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
- 作品数:50 被引量:305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态培育被引量:43
- 2018年
- 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态培育。从社会心理服务走向社会心态培育,这是由中国当前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决定的,也受到时代背景、心理学学科发展,以及社会心理服务在领域、区域、群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影响。社会心理服务的对象、目标、内容、途径方法、队伍建设决定了社会心理服务是社会心态培育的基础,社会心态培育是社会心理服务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社会心态培育为社会心理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氛围、方向、群众基础与政策保障。社会心理服务影响社会心态培育的内容,社会心态培育主导社会心理服务的方向,两者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 俞国良谢天
-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心理
- 这才是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心理学——评《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
- 2021年
- 社会心理服务是这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反映了国家对心理学学科的某种期待:希望心理学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对于很多受过严格方法论训练的心理学研究者来说,无论是社会心理服务,还是社会治理,都显得有点大,显得有点不学术,不那么容易抓得住。所以有的研究者选择继续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辛勤耕耘,有的研究者则更进一步,在自己的研究之外做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社会服务,体现出学者的担当精神。然而,还有一些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较真了,辛自强教授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位。他要做的,是在社会心理服务的土壤中挖掘现实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之中构建出理论,进而创生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202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正是对作者辛自强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所付出努力的一个写照和记录。
- 谢天
- 关键词:书评
- 关于高中教师工作和生活压力的调查研究
- 高中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是心理学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因为高中教师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望,承担着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的重任。本研究选择山东省的济南、淄博、临沂三个城市中的普通高级中学,从中随机选取了教师100名进行调查。因...
- 臧传丽谢天朱训明王惠萍
- 关键词:高中教师工作应激
- 谈判的主观结果:衡量谈判质量的另一种方式被引量:2
- 2012年
- 受经济学影响,以往谈判研究多以客观结果作为衡量谈判质量的唯一指标。然而目前,谈判主观结果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从理论上看,是受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从现实中看,只考虑客观结果的谈判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谈判者实践。通过回顾近年来学界对谈判主观结果概念、测量、意义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未来研究应逐步完善主观结果的概念与测量方式,系统考察其影响因素,从而达到谈判各方在客观与主观结果上的"双赢"。
- 谢天韦庆旺段锦云周静
-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双赢
- 认知革命真的发生了吗?被引量:3
- 2013年
- 具身认知的概念近年来颇为盛行,并被称作认知科学的"革命"。从问题哲学角度回顾认知科学中由符号计算到联结主义,再到具身认知的发展历程,参照当代心理学前沿实证研究成果,可知具身认知算不上一场真正的革命。因为具身认知存在三大未决问题:其一,本体论预设未发生变化;其二,缺少自明的方法论;其三,更重要的是对当今由互联网引发的个人认知方式发生变化的问题缺少相应的预测和控制。针对上述问题,探讨认知革命真的发生了吗?应以解决现实问题为认知革命的推动力;以嵌于环境、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复杂认知为研究对象;通过方法的继承、创新和整合,以重建认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实现研究方法的变革。
- 周静谢天张掌然
- 关键词:方法论
- 情绪表达矛盾一定会带来心理症状吗?文化规范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18年
- 推崇"喜怒不形于色"的中国文化与鼓励"直抒胸臆"的西方文化会对"欲言又止"的心理症状造成不同的影响吗?本研究通过对来自美国(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与中国(抑制情绪表达的文化)的958份问卷的数据分析,揭示了抑制或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规范在情绪表达矛盾与其后果变量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证实了文化规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情绪表达矛盾导致问题心理症状增加和社会支持减少的结果仅出现在鼓励情绪表达的美国文化中,却没有出现在抑制情绪表达的中国文化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一步表明,文化规范调节了情绪表达矛盾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只有在美国文化中,情绪表达矛盾才因降低个体的社会支持而增加心理症状。最后,文章讨论了该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局限。
- 常保瑞谢天
- 关键词:社会支持文化规范
- 热情与能力:这是我们知觉他人的原生性维度吗?
- 在对人知觉理论中,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是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一个理论。该模型提出热情和能力是评价认知目标的两个基本维度。这两个维度一般是互相排斥的,即被知觉为高能力的人或群体,通常被知觉为热情度不高;被知觉为高热情的人或群体,通...
- 程爱丽谢天
- 关键词:文化敏感性君子小人
- 比较视角:幸福感与物质主义、传统规范的交互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当社会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个体应当如何缓解"现代"社会新价值观带来的压力与焦虑?以物质主义作为新价值观的切入点,对三个转型期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与三个非转型期国家(新西兰、韩国、意大利)共计1 156名研究参与者进行了横断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首先,总体上看,与非转型期国家相比,转型期国家的幸福感水平更低;其次,在控制了性别、个人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人格变量后,只有转型期国家民众的物质主义水平能显著预测其消极情绪幸福感;最后,在转型期国家,对传统规范的遵守能缓冲掉物质主义对幸福感的某些消极影响。采用比较的视角,并将文化适应理论引入社会转型研究,可以为探讨社会转型中具有普适性的社会心理问题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
- 谢天石双
- 关键词:社会转型幸福感物质主义社会规范
- 社会转型: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特征嬗变及其走向被引量:10
- 2016年
- 本文将社会转型作为宏观社会背景,从社会心理学理论出发,借鉴社会学及传播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和梳理了当前中国社会心理特征在八个方面的特点:价值观从多元向国家核心价值观过渡;自我观从自我中心化向自我实现和协调发展转化;幸福观从幸福本位化向国家幸福和共同幸福演变;道德观从道德实用性向道德自律和社会公德转变;人际观从人际世俗化向人际信任和人际和谐发展;亲社会观从亲社会行为的口号化向自愿志愿者行为转型;群体观从群体无序化向群体秩序和社会公平迁移;网络观从网络碎片化向网络规范化和集约化转轨。笔者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发展变化,是影响中国社会心理特征变迁的核心因素。
- 谢天俞国良
-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心理社会变迁文化变迁
- 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验靶场”被引量:7
- 2015年
- 社会转型期为开展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工作已在理论建构和具体研究两个方面作出了初步的贡献。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一方面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困局,另一方面须应对重理论还是重应用的研究策略选择。本文认为,重视理论建设,强调方法论创新,并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当是化解困局,为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一条有效途径。
- 俞国良谢天
-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