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昕
- 作品数:23 被引量:39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干旱胁迫对两种速生树种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以竹柳和尾巨桉2种速生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叶片中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为在华南地区选育优良的抗旱、节水速生树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都表现出MDA、SO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尾巨桉较竹柳都先达到峰值。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尾巨桉的两个峰值都比竹柳出现的早,但竹柳的最大值比尾巨桉高出199.73 mg·g-1min-1。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干旱胁迫24 d(重度干旱)达到最大值。含量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竹柳的峰值比正常水分条件下含量增加了4.60倍,高于尾巨桉的4.44倍。经过对6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植物的抗旱性表现,得出竹柳比尾巨桉的适应性强,抗旱性能较好。
- 潘昕谢德新邱权李吉跃苏艳何茜
- 关键词:尾巨桉速生树种干旱胁迫渗透调节物质
- 青藏高原20种灌木抗旱形态和生理特征被引量:26
- 2014年
- 该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采集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等20种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将其二年生幼苗移栽至苗圃培育,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三年生苗木生物量根冠比(RSR)、叶片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和根系特征(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指标,综合分析其抗旱性能差异,为青藏高原干旱地区灌木树种抗逆性(耐旱)评价指标的建立、优良抗逆性树种的筛选及各种灌木树种的合理立地配置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所选20种灌木为适应长期的干旱逆境,不同植物种具有不同的抗旱策略。研究中将灌木抗旱机制划分为6个类型:根系特征抗旱型、叶片旱生结构型、叶片旱生形态型、生物量分配型、节水型、高水分利用效率型。不同属和同属不同种灌木抗旱性有所差异,沙棘属(Hippophae)植物总体抗旱性不佳,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和蒙古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mongolica)综合抗旱性能较好,总体上属于根系和叶片抗旱特征明显、低耗水、高生产效率的抗旱性强树种,可以在青藏高原地区植被恢复树种筛选时优先考虑。根系特征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结构特征指标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但RSR、T3r、WUEi和δ1C与根系特征值和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指标之间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灌木全根和细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和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因子载荷较高,能较好地反映青藏高原灌木树种抗旱性差异相关信息。此外,灌木树种原产地与抗旱性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青海西宁地区采集的灌木树种总体抗旱性优于甘肃天水和西藏拉萨地区。
- 邱权潘昕李吉跃王军辉马建伟杜坤
- 关键词:根系特征抗旱性叶片解剖结构青藏高原灌木
- 柴达木盆地不同居群白刺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的回归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柴达木盆地白刺群落叶片的养分特征,分析土壤养分对叶片营养的影响规律,为白刺退化居群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选择6个重要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分布区域,采集区域中白刺叶片和0~15,15~30,30~45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白刺叶片营养元素和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不同白刺居群间的叶片养分特征,并建立叶片养分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回归模型。【结果】6个区域白刺居群间叶片营养含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其中叶片有机碳(C)、氮(N)、磷(P)和钾(K)含量分别为357.43~415.63,26.12~52.65,1.60~4.23和8.03~17.32g/kg;C/N、C/P和N/P分别为7.68~13.49,95.33~218.98和12.44~17.84。叶片有机碳(C)含量与叶片N、P、K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叶片P、K含量与叶片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养分含量与纬度、经度和海拔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刺叶片养分含量与表层(0~15cm)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其中叶片N含量与表层土壤碱解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P含量与表层土壤全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K含量分别与表层土壤全K、碱解N和土壤有效P含量显著相关。15~30cm土层土壤全N、全P、碱解N和速效K含量仅对叶片P含量有显著影响。白刺叶片N、P、K含量与30~45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无关。【结论】白刺居群中叶片N和P含量相对充足,K相对不足;表层土壤(0~15cm)养分含量对白刺叶片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 邱权李吉跃王军辉王宁孙奎董蕾潘昕
- 关键词:叶片营养白刺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白刺叶片δ^(13)C与叶片和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被引量:8
- 2013年
- 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选择6个重要的唐古特白刺分布区域,通过测定不同白刺居群的叶片营养元素、土壤养分含量和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 C,对比不同白刺居群间的叶片δ13 C特征差异,并分析白刺叶片δ13 C与地理位置信息及叶片营养和土壤养分含量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1)白刺居群间叶片δ13 C存在显著空间变异性,其叶片δ13 C变化范围在-25.47‰^-27.66‰之间,平均为-26.66‰。(2)纬度、经度和海拔是白刺叶片δ13 C重要影响因子,白刺叶片δ13 C与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正相关和正相关关系(n=10)。(3)白刺叶片δ13 C与叶片有机C含量、N、P、K含量总体均呈负相关关系,但仅叶片有机C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n=30),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n=30)。(4)叶片δ13 C与表层土壤(0~15cm)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30),与全P、碱解N和有效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30),并与15~30cm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显著负相关(n=30),但叶片δ13 C与30~45cm土壤各化学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n=30)。研究表明,环境因子纬度、经度、海拔,叶片有机C含量,以及立地土壤全N、全P、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的变化均显著影响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居群叶片δ13 C值。
- 邱权李吉跃王军辉王宁孙奎贾子瑞董蕾潘昕
- 干旱胁迫对2种速生树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对华南地区2个速生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和竹柳(bamboo willow)的抗旱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干旱胁迫处理,利用脉冲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OS5P-美国)对2树种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和结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最大荧光(Fm)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干旱处理第24天,尾巨桉ETR比对照下降48.02%,而竹柳仅下降25.12%;到重度干旱时期,尾巨桉和竹柳Fv/Fm分别下降31.55%和21.84%;供试树种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初始荧光(F0)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竹柳q N上升幅度为217.59%,显著大于尾巨桉(146.40%,P<0.05),F0上升幅度(49.11%)小于尾巨桉(92.03%);2种树种ETR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尾巨桉F0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竹柳Fm和Fv/Fm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竹柳与尾巨桉叶绿素荧光参数间均表现一定相关性,相比尾巨桉,竹柳在叶绿素荧光参数上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
- 白晶晶吴俊文李吉跃何茜邱权潘昕
- 关键词:尾巨桉干旱胁迫叶绿素荧光
- 西宁南山4种灌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养分特征被引量:42
- 2014年
- 西宁南山区植被退化情况严重,人工造林植被恢复被看作是最有效的恢复手段,其中选择合适造林树种尤为关键。选择人工种植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西北小蘗Berberis vernae和短叶锦鸡儿Caragana brevifolia共4种灌木树种造林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综合比较种植4种灌木树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肥力差异,科学评价其对土壤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1)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总体呈现出根际高于非根际的规律,仅放线菌数量和脲酶活性出现了根际低于非根际现象。(2)土壤养分方面,4种灌木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p H值、全N、全P、全K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质、有效P、速效K含量均呈现出根际>非根际,而碱解N则是根际<非根际。(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P含量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K含量与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全N、碱解N含量均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4)从土壤肥力综合水平来看,根际>非根际,其中根际土壤中西北小蘗>柠条>短叶锦鸡儿>唐古特白刺,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小蘗和柠条能大幅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效果较好。
- 邱权李吉跃王军辉王宁孙奎何茜苏艳潘昕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 干旱胁迫对青藏高原6种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3
- 2014年
- 以青藏高原6种植物:红花岩黄芪(Hedysarum multijugum Maxim.)、西北沼委陵菜(Comarum salesovianum(Steph.)Asch.et Graebn.)、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 Maxim.)、鲜卑花(Sibiraea laevigata(Linn.)Maxim.)、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Amm.)Lam.)、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Benth.)Baker)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6种植物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对供选植物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为在青藏高原地区筛选优良耐旱植物提供参考依据。设置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80%以上为正常水平,50%—70%为轻度干旱,30%—50%为中度干旱,低于30%为重度干旱。研究表明,6种供试植物叶片MDA含量逐渐升高,当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12%左右时达到最大值,树锦鸡儿的增幅较另5种苗木最小,而峰值最大。脯氨酸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其中砂生槐最高,为9981.67mg/g,峰值与对照值相比,砂生槐增加最多为37.43倍,鲜卑花最小为0.49倍。苗木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表现出现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且所有测定值都高于正常水分条件下的含量。6种苗木的叶绿素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总体呈现先降低再升高最后再降低的趋势,24 d时均低于对照值,下降最多的为西北沼委陵菜(15.43 mg/g)。由于干旱下苗木的光合产物转化受抑,以淀粉形式的累积量减少,所以6种苗木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通过积累可溶性糖以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砂生槐、树锦鸡儿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与淀粉含量的减少明显高于其余苗木,使其在较低叶水势下仍保持较高的细胞膨压,以减缓水分胁迫的不利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6种苗木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树锦鸡儿、红花岩黄芪、砂生槐、鲜黄小檗、鲜卑花、西北沼委陵菜。
- 潘昕邱权李吉跃王军辉何茜苏艳马建伟杜坤
- 关键词:干旱胁迫青藏高原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
- 青藏高原20种灌木生长时期根系特征及抗旱性初探被引量:7
- 2014年
- 以青藏高原地区各地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等20种灌木树种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测定此20种灌木在生长初期(5月)和生长旺期(7月)的全根系特征值(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分叉数)和微细根(直径≤2 mm)特征值(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研究灌木在生长初期和旺期根系特征,并根据根系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5月和7月灌木树种之间全根系和微细根系特征值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同一时期灌木树种各根系特征值大小顺序有所不同,并且7月灌木树种根系特征值大小顺序规律与5月不一致。(2)与5月相比,灌木7月全根系和微细根特征值均呈不同幅度增加,其中全根系和微细根特征值中增幅最大的分别是全根体积(175.14%)和微细根根尖数(74.56%)。(3)全根系特征值4个指标之间和微细根系特征值5个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全根系特征值和微细根特征值之间总体呈显著正相关,仅5月全根体积与各微细根特征值相关性不显著。(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月各项指标载荷均比5月份对应指标高,并且7月微细根特征值指标载荷相对高于对应全根系指标,测定灌木7月的微细根系特征值,能更好地反映灌木根系特征。(5)从根系特征角度综合评价,20种灌木大致可以分为5种类型(抗旱能力依次减弱):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为第1类,抗旱性最强;三颗针Berberis julianae、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为第2类;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蔷薇Rosa multifl ora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为第3类;唐古特莸Caryopteris tangutica和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为第4类;其余11种灌木为第5类。
- 邱权潘昕李吉跃王军辉董蕾马建伟杜坤
- 关键词:灌木根系特征抗旱青藏高原
- 干旱胁迫下华南地区3种苗木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4
- 2012年
- 采用盆栽法,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华南地区常见树种楝叶吴茱萸Evodia meliaefolia、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和任豆Zenia insignis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了研究.以探明供试树种通过渗透调节来适应干旱胁迫的途径与机理,为华南石漠化干旱区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3个树种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质量比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重度干旱时达到最大值,其中石斑木的质量比最高(脯氨酸为490.86μg/g,可溶性糖为38.13 mg/g),楝叶吴茱萸最低(脯氨酸为278.33μg/g,可溶性糖为27.74 mg/g).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则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其中楝叶吴茱萸和任豆在轻度干旱时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97和6.84 mg/g,而石斑木在中度干旱时才达到最大值(7.44 mg/g),重度干旱时,只有石斑木的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高出正常水分条件53.64%,表现出很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综上可知:在3个供试树种中,石斑木具有很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对干旱胁迫有较强的适应性,任豆次之,楝叶吴茱萸渗透调节能力最弱,抗旱适应性较差.
- 潘昕邱权李吉跃苏艳何茜
- 关键词:干旱胁迫渗透调节物质任豆
- 华南地区3种苗木生长旺盛时期光合特性及蒸腾耗水日变化规律的比较被引量:14
- 2012年
- 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方法和盆栽苗木称重法,分别对华南石灰岩地区特有树种任豆Zenia insignis以及2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和楝叶吴茱萸Evodia glabrifolia光合特性和蒸腾耗水日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与任豆相比,石斑木和楝叶吴茱萸具有相近甚至更佳的光合生长能力和节水性能;光合特性方面,正常条件下3种苗木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1 d中最高净光合速率石斑木最高,达到(11.709±0.392)μmol.m-2.s-1,楝叶吴茱萸次之,任豆最低;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值显示石斑木光合生长能力最强,任豆和楝叶吴茱萸相近;耗水特性方面,任豆昼夜耗水量显著高于石斑木和楝叶吴茱萸,白天耗水量约占全天耗水量的90%,3种苗木的最大耗水速率相对较小,介于2.91×10-4~4.28×10-4mol.m-2.s-1,其中楝叶吴茱萸的最大耗水速率低于任豆,而石斑木略高于任豆,并且3种苗木最大耗水速率与白天平均耗水速率的平均比值约为1.6.
- 邱权潘昕何茜李吉跃苏艳林雯
- 关键词:石灰岩地区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