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的史学思想
- 2017年
- 孟子一直以思想家的眼光自觉地关注历史,他笔下的历史带有明显的儒家思想的烙印和"为我所用"的功用色彩。孟子的历史思想建立在儒家"仁政"学说基础之上,以对历史材料的使用为目的,是历史材料功用性的体现。虽然这种思想家解读历史的方式,会对历史产生不同程度的曲解和谬误,然而,他以史为鉴和借用历史阐述自己"一家之言"的方法,对我们研究历史和应用历史指导现实却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 张艳丽王永
- 关键词:儒家
- 《盐铁论》之创作模式考论被引量:1
- 2009年
- 《盐铁论》是一部根据会议"议文"而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入了作者个人之整理、创作而成的著作。其创作模式的独特性在于:作者一方面依托盐铁会议的相关"议文"敷陈推衍,使会议的论辩过程首尾完整,论辩双方所争论的问题,基本真实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由于作者个人对文学贤良的偏向和主观评判,又运用文学化的构思编排与虚设夸张手法,褒文学而抑大夫,使《盐铁论》呈现出了一种史学材料与文学加工完美结合的特征,体现了汉代乃至中国古代散文创作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创作模式。
- 王永
- 关键词:盐铁论
- “笙诗”性质的几种解说再辨析被引量:2
- 2011年
- 《诗经》小雅中的六篇"笙诗",自汉代以来就有"有其义而亡其辞"说、"本无文辞"说以及汉代古文家之伪造说等多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有其义而亡其辞"说,虽是毛诗序之作者的杜撰,但其历经自汉至宋众多学者的反复增益,虽不可全信却也有其合理之处;宋人反复张扬的"本无文辞"说,因为与《诗经》作品命名的一般规律明显不符,其臆断之嫌也是一目了然的;汉代古文家之伪造篇名之说,也因为与《仪礼.乡饮酒礼》《燕礼》明确记载了六篇"笙诗"名称的现实不符,所以,也难以取信。因此,"文辞亡逸"说才是真正的可信之说。
- 王永
- 关键词:文辞
- 班固评说屈原的矛盾纠结被引量:1
- 2017年
- 汉代人对屈原的评议可谓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班固曾先后作《离骚赞序》和《离骚序》评价屈原,在这两篇文章中,班固对屈原其人其文的态度相互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班固自身文学偏好对楚辞的激赏与儒家评说诗歌标准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而其在《离骚序》中对屈原的否定则是因为用儒家的传统诗论来评价产生于楚文化的《离骚》,这样不恰当运用理论造成的。汉人对屈原的聚讼纷纭,不仅逐渐清晰了楚辞有别于《诗经》的独特价值,也使文学批评的立论视角逐渐引起学者的重视,并直接催生了汉代文学理论的成熟。
- 种园王永
- 关键词:班固
- 《山海经》的山水游记特色
- 2013年
-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文学特色的地理著作,具备了山水游记的特点。其以山川湖海为对象的描摹不仅仅是地理大观的再现,也是其文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依山傍水和移步换景的游记笔法下,娓娓道来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为其增添了灵动和趣味。在由零星的山水文字,到模山范水的山水札记,进而脱胎出形神兼备的山水游记发展史上,《山海经》以其具有开创性的游记笔法为自身的文学特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作为一部山水游记的雏形,引导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山水审美。
- 王永王玲
- 关键词:山水游记
- 《商颂》十二篇之原貌索隐——兼论王国维之《说商颂》被引量:2
- 2006年
- 《诗经.商颂》的创作年代及其性质是《诗经》研究中至今聚讼纷纭的问题。自王国维《说商颂》认定,《商颂》创作于春秋时期的宋国,这种观点便成为现在学术界认定《商颂》创作年代的主要依据,从而也被一般的文学史作者所接受。我们以为:原始的《商颂》是由商诗和宋诗组成,并命名为《商颂》。古之《商颂》中的作品并非一时之作,有商之颂,也有宋之颂,我们还可以依据有关材料大致推测出今存《商颂》的创作年代及其性质,并由此论及王国维先生《说商颂》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 王永
- 关键词:《商颂》原貌
- 扬雄赋作的生命意识被引量:1
- 2016年
- 扬雄的赋作在中国赋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对汉大赋有所继承和发展,同时影响着东汉抒情小赋的产生,这与其独特而深刻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扬雄的个人经历和教育历程使他的生命意识具有儒道融合的特点,进而反映在他的辞赋创作中:渴求建功立业和期待"不朽",由生不逢时引发感叹以及追求自我的超脱。
- 雷雨婷王永
- 关键词:扬雄赋作生命意识
- 《楚辞》编订体现出的王逸文学思想
- 2015年
- 《楚辞》的编订,一方面体现出了王逸希望将屈原作品收集成册,使其流芳千古的文学编辑思想;另一方面,在编订《楚辞》时他又将汉代模仿楚辞创作的"骚体赋"辑录在内,这也体现出他在形式和风格上对辞赋一体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希望从"抒情"的角度出发作比较,将二者区分开来——这反映出他"辞赋不同"的另外一种文学思想。
- 季加宝王永
- 关键词:《楚辞》编订文学思想
- 《盐铁论》成书时间再考论被引量:4
- 2009年
- 关于《盐铁论》成书的具体时间,前人有各种不同的考订。其中从《盐铁论》称引《史记》文字的现象出发,考订《盐铁论》的成书时间应该不早于公元前66年,大约是在盐铁会议后20年左右著成的说法,影响最大。但仔细考究《盐铁论》称引《史记》文字的性质,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欠准确的。从汉代学术思想的流变历程推论,《盐铁论》成书的大致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73年到公元前49年的25年之间,其具体时间则很可能是在宣帝甘露三年前后,也即公元前51年左右,上距盐铁会议约30年。
- 王永
- 关键词:盐铁论成书
- 《盐铁论》之名义与作者之著作目的考论——兼论所谓“臆造”问题被引量:2
- 2009年
- 《盐铁论》书名之寓意与作者之著作目的,是《盐铁论》研究中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本书之所以取名为"盐铁论",当主要缘于该书的创作缘由,作者的著作目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前人评述《盐铁论》时,多有指瑕该书后半部分为作者臆造的说法,联系盐铁会议与其原始"议文"的实际而论,这种说法也大多缺乏充实的证据。
- 王永
- 关键词:《盐铁论》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