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平
- 作品数:32 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Riemann-Hilbert方法在孤子方程求解中的应用
- 孤子现象的出现是非线性效应和色散效应巧妙平衡的结果.孤子理论,特别是寻找具有重要物理背景的孤子方程的孤子解,已经吸引了许多研究者,这是由于孤子理论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水波理论,非线性光学,等离子体物理,流体力...
- 吴建平
- 关键词:非线性系统孤子方程多孤子解
- 微观水力模型在优化调度预案方面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为了应对供水高峰期,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对郑州市第一主力水厂柿园水厂进行清水池和滤池改造工程。在施工改造期间,柿园水厂每天约减少供水量3×104 t,为了减小因施工原因对供水管网造成的影响,利用微观水力模型,对管网中关键阀门的不同组合状态进行方案模拟,分析评价模拟结果并取得最优阀门状态方案,从而制定施工期间的合理调度预案,对供水调度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指导。
- 吴建平丁丽丽赵春会
- 关键词:供水管网优化调度
- 灰色关联聚类法在供水安全指标筛选中应用
- 为了构建科学、简约的城市供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聚类法对评价指标集进行聚类分析.以漯河市为例,首先根据城市供水流程,确定供水水源、净水工程、供水管网和用水户4个系统层,初步选择30个评价指标.然后计算2006年...
- 任胜伟吴建平许洋彭赵旭
- 关键词:城市供水安全
- V型滤池设计中应注意问题被引量:3
- 2010年
- V型滤池因具有滤速高、布水均匀、反冲洗耗水低等特点,在给水处理及污水深度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生产运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遇到各种问题。笔者在某工程的设计中,就滤料层设计、滤速的选择与控制、进出水系统及反冲洗系统等方面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类似工程的成熟经验,总结了在V型滤池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吴建平张莉娜
- 关键词:污水深度处理反冲洗给水处理料层耗水
- 不编程实现管网水力平差的方法被引量:2
- 2003年
- 介绍用哈代-克罗斯法进行管网水力平差计算在Excel软件中实现的方法,包括计算表格设计、计算公式建立、实际应用技巧等。利用Excel的数组公式实现不编程自动进行环状管网的平差计算。该方法具有与手算习惯相同,准备工作量少,计算简单、方便,又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
- 吴建平杨玲霞范如琴
- 关键词:给水管网水头损失
- 陆浑灌区填方坝整体稳定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陆浑灌区是我省西部的大型灌区,运行以来在农业生产及抗旱斗争中发挥巨大作用,但灌区的数百座填方坝施工质量较差,整体和局部稳定都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填方坝的整体稳定,采用条分法计算填方坝在无水、低水位输水和高水位输水三种务件下的稳定安全系数。经大量渗流计算和稳定分析,认为部分填方坝不能满足稳定要求:坝体渗流使安全系数下降30%左右;改善填方坝整体稳定的措施以渠道防渗、堤坝背坡面排水、增加坝体密实度为最佳,可由具体条件选择。同时这些措施对坝体的局部稳定也是有利的。
- 王博吴建平
- 关键词:陆浑灌区稳定分析渗流
- 不同浸提剂对污染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浸出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以某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排放口下游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无机酸(盐酸、硫酸、硝酸)和有机酸(醋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丁二酸)研究在不同酸性条件(pH为2~6)下Pb、Cd、Zn、Cu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有机酸的浸提能力明显高于无机酸,且4种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均随着pH的升高而迅速降低。对无机酸而言,当pH〉3时,重金属的浸出浓度趋于稳定;对有机酸而言,在pH为2~5的较大范围内,醋酸表现出较高的浸提能力,而柠檬酸对Pb和Cu没有明显的浸出效果。结合泥质特点,从重金属的络合、沉淀、水解、吸附等反应过程对其浸出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醋酸良好的缓冲能力是其浸提效果优于其他有机酸的重要原因。
- 闫怡新卢一富高健磊吴建平李贝
-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浸出PH
- 明渠渐变缓流水面线计算的迭代法被引量:14
- 2003年
- 由明渠渐变流能量方程,经过适当变形,推导出迭代公式,利用数学分析确定该方法的收敛条件,也是迭代法的应用条件—棱柱体与非棱柱体明渠缓流。迭代公式适用范围较广便于自动计算。通过实例说明使用方法。
- 吴建平吴泽宁
- 关键词:明渠迭代法水利工程计算方法
-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工艺条件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以Na2HPO4和MgSO4为沉淀剂,对氯化铵、硫酸铵、氨水以及碳酸氨等四种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化学沉淀法脱氮处理。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废水初始pH值是影响氨氮去除率最主要的因素,Mg2+和PO43+的投加量与废水中氨氮的比值也对氨氮去除率有重要影响。单因素试验进一步优化表明,对于此四种氨氮废水,当初始氨氮浓度为1500mg/L时,去除氨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0.1~10.5,Mg:N和P:N的比例分别为1.2~1.4和1.0~1.2,此时各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3%~99%,磷的利用率达到97%以上。
- 高健磊闫怡新吴建平王会芳
- 关键词:氨氮化学沉淀法废水处理
- 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接种污泥、进水基质和有机负荷、运行方式、水力剪切力、沉淀时间等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凝结核猜想",认为好氧颗粒污泥的最终形成分为出现凝结核、形成胚胎颗粒污泥及形成好氧颗粒污泥三个阶级。
- 吕晶晶吴建平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