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金荷

作品数:42 被引量:1,14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能源
  • 10篇碳排放
  • 6篇低碳
  • 4篇碳排放量
  • 4篇气候
  • 4篇经济增长
  • 3篇中国水资源
  • 3篇实证
  • 3篇实证分析
  • 3篇使用效率
  • 3篇水资源
  • 3篇能源效率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经济结构
  • 3篇放量
  • 3篇
  • 2篇低碳发展
  • 2篇低碳经济
  • 2篇电力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41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东北财经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国家海洋局海...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东科技学院

作者

  • 41篇蒋金荷
  • 3篇姚愉芳
  • 2篇许吟隆
  • 2篇林而达
  • 2篇杨敏英
  • 2篇刘强
  • 2篇李军
  • 1篇赵宗群
  • 1篇黄朝迎
  • 1篇李富强
  • 1篇李玉娥
  • 1篇秦保芳
  • 1篇杨修
  • 1篇居辉
  • 1篇杜碧兰
  • 1篇刘春蓁
  • 1篇吴滨
  • 1篇熊伟
  • 1篇吴绍洪
  • 1篇张小全

传媒

  • 8篇数量经济技术...
  • 4篇价格理论与实...
  • 3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资源科学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水利经济
  • 1篇中国能源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企业经济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察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Journa...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绿色经济转型评价及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19
2022年
新发展阶段绿色经济转型是应对环境气候变化问题、提高资源效率及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绿色经济转型评估的研究,从经济包容发展、环境资源质量、绿色转型潜力三个纬度,提出绿色经济转型评价理论,构建绿色经济转型指数的核心指标体系,并估算了2000—2016年中国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经济转型指数,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绿色转型潜力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转型水平区域特征明显,绝大部分地区绿色转型水平呈提高态势,各地区绿色转型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对转型水平影响是巨大的;提升绿色经济转型动能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绿色创新、吸引外资水平以及公众的绿色环保认知。提出关注地区绿色转型“短板”要素;重视环境资源质量;强调绿色创新的关键作用等政策建议。
蒋金荷马露露于宪荣
关键词:绿色经济
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被引量:187
2004年
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求降低能源强度(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本文首先对能源效率、节能的内涵进行界定,从能源物理效率、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能源效率的现状特征,以及与先进能源效率水平国家的差距,基于产值能耗与经济结构调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的主要策略。
蒋金荷
关键词:能源效率节能能源强度经济结构
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测度方法探讨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测度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世界主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度量、综合协调指数的算法进行了论述。
蒋金荷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
文献传递
中国碳排放的Divisia指数分解分析
本文首先基于指数分解方法的特点,利用碳排放的完全指数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定量分析了中国1995-2007年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贡献率,影响因素包括4种,即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碳强度效...
蒋金荷
关键词:能源管理碳排放能源消费经济结构DIVISIA指数
文献传递
Analysis of Key Drivers on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and Policy Rethinking Based on LMDI:1995–2010被引量:2
2013年
Economic policy and energy policy are two major facto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The economic factor is external and energy supply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are intrinsic factors. Based on a carbon emissions completely decomposed analysis model, the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 system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 changes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10. The decomposition factors include four parts: economies of scale, structure effect, energy intensity effect and carbon intensity effects.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four effects is different and from 1995 to 2010 the greatest factors impacting increases in carbon emissions wer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 rate of 155%)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contribution rate of 10.6%). The reduction in carbon emissions was mainly the result of a decline in energy intensity (contribution rate of -63.7%). The increase in carbon emissions in recent years is the result of changes in major economies of scale with 168.2% contribution rate, changes in carbon intensity (contribution rate of 4%)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contribution rate of 1.3%)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increasing carbon emissions. Energy intensity declined only played a role i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contribution rate -73.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na needs to rethink industrial policy and energy development measures, strengthen futur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mitigation policies and strengthen investment in 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policy support.
蒋金荷
关键词:LMDI
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构性与集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8
2005年
本文利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产业的区位熵,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以及1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结构差异性与产业的地方专业化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2002年总体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是减弱的,产业的地方专业化更加明显,显然这两种结论是互为印证的,并与当前有关高技术产业同构性趋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本文还提出了未来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
蒋金荷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同构性区位熵
“城市双修”试点对PM_(2.5)和臭氧协同控制的效果评估:以三亚市为例被引量:6
2022年
我国大气环境进入PM_(2.5)污染依然严峻和臭氧(O_(3))污染日益突出的新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PM_(2.5)和臭氧(O_(3))污染协同控制.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减排长期以来被视作污染防治的唯一出路.本文借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所采用的减排与适应的两种治理模式,探索适应模式的污染防治效果.选取我国首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三亚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月均空气质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准试验法评估试点效果.以海口市作为三亚市的空间对照,以试点前1.5年作为试点后1.5年的时间对照,采用依次添加气象、固定效应、1阶、2阶时间趋势控制的双倍差异模型,识别“城市双修”试点对三亚市空气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①“城市双修”试点大幅降低了三亚市的PM和O_(3)污染,其中,O_(3)浓度降低约30μg/m^(3),PM_(2.5)、PM10浓度分别降低约7、10μg/m^(3),三者降幅分别达47%、39%、28%;②“城市双修”对O_(3)浓度的影响是持续的,对PM浓度的影响滞后半年;③将“城市双修”试点分别提前6、9、12个月的安慰剂试点均未发现对三亚市空气质量有任何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城市双修”试点对三亚市PM_(2.5)和O_(3)协同控制具有意外显著的效果;甄别“城市双修”在不同时段所采取的修复细节有助于实现PM_(2.5)和O_(3)的精准治理,推广这些修复措施至其他城市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
刘政蒋金荷叶希娴
关键词:协同控制
气候变化政策研究中经济—能源系统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0
2002年
由于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复杂性,本文在分析当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模型的两种建模方法——top-down和bottom-up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混合型经济-能源系统模型的必要性,并强调掌握模型的自主权在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最后给出了模型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思路。
蒋金荷姚愉芳
关键词:气候变化减排技术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水资源使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2012年中国政府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就要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
赵悦蒋金荷李富强
关键词:水利行业价格机制
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研究被引量:57
2002年
1990年以来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起伏较大,尤其是1997、1998年分别降到0.5、0.36,1999年电力需求有所恢复。根据对1990年~2000年影响全国用电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经济增长与电力发展关系的定量研究,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电耗系数的大幅下降引起短期内电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突变。
蒋金荷姚愉芳
关键词:经济增长电力发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