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琴
- 作品数:27 被引量:18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全面薪酬理论及其对企业员工激励的启示被引量:23
- 2007年
- 文章从外部薪酬和内部薪酬两个角度梳理了全面薪酬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企业员工激励的启示,主要体现在物质待遇激励、精神成就激励、环境氛围激励与生涯发展激励。
- 薛琴
- 关键词:全面薪酬
- 论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异同
- 2006年
- 在分析和评价了多种关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概念表述的基础上,指出了两者在概念和理论上存在几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自然的和社会的载体,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内涵。
- 胡美娟薛琴
-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
- 基于约束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被引量:4
- 2011年
- 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而后介绍了高德拉特的约束理论,并将其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于约束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直指企业目标,强调企业本质问题的改进,它对企业目标的改善是一个不断循环优化的过程。文章最后提出基于约束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五个步骤。
- 薛琴
-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高校行政效能现状与提升原则被引量:8
- 2013年
- 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其行政效能。当前高校行政效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理念滞后、机构设置繁杂、绩效管理缺失、人员素质不高和效能监察缺位。提升高校行政效能要按照构建高校服务型机关的要求,结合新公共管理学的理论,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服务第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尊重学术,辅助教学;素质提高,专业彰显。
- 邓爱华薛琴
-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行政效能
- 与时俱进: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被引量:2
- 2004年
- 全球化、网络化、知识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集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为一体的客观历史过程,是21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背景,是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时俱进的必然动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全球化的战略视角,创新知识化的教育内容和网络化的阵地,以保证政治工作“生命线”优势得到较大的发挥。
- 薛琴屈春芳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行为事件访谈法在干部选拔中的运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视角被引量:4
- 2012年
- 干部招考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大事。传统的面试方法通过考察候选人的知识经验与面试的现场表现等来做出是否录用的决定,但是这些都属于门槛类胜任素质。采用这种方法录用的干部,其绩效难以预测。将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经典实证研究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用于政府干部选拔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一、胜任力模型与行为事件访谈法简介(一)胜任力模型胜任力(Competency)是指能将某一岗位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 薛琴
- 关键词:行为事件访谈法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实证研究方法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招聘
- 基于约束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基于约束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直指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大学生综合素质本质问题的改进。其优化分为五个步骤,即找出约束条件,挖尽约束条件的潜能,使非约束条件服从于约束条件,提高约束条件的能力,重回步骤一,寻找新的约束条件。五大步骤专注于约束条件的突破与提升,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循环优化。
- 薛琴
- 关键词:大学生
-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文章介绍了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分析了胜任力模型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中的价值,提出了将胜任力模型广泛运用于组织招聘与培训、绩效与薪酬管理,构建人力资源新模式,以期提升其选才、育才、用才、留才与激才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 薛琴
-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人力资源管理
- 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被引量:20
- 2007年
- 本文首先介绍了岗位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并针对企业人才传统选拔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3位候选人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评价分值。它为企业选拔人才尤其是核心人才提供可量化并带有未来绩效预测性的科学选拔方法。
- 薛琴
-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选拔
- 技术寻求型OFDI企业人力资源融合机理研究——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文章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为样本,运用动态视角探讨技术寻求型OFDI人力资源融合的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寻求型OFDI人力资源成功融合过程中,需要低调谦虚的态度,构建参与不主导的平等关系;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与培养人才,实施人才本土化管理,以促进技术溢出。在融合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矛盾与沟壑,需要运用中国传统智慧的沟通艺术,由外而内,和风细雨地有效化解,以构建母子企业员工新的心理契约。研究拓展了人力资源从整合到融合的基本认知,对开发人力资源融合理论体系和指导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 薛琴申俊喜
- 关键词: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