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学俭
- 作品数:25 被引量:50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骨折内固定器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5年
- 骨折内固定器材料的研究是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医用金属材料,未增强的、自增强的、碳纤维增强的可吸收聚合物及可吸收聚合物与无机粒子的复合材料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骨折内固定器材料的研究进展。
- 王正梅樊曙先谢学俭高桂芝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器医用金属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自增强
- 田间条件下^(32)P在淹水水稻土中的垂直运移被引量:18
- 2003年
- 在田间条件下 ,采用同位素 ( 3 2 P)标记的方法在太湖地区土壤较具代表性的宜兴和常熟两地研究了可溶性磷进入水田后的垂直运移情况。结果表明 :可溶性磷施入水田后 ,较非淹水环境更易于向下迁移 ,其迁移距离明显增加。在 0~ 30cm的土层中均有3 2 P的痕迹 ,但大部分磷仍集中滞留于表层土壤 ,0~ 5cm土层中的3 2 P占总量的近 5 0 %。不同的水稻土中磷的垂直迁移情况略有差异 ,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土壤中3 2
- 谢学俭冉炜沈其荣杨春悦
- 关键词:田间条件同位素标记磷32可溶性磷磷肥
- 秦淮河疏浚底泥土地投放对投放土壤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疏浚底泥投放对投放土壤的影响。[方法]以蔬菜(苋菜和空心菜)、牧草(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粮食作物(大豆和玉米)为投放对象,研究秦淮河南京市区段疏浚底泥不同比例投放对投放土壤的影响。[结果]牧草植物土培后土壤中全氮含量比其他2类植物高。3类植物土培后土壤中氨氮含量的最大值为3.1~11.7mg/kg。粮食作物土培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比其他2类植物低的多。植物栽培后,土壤中全磷含量的最大值均大于751.5mg/kg,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最大值为18.2~25.0g/kg。[结论]该研究为筛选合适的疏浚底泥投放对象和研究疏浚底泥土地投放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依据。
- 黄红丽樊曙先汤莉莉杨雪贞谢学俭李辉胡宁
- 关键词:疏浚底泥有机质
- 我国水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8年
- 介绍了我国江河、湖泊及近海域等水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分析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水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潜在影响。
- 宋玉芝王锦旗谢学俭秦伯强
- 关键词:水环境水污染
-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临的环境压力被引量:30
- 2003年
- 目前,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受到广泛关注。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可以分为7种不同类型,同时城市边缘区的土地面临不同程度的环境压力。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阐述。最后,总结了以前的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
- 陈晶中陈杰谢学俭
-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城市化土地利用污染
- 外秦淮河疏浚后底泥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被引量:7
- 2008年
- 利用GC-MS对外秦淮河疏浚后3个月及6个月采集的13个底泥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浚后3个月底泥中PAHs含量较低,疏浚后6个月PAHs含量明显上升,说明疏浚对减少水体底泥污染确实有效果,但保持时间不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和富集后污染物含量会发生回复现象,外源输入和河道沉积物内源释放对疏浚后新生表层底泥PAHs含量有较大的贡献. 草场门和集庆门河段处底泥中PAHs含量较高. 底泥中的PAHs以4~6环高分子量的PAHs为主,低环PAHs所占比例春季比冬季高. 根据PAHs中特殊组分(菲/蒽和荧蒽/芘)比例(ω(Phe)/ω(An), ω(Flu)/ω(Pyr))判断外秦淮河表层底泥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为石油产品燃烧.
- 杨雪贞樊曙先汤莉莉黄红丽谢学俭李芳
- 关键词:外秦淮河底泥多环芳烃疏浚
- 猪粪和稻草对镉污染黄泥土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1
- 2003年
- 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猪粪和稻草对Cd污染黄泥土生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Cd污染土壤的生物活性下降 .施用有机肥料后 ,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 ,降幅约为 4 0 % ;微生物量C、N、P和脱氢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高 ,增幅为 30 %~ 10 0 % ,其中微生物量C、N与土壤有效态Cd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 张亚丽沈其荣谢学俭孙兆海
- 关键词:猪粪稻草生物活性
- 不同磷水平处理对水稻田面水中磷氮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处理下水稻田面水中磷氮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下田面水中活性磷与总磷的浓度在施肥初期达到最高,施磷量为0、25、60、120及240 kg/hm^2的情况下,田面水中全磷的浓度分别达到了0.16、6.94、19.91、42.67及83.35 mg/L,随后逐渐下降直至相对稳定。在烤田过后,田面水中活性磷与总磷的浓度均有一次明显的回升。不同施磷处理间的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及全氮的浓度没有明显差别。在施基肥初期,田面水中的铵态氮与全氮的浓度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到第7天时降至最低,在以后的2次追肥中也出现了类似趋势。建议施肥后7-10 d为控制养分流失的最佳时期。
- 谢学俭陈晶中肖琼张慧
- 关键词:磷田面水养分流失
- 淹水条件下水稻田中磷的淋溶研究被引量:33
- 2003年
- 采用地下垂直埋入钢管收集土壤淋溶液的方法,在江苏宜兴对水稻生长季节内稻田土壤中P向下迁移作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淋溶液中P的浓度、渗漏速度以及P的淋溶量测定几个方面.结果表明,在整个水稻生长季中淋溶液的溶解P与全P浓度均不高,溶解P的浓度维持在0.02mg/L以下,全P的浓度则在0.03~0.08mg/L之间;土壤直渗速度为0.53cm/天;本实验方法测得的淋溶量中,整个水稻生长季在施P量为30kg/hm2的条件下,P的淋溶量为3.77 kg/hm2,其各土壤层次中土壤表层淋溶量所占比例最大,占各层总淋溶量的36%.
- 谢学俭冉炜沈其荣
- 关键词:淋溶迁移
-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林-草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 2011年
-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对策。
- 赵晓莉许遐祯项瑛王让会宋玉枝谢学俭陈书涛
-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