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国
- 作品数:139 被引量:2,513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出口贸易与企业研发能力——来自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证据被引量:11
- 2018年
- 使用2005-2007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本文对出口贸易与我国企业研发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出口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相较于研发投入来说,出口对研发产出的提升作用更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划分不同地域时,出口对东部地区企业的研发产出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当划分不同所有制时,回归结果显示,出口对外资企业的研发产出有促进作用,但是其对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幅度更大。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显示,相对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使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幅度更大。
- 谢建国丁蕾
- 关键词:出口贸易微观数据
- 政府质量、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被引量:56
- 2015年
- 本文采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世界银行(2006)中国120个城市调查数据构建的政府质量指标的匹配数据,检验了政府质量与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较高的政府质量可以有效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逐渐降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主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意愿相对缺乏。本文研究结论证明,政府质量的提升可以使得政府以较小的补贴强度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标。
- 徐保昌谢建国
- 关键词:政府质量政府补贴
-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的演变趋势及应对策略被引量:11
- 2003年
- 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中国的经济改革及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到来 ,中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 ,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战略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本文对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战略的演变趋势及我们的应对策略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 陈漓高谢建国
-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
- 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能源消耗的测算与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被引量:54
- 2014年
- 本文在一个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OECD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中国分行业的进口能源消耗、出口能源消耗、贸易净能源消耗和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文章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出口产品总能耗量大于进口产品总能耗量,贸易净能源消耗有增加的趋势,中国仍然是一个能源的净出口国,而且,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张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原因,行业投入效应也促进了出口隐含能的增加,但影响较小,而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单位价值能源消耗的下降则抑制了出口能源消耗的增加,整体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转向低能耗参与。
- 谢建国姜珮珊
- 关键词:能源消耗
- 贸易中介提升了本土企业的生存能力吗——基于中国出口微观数据的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贸易中介为间接出口商提供了从事对外贸易的机会,但由于间接出口商和直接出口商的出口效应不同,对企业存续的影响可能相异。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利用生存分析模型,研究了贸易中介对中国本土企业存续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借助贸易中介间接出口不仅无法从海外市场中获益,反而损伤了企业生命力,直接出口才能降低生存风险;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间接出口企业实现向直接出口模式的转变,会对企业存续产生积极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贸易中介导致间接出口企业可变成本提高,对企业生产率和单位利润起到抑制作用,继而增加企业生存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未达到间接出口阈值的企业选择贸易中介对企业存续只会产生负效应,依据自身生产率条件选择合适的贸易模式是本土企业参与国际化的正确策略;(2)一味地依靠贸易中介间接出口无异于“温水煮青蛙”,只有实现出口模式转换,真正参与国际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守得一席之地。
- 葛新庭谢建国
- 关键词:贸易中介贸易模式
- 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分层结构分解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研究目标:研究2011~2014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驱动因素。研究方法:从增加值贸易视角运用分层式结构分解法(HSDA)。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增速下降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其中,国外需求下降是决定性因素,贡献度为85.9%,受需求水平下降和需求结构变化共同影响;生产分工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贡献度为13.6%,主要受前向产业关联变化和国内生产分工调整影响;增加值系数变化影响较小,仅为0.5%。研究创新:基于GMRIO模型将多种因素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定量分析各因素对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影响。研究价值: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外贸维持出口平稳增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 葛阳琴谢建国
-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本文利用WIOD的2005~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业垂直专业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高垂直专业化水平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业垂直专业化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分组估计结果发现,在垂直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服务业行业,垂直专业化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低垂直专业化服务业行业则通过提升规模效率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据此,进一步深化服务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引导服务业FDI的行业流向是未来提升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之策。
- 黄玉霞谢建国
-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全要素生产率
- 收入分配不平等、金融自由化与经常项目调整——兼论中国经常项目失衡之谜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环境下的两国跨期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金融自由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并使用72个国家1973-2002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进口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存在差异;金融自由化程度加深不仅会促进进口,也会恶化经常项目并放大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常项目和进口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恶化会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规模,而我国经常项目的结构性失衡根源在于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维持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适度的金融自由化水平有助于我国经常项目结构性失衡的调整。
- 赵锦春谢建国
- 关键词:收入分配不平等金融自由化失衡
- 外资撤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基于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研究了外资撤离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撤离降低了直接关联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种负面影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市场导向型外资。机制分析表明,外资撤离引起企业成本加成下降,改变企业中间品配置,进而削弱企业获取出口附加值的能力。涟漪效应研究发现,外资撤离产生的行业内关联和后向关联有利于本土企业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但前向关联会对下游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外资撤离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外资撤离虽然对直接关联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也为行业内和上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 葛新庭谢建国
- 关键词:外资撤离价值链重构
- 全球数字鸿沟下的福利分化研究——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 2024年
- 自第四次技术革命以来,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福利水平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利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和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2007—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模型(GPSM)深入探讨了数字鸿沟与福利差距的关系。总体而言,数字鸿沟导致了全球福利不平衡问题,两国间福利差距随“接入沟”的扩大而扩大,当“接入沟”最大时,两国的福利差距达到2.32倍;“使用沟”对福利差距的影响呈N型变化,即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健康效应和技能效应两种主要途径影响福利差距,其中健康效应和技能效应共同导致福利差距随“接入沟”的扩大而扩大,技能效应则是导致国家间福利差距随“使用沟”扩大而呈现N型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不同国家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本文还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两国间收入差距越大,数字鸿沟对福利差距的影响越强。近年来,数字鸿沟在新型数字技术方面表现突出,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数据探究新型数字技术鸿沟与福利差距的关系,发现福利差距与机器人数量差距显著正相关。本文明确了数字经济在社会福利共享中的角色,从全球层面分析数字鸿沟对福利差距的影响,可以为推动全球数字包容、促进福利共享提供针对性建议。
- 谢建国薛天怡洪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