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青
- 作品数:92 被引量:6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当娱乐邂逅苦情:娱乐文化的苦情叙事与内在肌理--以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为例
- "苦情"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精神结构,它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基础,以感同身受的悲悯情怀为情感内核,以"坠泪"为体验,以幸福圆满的世俗情怀为情感追求。在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中广泛运用苦情叙事,并在娱乐与苦情的艺术张力中呈现独特...
- 晏青景宜
- 关键词:娱乐真人秀节目
- 基层治理中融媒体中心的信任建构--基于广东省五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调研被引量:6
- 2020年
-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出现,使原有政治信任关系中县级政府信息宣传这一中介转型升级为基层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平台,它也越来越成为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信任建立的重要渠道。通过广东省开平市、廉江市等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调查发现,轻民生的报道框架、舆论引导缺位、民生服务未激活等问题削弱了信任的基石。要提升政府公信力,使其成为建构良性信任关系的主体,应引导群众参与新闻生产、以"媒体+服务"助推乡镇发展、构建地方知识与共同体。
- 晏青侯涵博
- 关键词:信任共同体
- 被“驯化”的的网络直播:互动、身体及认同被引量:2
- 2020年
- 网络直播的原始基因是一种具有抵抗意识的亚文化形式,如今却被驯化为标准化的消费文化。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探讨直播购物过程中直播流程、互动仪式和身体话语的融合。在网络直播的互动仪式链中,消费话语被置换为娱乐话语、审美话语,有效地融商品、身体、知识三者于一体,使消费者对理想身体、群体身份产生认同。本文由此发现网络直播在消费文化传播、主体涵化和审美启蒙方面表现出的独特逻辑。
- 晏青戴霞
- 关键词:网络直播身体
- 互联网语境下电视对青少年有效传播探析
- 2014年
- 作为青少年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现代传播媒介之一,电视不仅带来丰富的资讯、艺术的陶冶、身心的放松,它更对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 李荣晏青
- 关键词:青少年电视互联网语境现代传播媒介潜移默化
- 建设性新闻的观念、范式与研究展望被引量:17
- 2020年
- 在传统新闻价值的线性分类和等级魅惑中,建设性新闻打破既有知识型构的认知序列,成为一种由新闻内部生发的新闻观念,并已形成较成熟的认知观念要素、价值观要素和方法观念要素。建设性新闻因心理变量的加入而更具有人文关怀和现实观照,呈现议题多元、方案逻辑、公众参与等实践模式,促成了以“新闻为介导的知识”生产、记者和受众的对话、新闻价值再讨论。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明晰概念体系、制定新闻生产伦理与规则、加强认知传播技术与方法的运用,拓宽以“中国事实”为支撑、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进路。
- 晏青舒镒惠
- 关键词:新闻观念积极心理学新闻理论
- 起伏不定的情感:生命历程视域下的粉丝持续性认同研究被引量:5
- 2024年
- 粉丝行为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被抛却的青春期执迷,粉丝身份以及生活方式可能伴随人的一生。因此有必要从长时段的、生命历程的视角理解粉丝行为和身份认同,通过自传性叙事访谈及生命故事线方法,深入粉丝的持续性认同心理过程。粉丝认同的发展轨迹呈现出水平、渐变和波折三种发展轨迹,在这个过程中,粉丝除了获得娱乐性满足之外,还获取传记共鸣,且更倾向于在粉丝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粉丝的崇拜心理经历了“从娱乐到意义”的变迁,持续性的偶像崇拜有助于他们在娱乐中获得“共鸣”的体验以应对生命危机,在流动的现代社会中获得自我连续性,建立稳定的自我认同。通过突破静态的、猎奇的审视视角,力图为理解粉丝文化提供生命历程、持续性的过程视域。
- 晏青宋宝儿
- 关键词:粉丝文化偶像崇拜身份认同生命历程
- 数字时代虚拟偶像的生成逻辑与人机互动
- 2025年
- 虚拟偶像作为一种数字媒介角色,是当代大众文化的数字表征、人机互动的新形式。从生成逻辑来看,虚拟偶像本质上是由计算机本体形式化的数据集聚,是人类物崇拜体系中的一种数码物、扩散性媒介与不确定形象,并与民俗文化、大众精神结构、明星制等元素连接。作为数码物的虚拟偶像具有可再生产性、可编辑性、可塑性等核心特性,为粉丝参与素材挪用、数字编码等活动提供了行动入口,勾连粉丝文化中的情感经济、符号化偶像和意义生产,并在界面的统合下争夺粉丝的注意力和精神控制权。深入理解数字时代虚拟偶像的文化价值需要回到人机互动的路径选择上,重新审视数字化生存中人类认知增强这一主题,引导虚拟偶像在日益跨文化、中介化和数字化的世界中扮演更有文化意义的角色。
- 解迎春晏青
- 关键词:生成逻辑粉丝文化人机互动
- 娱乐传播中青少年爱情观的塑造与博弈:基于明星婚恋事件的考察
- 2024年
- 明星产业与粉丝文化成为大众娱乐生活版图的重要“疆土”,明星对粉丝情感体验与观念形成的影响日益显著。以明星为代表的资本方利用媒介内容构造爱情,让青少年共情爱情体验、明确关系范式、设立伴侣标准、获取自我保护经验,但也致使青少年无法坚定爱情信念甚至对爱情产生消极感受。青少年粉丝或是通过选择性接触明星婚恋内容迎合自我的偏好与认知,或是通过拟态分辨划清明星生产与现实生活的界限,利用主体性策略淡化或再塑明星婚恋对自我爱情观的建构,进而影响资本方后续的爱情生产。这种爱情观念的螺旋式生产与互构过程的发现,为理解青少年粉丝的爱情观念提供了来自积极的主体性与观念互动式生产的面向。
- 晏青周宝怡
- 关键词:粉丝文化青少年爱情观娱乐传播
- 中国春节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方式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在全球与地方、传统与现代的多维碰撞中成为问题域,涉及主体性建设、话语策略、价值传播、现代性等议题。我国政府、跨国公司、民间组织等在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方面着力颇多,但仍未完全实现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由他塑向自塑转化,尤其社交媒体这一重要渠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①而社交媒体是当下全球沟通的重要平台与途径。中国节日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其独特逻辑是以社交逻辑带动文化逻辑,以人际交往导向文化的全球融入。
- 晏青杜佳芸
- 关键词:社交媒体话语方式春节文化话语策略人际交往
- 青年群体的情绪危机与调适:网络“发疯文学”的批判性话语分析被引量:7
- 2024年
- 数字媒体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情绪表达上呈现鲜明的数字性、创意性和能动性。近年,青年群体以“发疯文学”这一文体形式,进行狂欢式情感书写与社会表达。这种负面情绪的网络传播,将模糊了身份与圈层信息的媒介“中间地带”视作狂欢情境,突出强调了情绪与状态,而不具备清晰的表意内容和对象,整体给人以“对空言说”之感。青年群体的情绪累积与狂欢化表达,是诸如传统观念束缚下的矛盾与压抑、优绩主义追寻中的压力与焦虑等社会症候的直观体现。同时,“发疯文学”表现了当代青年情绪调节方式的创新:能够向外宣泄以脱离压力源,向内调节以增强掌控力。开放包容的话语环境也为社会情绪裂痕的弥合提供了弹性空间。研究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青年群体负面情绪生成与传播的内在逻辑,同时也为个体和社会层面开展有效的情绪疏导提供了启示。
- 晏青郭京
- 关键词:青年群体情绪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