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周
- 作品数:150 被引量:1,556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初探被引量:4
- 2007年
- 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出发,分析了土地市场管理框架体系和土地要素与国民经济运行的关系,指出土地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现实可行性,阐释了其参与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内容及手段,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 秦明周赵慧张付刚王猛
- 关键词:宏观经济
-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翻转课堂建设——以现代地图学研究进展课程为例
- 2023年
-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育与互联网的关系愈加密切。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实时性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习的灵活性,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线下面对面授课与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以现代地图学研究进展课程为例,从课程的特殊性和育人要求出发,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探讨了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等问题。
- 卢鹤立刘桂芳刘桂芳江猛秦明周潘敏讷
- 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市韧性耦合空间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构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基建和人口耦合视角的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并使用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2005-2020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综合系统水平进行时空分析.以全国、区域、省际及市域为研究尺度,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分析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城市韧性的耦合水平,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诊断耦合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1)2005-2020年期间中国的城市耦合水平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近15年平均指数上升了26%.(2)省际耦合协调水平平均增速0.168,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平均耦合协调水平分别增加了0.12、0.088和0.093.总体来看,2005年中国较高耦合等级的城市多数为省会城市;2010年高值逐渐集聚于京津、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等;2020年则呈现出濒临失调和初级协调连片区、中级和良好协调穿插分布的状态,整体形成优势发展圈.(3)期间区内自相关分析的Moran's I指数增加了0.126.(4)期内驱动因子对耦合水平影响程度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教育支出>非农业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比>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财政支出,且各因子的q值均大于0.5,均可作为耦合水平的主要驱动因子.
- 何双言李昊阳秦明周王小锋杨珍
- 城市扩张区耕地保护的困境与规划的出路
-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国外城市扩张的分析,提出我国耕地保护与规划建议。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比较分析与归纳的方法。结合我国城市扩张70%占用耕地的实际,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扩张占用耕地超前、过快的现实困境;其次,全面分析了城市扩张...
- 秦明周秦志峰
- 关键词:耕地保护城市规划
-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0
- 2004年
- 从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因素出发,概括总结了我国有关的农田碳增汇/减排技术,提出了对农田碳增汇/减排技术进行效益评价的方法,指出了当前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赵荣钦黄爱民秦明周杨浩
-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
- 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土地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土地危机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土地利用的过程中融入伦理道德元素,自觉地爱护和尊重土地,从根本上协调人地之间的矛盾;在意识形态上对土地利用行为形成制约和监督,促使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土地利用伦理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整合优化,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伦理道德衡量人类对土地利用的行为。
- 王佳秦明周
-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
- 中原经济区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和限制度研究
- 为研究2005-2013年中原经济区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和限制度,更深入的认识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人口分布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基于大尺度全区域、中尺度市级单位、小尺度县级单位等相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及土地资...
- 张鹏岩李根明庞博秦明周
- 关键词:人口分布中原经济区
- 城中村改造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以政府、村民、开发商三方结合模式为例
- 近年来,我国城中村改造事业发展迅速,并由此产生了多种改造模式。本文从政府、村民、开发商三方结合模式出发,在分析各自效益的基础上,选取相关指标初步构建了评价城中村改造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
- 申俊鹏秦明周
-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
-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影响因素与技术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 2003年
- 分析了影响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土壤理化性质、管理方式等,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增汇与减排的一系列措施,如:科学施肥,推广保护性耕作法,科学灌溉等,以促进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进一步研究,从而降低大气中碳的浓度。
- 黄爱民赵荣钦秦明周杨浩
-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减排措施
-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地利用问题
- 黄河下游独特的资源环境,分担着行洪、居民生存、湿地等功能。在调查分析了开封市滩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和洪水推演模型,结合地形图数据,整理恢复了不同洪水对滩区的淹没区域与风险,指出土地利用存在的洪水风险、农...
- 秦明周
- 关键词:土地利用黄河滩区新农村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