10-6g/mL。研究了离子缔合物的组成和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用于尿样和azureⅡ中亚甲蓝和天青A的同时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张书然胡蓉杨琼杨季冬
关键词:亚甲蓝溶剂萃取
研发光散射探针拓展光谱手性识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手性对映体主导着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奥秘。生命组织中的手性环境能自然开启手性识别和激活手性,而人为介入的手性识别需要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是一种高灵敏度且简便易行的分析方法,以有机染料、纳米粒子或量子点等作为光散射探针结合高灵敏度的RRS光谱,不仅能增强光散射,提高灵敏度,还能有效提高共振光散射光谱的选择性。而探索合成羟基氨基喹啉类衍生物手性光散射探针试剂与RRS相结合的手性识别则是一项创新工作。须确定羟基氨基喹啉类衍生物手性光散射探针试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分类筛选的应用研究,发展以手性光散射探针试剂为主导的识别手性对映体的RRS光谱分析,进一步拓展确立不经分离而同时测定手性对映体的新分析方法研究。
杨季冬谭选平杨琼周尚
关键词:手性识别光谱分析
铜(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螯合物与虎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在pH 4.2~4.8的BR缓冲介质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能与铜(Ⅱ)形成螫合阳离子,又与虎红(Tf)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形成FLQs:Cu(Ⅱ):Tf为1:1:1的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导致共振瑞利散射...
杨季冬李勤
关键词:共振瑞利散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血清白蛋白-氯化铜-壳聚糖体系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壳聚糖被引量:7
2007年
在pH 6.5的B-R缓冲溶液中,壳聚糖与血清白蛋白作用,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较弱;当加入Cu^2+后,使Cu^2+与血清蛋白的浓度比为10:1时,反应形成三元配合物。三元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显著增强,并形成新的RRS光谱,其光谱增强程度与壳聚糖含量呈线性关系。实验考察了BSA和HSA分别与Cu(Ⅱ)和壳聚糖形成的三元体系,以及反应条件和机理,对于BSA体系,其最大RRS峰位于350nm和480nm两处,而HSA体系的最大RRS峰位于340nm处,两个体系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是0.01~4.0mg/L和3.7μg/L、0.01~6.0mg/L和11μg/L,其RSD均小于4.0%。显然,BSA体系有较高的灵敏度。据此可建立起RRS技术分析测定痕量壳聚糖的简便、快速和高灵敏度的新方法。同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将此法用于测定保健胶囊和自制壳聚糖粗品中壳聚糖的测定,结果满意。
杨季冬邓世星周尚
关键词:壳聚糖共振瑞利散射人血清白蛋白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分析水中的麦芽糖、乳糖和蔗糖被引量:3
2009年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短波近红外光谱区域(800—1100nm),测量了3种二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混合水溶液的近红外光谱,并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同时定量分析水溶液中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的模型,并对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校正集样品的建模和对预测集样品的检验,结果良好。对浓度范围分别在0—60mg·L^(-1),0—12mg·L^(-1),0—60mg·L^(-1)的麦芽糖、乳糖和蔗糖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4、0.9971和0.9926,模型交叉检验均方差分别为0.0213、0.2525和0.1859。预测集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4%、3.55%和3.32%。并将此模型应用在简单成份的实际样品中进行了初步探索。该方法对同时定量分析多组分体系,具有简便、快速价廉、易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刘振尧杨季冬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麦芽糖乳糖蔗糖光谱预处理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