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驰华
- 作品数:37 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湖南郴州丹霞地貌景观特征、成因及演化探讨被引量:3
- 2023年
- 湖南郴州飞天山—高椅岭丹霞地貌是华南地区特色景点之一,以圆顶岩丘景观为特点,与目前常规丹霞地貌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关于其地貌特色、成因机理及演变过程等依然缺乏详细的研究,这与其社会知名度及特殊地貌蕴涵的科学价值不相符。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查明飞天山—高椅岭丹霞地貌由石寨、岩丘、赤壁、石柱、石墙和洞穴及线状沟槽等7种地貌亚类型组成。研究区东、西两侧丹霞景观差异大,在景区东侧,以圆顶岩丘、石寨等特色地貌占主导地位,发现其构景岩层为风成沙漠相砂岩,发育巨型交错层理、小尺度的粒流层和波纹层等典型风成沉积构造。而景区西侧则为“顶斜、陡坎和麓缓”峰林型丹霞地貌景观,岩石类型以冲积扇相块状砾岩为主。不同的岩相类型,是造成景区东、西两侧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后来叠加喜马拉雅期多期次构造改造、水流侵蚀和风化崩塌等作用而最终形成多样化的地貌形态。面积高程积分模型(HI)分析结果表明景区丹霞地貌整体处于老年早期的残丘阶段。综合分析提出了“沉积作用孕景→构造抬升造景→地表营力雕景”的三阶段成景模式。本研究旨在解析丹霞地貌的成因,提升景区丹霞地貌品牌内涵;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对华南湿润气候区岩丘状丹霞特色景观的理解,为华南白垩纪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与借鉴。
- 黄乐清吴驰华周丽芸金妮彭世良胡能勇杨长明陈杰
- 关键词:丹霞地貌地貌演化
- 羌塘盆地隆鄂尼地区油苗芳烃分布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1
- 2014年
- 芳烃作为原油和烃源岩中可溶烃的一个重要组分,能提供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热演化程度和油源对比等多方面信息,并且其比饱和烃具有更强的抗生物降解作用的能力,因此广泛用于生物降解油的相关研究。生物降解油广泛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为了有效开展羌塘盆地油源对比研究工作,本文对隆鄂尼地区油苗开展了系统的芳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样品中检测出的15类化合物系列中菲系列含量极高,其次为三芴系列,萘系列含量较低,但同样检测出一定量的源于陆源高等植物母质的化合物,如卡达烯、惹烯和海松烯等,这表明羌塘盆地生油母质以海相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同时有一定量陆源高等植物输入。芳烃成熟度参数研究表明,甲基萘指数由于受到混源影响而不能单独用于成熟度评价,而甲基菲指数和甲基二苯并噻吩指数是羌塘盆地原油成熟度研究的有效指标,综合各类成熟度指标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原油属于成熟油。
- 季长军伊海生夏国清夏国清吴驰华吴驰华毛玲玲李启来
- 关键词:生物降解油芳烃油源对比羌塘盆地
- 广西东平地区碳酸锰矿床Ga含量高异常的发现及成因初探被引量:4
- 2017年
- Ga是一种典型的稀有分散元素,主要产于铝土矿、闪锌矿及煤矿之中。最近,在广西东平地区下三叠统北泗组碳酸锰矿床中发现Ga高异常含量,w(Ga)介于5.16×10^(-6)~82.80×10^(-6)之间,平均为33.76×10^(-6),达到了Ga工业品位标准;锰矿层和围岩中w(Ga)平均分别为46.40×10^(-6)、19.31×10^(-6),高于国内外已报道的大部分锰矿床。文中根据北泗组碳酸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该锰矿床为热水沉积;同时,结合现代大洋铁锰沉积有关Ga的最新报道,提出北泗组碳酸锰矿床中Ga的赋存与含锰矿物密切相关,其来源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关。最后,文中还利用Mn/Fe-Ga、Co-Ga关系图判别了古代铁锰沉积的成因类型。
- 李启来伊海生吴驰华赵香玲夏国清
- 关键词:地球化学热水沉积锰矿床
- 滇西思茅盆地景谷地区曼岗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石英具有硬度大和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的反映沉积环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石英表面微细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思茅盆地白垩系曾一度被认为是陆相水成沉积,笔者通过野外识别及室内基础研究发现,景谷地区下白垩统曼岗组具有风成沉积特征,需对该套地层开展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的系统研究来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曼岗组石英颗粒表面具有明显的风成特征,磨圆度高,普遍发育典型的蝶形撞击坑、新月形撞击坑、毛玻璃化表面,存在沙漠漆,极易与水成特征相区别;而其较强的溶蚀作用与沉淀作用则显示了当时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在风成沉积确定的基础上,笔者再结合典型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岩性特征等沉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曼岗组应属沙漠沉积。
- 龚政吴驰华伊海生张华沈立建
- 关键词:思茅盆地扫描电镜
- 云南思茅盆地景谷地区下白垩统曼岗组风成砂岩沉积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0
- 2015年
- 本文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实测,室内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测试分析,研究了云南思茅盆地景谷地区下白垩统曼岗组风成砂岩沉积学特征,详细了解了风成砂岩的发育特征,以期为研究区白垩纪古气候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为我国钾盐勘探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和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曼岗组主要出露一套中—细粒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发育中—大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碎屑颗粒分选中等-好,以次圆状-圆状为主,孔隙不发育,杂基含量少;2曼岗组中段发育具平行层理的石英砂岩,粒度分布呈双众数,带状分布,石英颗粒为浑圆状,颗粒表面见Fe、Mn质薄膜,颗粒表面具明显的碟形坑等特征,属于典型的风成砂岩,初步判定其沉积环境为风成沙丘和丘间沉积;3景谷地区下白垩统曼岗组风成砂岩,整体表现为干热型气候,曼岗组中段为丘间沉积,曼岗组上段和下段为沙丘沉积。其在搬运沉积成岩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整体表现为氧化环境,风力较大,风速稳定,持续时间长。此外,可能还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湿润性气候环境,这可能与大气降水、大气环流带的迁移,以及白垩纪海侵作用等有关。
- 袁桃吴驰华伊海生龚政王立成曾令旗
- 关键词: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气候
- 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成盐期岩相古地理及成盐模式被引量:26
- 2015年
- 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发育有多套盐层,具有多层系、厚度大、分布广泛、咸化—盐化旋回清晰的特点。目前对其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油气勘探相关的碎屑岩沉积,对于与蒸发成盐过程相关的亚相、微相研究不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四川盆地上世纪找盐、找钾老井,新一轮盐、钾钻井及油气井资料,将四川盆地划分为五个成盐区,18个次级含盐盆地。以碳酸盐岩台地蒸发成盐环境为侧重点,根据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岩性组合,将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18种典型岩石类型进行了成因分类。认为其分别形成于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等3种主要的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及13种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成盐区沉积相展布,编制了嘉四2(T1j^4-2),嘉五2(T1j^5-2)-雷一1(T2l^1-1),雷三2(T2l^3-2)以及雷四2(T2l^4-2)四个主要成盐期岩相古地理图,认为各成盐阶段沉积相带通常呈环带状分布,以盐湖微相为核心,具有"牛眼式"的岩相分布特点,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成盐模式可能属于"潮上带牛眼式干化小型盐盆(湖)成盐"。
- 龚大兴周家云吴驰华李萌
- 关键词: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沉积相岩相古地理
- 滇西思茅盆地景谷地区曼岗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前人对该盆地做了大量的地质研究,盆地内白垩系(从下到上依次为景星组、曼岗组、扒沙河组及勐野井组)普遍被认为主要是一套陆相水成的碎屑岩地层(陈跃昆等,2004;杨尖絮等,2014),仅个别学者提及该盆地在扒沙河组存在一期时间较短的风成沙漠沉积(夏文杰,1981)。笔者通过野外识别以及室内基础研究工作发现思茅盆地景谷地区曼岗组也具有典型的风成沉积的特征,为了进一步证明风成沉积甚至沙漠沉积的成因解说。
- 龚政吴驰华伊海生张华沈立建
- 关键词:风成沉积碎屑岩石英颗粒
- 内蒙古乌兰盖盆地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研究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乌兰盖盆地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可划分为冲积扇相、湖泊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以煤层作为等时对比标志层(煤层位于K1d2段),编制了乌兰盖盆地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2—K1d4段地层厚度等值线图、最深煤层深度等值线图和砂泥比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乌兰盖盆地中轴线地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存在2个深湖相区,这一地区是深色泥岩广泛分布的地区;紧邻深湖区逐渐过渡为灰绿色砂泥岩相的浅湖相带,地形坡度和缓,东南侧和西南侧坡度起伏大,其间发育有2个孤立、平行盆地边缘的浅湖相区;浅湖相区的间隔地带为滨湖相区,岩性主要为1套浅灰色砂岩夹砾岩的组合,盆地沉积物质来源于北部巴音宝力格古陆和南侧大兴安岭古陆。通过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分析认为,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K1d)生烃坳陷位于巴其北坳陷和高力罕坳陷的半深湖—深湖沉积区,该区地层沉积厚度大、范围广,是下一步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探的重要层位。
- 吴驰华伊海生刘有良夏国清龚大兴
- 关键词: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
- 页岩含油量检测装置
- 本发明提供页岩含油量检测装置,涉及页岩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安装台底端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矩形块状结构的支撑腿。一方面,通过防护杆能够防止人员触碰到第一桶体,也就避免了人员烫伤;另一方面...
- 唐文斌唐闻强张天择吴驰华成大伟荆振华林亚尼张晨
- 羌塘盆地南部地区布曲组砂糖状白云岩埋藏成因的新证据被引量:40
- 2014年
- 羌塘盆地南部中侏罗统布曲组广泛发育东西向延伸长达100余千米的层状白云岩,它们具有典型的晶粒镶嵌结构,孔隙度最高达17.48%,且有油浸显示,是目前寻找优质储层的主要勘探目标。本文采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对这套含油白云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白云岩为高温埋藏成因。白云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100~175℃之间,这一温度范围超过了近地表和浅埋藏阶段混合水成因白云岩范围,且雾心亮边结构的白云石在高温深埋藏阶段白云岩化过程中也可以形成,且亮边与核心光性方位一致,是空隙流体直接沉淀形成的共轴增生加大边。根据包裹体盐度的测量计算结果表明白云石化流体具有高盐度卤水特征。
- 伊海生陈志勇季长军杨晓萍夏国清吴驰华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碳氧同位素中侏罗统羌塘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