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兴英

作品数:229 被引量:41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专利
  • 96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化学工程
  • 47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理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2篇裂化
  • 80篇催化裂化
  • 53篇重油
  • 36篇数值模拟
  • 35篇值模拟
  • 33篇重油催化
  • 33篇重油催化裂化
  • 32篇反应器
  • 29篇裂化反应
  • 23篇提升管
  • 22篇气固
  • 22篇催化裂化反应
  • 18篇加氢
  • 16篇汽油
  • 16篇流体力学
  • 16篇分馏
  • 15篇流化
  • 15篇流化床
  • 14篇炼油
  • 14篇计算流体力学

机构

  • 227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南京中汇能源...
  • 6篇东北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常州大学
  • 2篇北京三聚环保...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石油和化学工...
  • 1篇西交利物浦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山...
  • 1篇西安大略大学
  • 1篇美国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国际石油...
  • 1篇中国石油规划...

作者

  • 228篇蓝兴英
  • 192篇高金森
  • 109篇徐春明
  • 50篇王成秀
  • 33篇王刚
  • 17篇文尧顺
  • 13篇白跃华
  • 13篇高浩华
  • 12篇张冬超
  • 12篇张兆前
  • 12篇白光
  • 12篇赵亮
  • 12篇郝天臻
  • 12篇韩晓娜
  • 11篇石孝刚
  • 9篇彭丽
  • 9篇苏鑫
  • 8篇孟祥海
  • 8篇孙守峰
  • 7篇卢春喜

传媒

  • 22篇化工学报
  • 12篇化工进展
  • 12篇石油学报(石...
  • 6篇化学反应工程...
  • 5篇石油炼制与化...
  • 4篇现代化工
  • 4篇高校化学工程...
  • 4篇石油化工
  • 4篇第二届全国化...
  • 3篇炼油技术与工...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中国颗粒学会...
  • 1篇石化技术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化工生产与技...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党史博采(下...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年份

  • 8篇2025
  • 14篇2024
  • 13篇2023
  • 28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7篇2017
  • 21篇2016
  • 13篇2015
  • 12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2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2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式裂解炉二维工艺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在对目前裂解炉管的模拟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二维模型研究的必要性,并将已有二维模型的构成、动力学模型的进展、不同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裂解炉的模拟应和其他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国工厂数据、试验炉数据和模拟软件计算结果,进行联合攻关,为裂解炉的设计、生产、原料预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张红梅贺永殿蓝兴英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裂解径向
重油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油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采用的反应器包括第一提升管和第二提升管,该方法包括使重油原料和催化裂化催化剂从下部进入第一提升管,在其中接触共同上行,同时发生第一催化裂化反应;将来自第一提升管的反应油气分馏获...
高金森王刚王成秀蓝兴英徐春明
CFD方法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应用
文章针对固定床反应器的广泛应用,阐述了固定床反应器传统研究方法的弊端,提出了一种目前较流行的新方法———CFD方法。介绍了多孔介质模型,给出了多孔介质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以及床层压降的计算方法。概括了CFD方法独特的优点,...
孙守峰高金森蓝兴英
关键词:固定床多孔介质数值模拟
径向流固定床反应器内流动规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6
2007年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从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引入孔隙率和阻力系数,建立径向固定床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流体力学商业软件 FLUENT6.1上,对4种流动类型径向流固定床反应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固定床反应器内详细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径向流固定床反应器中,在床层阻力作用下,大部分气体沿径向方向流过床层,在床层中部速度分布比较均匀。4种流动类型反应器中,离心流动优于向心流动,离心Ⅱ型优于离心 Z 型;向心 Z 型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轴向分布最不均匀,其次为向心Ⅱ型、离心 Z 型和离心Ⅱ型,离心Ⅱ型反应器中流体流动分布最均匀。
马素娟蓝兴英高金森孙守峰
关键词:固定床反应器数值模拟
重油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油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提供的重油催化裂化方法采用提升管底部串联快速床作为反应器,包括:使重油原料从下部进入提升管,催化剂从下部进入快速床,上行进入提升管与重油原料接触并共同上行,同时发生第一催化裂化...
高金森王刚王成秀蓝兴英徐春明
大数据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6年
近些年,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贸易和医疗健康等行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大数据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别从过程工业大数据的特点、分析方法以及应用现状3个方面进行介绍,简述了过程工业数据除了具有一般大数据海量性、多样性、高速性和易变性的4V特点外,还具有高维度、强非线性、样本分布不均和低信噪比的特点。基于过程工业数据的分析方法,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降维分析、聚类和分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预测分析四大类。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近些年大数据技术在过程工业上的应用,分别从过程工业优化、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以及产品性能和产率预测3个方面介绍了其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未来应该将企业内部的生产数据和原料与产品的市场数据等相结合进行分析和挖掘,这样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大数据的价值。
苏鑫吴迎亚裴华健蓝兴英高金森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分析
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气泡体积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气泡体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某一时刻气固鼓泡床内单个气泡上的点坐标a(x,y,z),构成单个气泡的规模为n的数据点云A;2)计算数据点云A中任意两点的...
蓝兴英石孝刚张梦轩高金森李成祥姜源吴迎亚
重油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油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使重油原料和催化裂化催化剂从下部进入第一提升管接触发生第一催化裂化反应;将反应油气分馏获得裂化气、汽油、柴油、回炼油和油浆;使用芳烃抽提溶剂对回炼油进行脱芳烃处理,获得芳烃...
王刚高金森王成秀蓝兴英徐春明
微气泡发生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24年
微气泡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停留时间长、比表面积大和具有较强自增压效应等优点,可以显著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强化气液两相的传质速率。目前,多种基于不同原理的微气泡发生器均可以有效产生微气泡,而不同领域利用微气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其应用的微气泡发生技术也有所区别。本文综述了微气泡发生器在水处理过程、生物和医学领域、矿物浮选过程以及化工过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各工业过程中常用的微气泡发生器类型和微气泡发生器的发泡原理,简述了各类微气泡发生器的气泡生成效果,指出了微气泡发生器的结构和操作条件对微气泡发生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各类微气泡发生器的使用条件。当下,依靠单一原理的微气泡发生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耦合式微气泡发生器结合多种微气泡生成原理的优势,可以产生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的微气泡,因此耦合式微气泡发生器的研发对未来微气泡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最后对微气泡发生器的应用前景、研发方向等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翟霖晓崔怡洲李成祥石孝刚高金森蓝兴英
关键词:微气泡气液两相
重油催化裂化MZCC技术的工艺基础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建立任多区协同控制新理念基础上的重油催化裂化MZCC(A Mihi-Zone Cascade-Controlled FCC Process)技术,以优化油剂混合热量为工艺基础,提出了进料强返混、反应平流推进、产物超快分离及化学汽提的分区强化新方法:为了实施该技术,采用连续反应-再生提升管催化裂化中型试验装置,考察了强化油剂混合条件对重油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产物分布的影响规律,对MZCC技术的工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再生催化剂温度,提高剂油比,在减少再生催化剂与原料接触温差的条件下提供适当的油剂混合热量,有利于提高提升管反应器内催化剂活性中心与原料的可接近性,强化烃分子与催化剂之间的热量和物质传递,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对大分子烃类的裂化反应,在相同转化率下可大幅度减少干气的产率,获得更高的轻质油收率和液体产品收率。
王刚蓝兴英张国磊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剂油比轻质油收率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