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姬
- 作品数:45 被引量:266H指数:9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消亡现象的本质初探
- 研究目的: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有些活动正逐步消亡,影响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系的完整性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长远发展,本文在掌握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 王洪坤韩玉姬
- 从原生态至生态文明: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生态历程与辩证复归被引量:6
- 2017年
- 通过探讨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不同文明时期的文化状态,认为农耕文明时期的少数民族体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时期则是少数民族体育"损生态"和"复生态"的过程。生态文明背景下,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应以原生态为价值根基,在充分认识"损生态"基础上进行"复生态"文化实践。不断促进"原生态性"与"后现代性"的融合转型,培育传承群体与促进代际传承,弥合利益诉求与传承责任等措施。
- 吴明冬姜传银韩玉姬
- 关键词:原生态生态文明少数民族体育
- 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基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园跑APP实施路径探骊
- 2024年
- 为探究运动APP功能与大学公共体育课外锻炼的赋能路径,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级、2022级公共体育课程学生使用UNIRUN APP校园跑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使用评价、使用情况、使用动机以及使用反馈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融通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功能模块、完善校园跑APP科学化实施标准、增强UNIRUN APP体验质量、助力体质健康与课外锻炼的协同赋能路径,以期为运动APP辅助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 陈远莉韩玉姬杨庆彧陈骏饶海
- 关键词:公共体育APP
- 高校体育学导式线上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索被引量:1
- 2020年
- 本研究基于疫情防控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现况,以"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自主锻炼"的教学理念为指引,遵循"学导锻炼、目标导向"的体育教学目标及体育课程特点,借鉴学导式教学法的内容,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三个层面,提出"线上理论学习—线上自主练习—线上交流提升"的高校体育学导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利于丰富体育学习资源,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多维呈现技术动作,利于学生自主练习,增强双向学习沟通,利于综合评价高校体育的线上教学。
- 陈远莉韩玉姬卢君蓉
- 关键词:高校体育学导式线上教学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境困境与消弭路径被引量:77
- 2019年
- 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内,从生境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在阐明生境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生境维度的困境,发现作为原生场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容括多种因素的社会环境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日趋增大。基于面临的困境,认为应当在自然环境维度,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体的建设和优化;在社会环境维度,进行内涵发掘,并针对传承、教育、交流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制度,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发展的生境困境。
- 王洪珅韩玉姬梁勤超
-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生态生境社会环境
-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演进轴线:生态适应被引量:9
- 2016年
-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意涵,是世界体育文化生态圈的一个构成"因子"。研究从生态适应的角度切入,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纵向探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演进理路。研究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不断适应所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的过程中发展演变的,从上古时期的萌芽到古代的繁荣发展,再到近代以来的转向,都是以生态适应为演进轴线的。
- 王洪珅韩玉姬梁勤超
-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生态适应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机制综论被引量:26
- 2022年
- 历经千年赓续至今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传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机制层面探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发生问题,可在很大程度上使传承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更具象化的呈现。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机制进行了界定和内涵阐释,并且通过论证提出了“驱动机制、实施机制、表达机制、保障机制和反馈机制”5个呈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的维度。同时,以上述5个维度为逻辑主线,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视,最后给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的调适策略,即在驱动机制层面要由“分散”型调整为娱乐休闲和竞技竞赛“双重”驱动,在实施机制层面的传承模式需由“单向型”调整为师徒制和师生制“复合型”,表达机制层面需从以“内容”为核心调整为以“主体”为核心,保障机制层面要从以往的“多点支撑”调整为制度和经费“双项支撑”,而在反馈机制层面的评价体系须从之前的“缺失”状态转向以“传承效果”为中心。本研究在传承机制层面的探索,一定意义上深化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问题的认识。
- 韩玉姬王洪珅宋秀平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
- 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9
- 2007年
- 韩玉姬王洪珅林峰
- 关键词:传统体育活动民运会体育文化交流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中的问题及纾困路径被引量:49
- 2020年
-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其在不同语境、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延续、传承和发展等问题,需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审视,唯此,才能形成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维度认知,才能使相关问题得到多元化的呈现。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立论,尝试性地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为出发点,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系列问题。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族群和传统体育4个维度提出了构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观点。探索性地给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概念和内涵,同时,剖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在4个维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即自然环境的滋养作用逐渐减弱、社会环境亟待优化和整合、族群的主体作用日渐减损、传统体育在转型中出现异变现象。最后认为:保护自然环境以巩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根基,优化社会环境来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存续空间,通过激发族群力量使其自觉自为,检证并调适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来摒除各种沉疴痼疾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可取路径。
- 王洪珅韩玉姬韦晓康梁勤超张文涛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族群
- 从“失位”到“适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困境及其纾解被引量:11
- 2023年
-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及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传承长期受限于“人”这一要素,从学界发出的“回归主体”呼吁和“活态传承”的现实需要来看,传承主体失位已然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尝试性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传承主体之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造成传承障壁的认知层面、加剧传承危机的主体流失和影响传承实践的多重因素3个方面指出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主体层面存在的失位表现。通过分析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失位可以按照“加强认知-增加数量-自觉实践”的逻辑来归正,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传承主体走向“适位”的路径:(1)通过提升个体认知能力和群体方面的认知过程构建来增强传承主体的具身认知和观念更新;(2)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来优化传承环境,实现传承主体的“强基增量”,具体通过原生文化空间的营造唤醒传承主体自觉,通过生产生活空间的复建促进传承主体属地回归;(3)从体育赛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和传承平台整合3方面来激发传承主体的内生动力,从而使其在传承过程中躬身力行。
- 王洪珅韩玉姬梁勤超李源
- 关键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