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宙
- 作品数:105 被引量:1,059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自锁式椎间融合器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2年随访)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分析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8年4月,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连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例;前路椎间减压单节段23例、双节段29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前凸角、颈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52例共随访24~40个月(平均30个月)。52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完好,无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发生。平均JOA评分由术前(7.3±0.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14.1±0.7)分,术后12个月(14.7±0.6)分,术后24个月(14.9±1.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21例,良25例,可6例,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6个月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颈髓前后方的充分减压及满意的临床疗效,能获得满意的颈椎曲度、稳定性重建及椎间融合。
- 李振宙吴叶吴闻文侯树勋商卫林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脊柱融合术
- 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成形术对腰椎解剖及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0
- 2010年
- 目的研究经侧后路腰椎间孔逐级扩大成形术对腰椎解剖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6具人脊柱功能单位(L_(4-5))新鲜尸体标本,依次用外直径为7.5mm和10mm的环锯对脊柱运动节段右侧椎间孔下半部分进行扩大成形,观察不同直径环锯对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后解剖学变化,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MTS 858Mini-BionixTest System,Minneapolis,MN)测量脊柱功能单位在椎间孔成形前后腰椎稳定性,包括未加载时中性区的位置及加载10.0N.m后脊柱功能单位的屈伸、侧屈及轴向旋转范围等指标。结果使用外直径7.5mm的环锯对腰椎间孔进行扩大成形时,仅切除L_5上关节突腹外侧部分骨性结构,而对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及关节囊无任何破坏,腰椎稳定性无明显改变;使用外直径10mm环锯对腰椎间孔进行扩大成形后,L_5上关节突腹外侧骨质被部分切除,同时上关节突尖部及部分关节面、腹侧关节囊被一并切除,腰椎侧屈稳定性明显降低。结论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幅度过大,可降低脊柱功能单位的侧屈稳定性,但无明显破坏。
- 李振宙侯树勋吴闻文商卫林郑晓勇双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生物力学腰椎稳定性
-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被引量:7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分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MacNab评分。结果2例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25例随访6~1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术后1周VAS评分0.80±0.6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为0(0~2),术后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H=61.680,P=0.000),且术后6个月内腰痛VAS评分无明显反弹。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按照MacNab评分标准,6个月随访时11例优,12例良,2例可,优良率92.0%(23/2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短期疗效满意。
- 李振宙吴闻文侯树勋商卫林
-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射频
- MRI高信号区与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Z)与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7例长期慢性下腰痛、无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且CT证实无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MRI检查和腰椎间盘造影。分析造影后的X线片和CT片,并结合造影时诱发的疼痛反应,比较其与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之间的关系。结果37例患者共行98个腰椎间盘造影,21个椎间盘疼痛反应阳性,其中有HIZ的间盘10个,占47.6%。77个疼痛反应阴性的椎间盘中,有HIZ的间盘29个,占37.6%。纤维环破裂程度分级越高,MRI出现高信号区的比例也越高,说明有高信号区的纤维环破裂程度高,无高信号区的纤维环破裂程度低(P〈0.01);而高信号区与造影疼痛反应阳性之间并无明显一致性(P〉0.05)。结论MRI高信号区在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中仅为提示性和筛选性的影像学征象,不能替代椎间盘造影的金标准。
- 王华东侯树勋王晓宁李振宙吴闻文
- 关键词:腰痛磁共振成像高信号区椎间盘造影
- 外固定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固定架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新鲜成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正、侧位X片检查,并按照AO分级进行分级。随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或开放复位LCP内固定,平均随访1.6 a,最终采用功能评分判定功能。结果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8%,开放复位LCP内固定优良率为91.3%。结论外固定架和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都能够取得良好效果。LCP内固定优良率高于外固定架组;外固定架手术时间更短,花费更少。
- 黄伟李振宙商卫林吴闻文侯树勋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外固定架
- 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总结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自制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成型器械微创治疗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围术期护理,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内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及术后36个月时的MacNab功能评分的分布。结果手术时间均在40~120min(平均60min)内顺利完成,112例患者术后至少随访36个月,随访时90例优,18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96.4%。仅5例于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腰椎间孔成型、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高了护理康复指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巨宝兰杨艳平田甜李振宙
- 关键词:微创治疗护理体会
- 不同方法射频消融切断脊神经背内侧支后腰椎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评价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后腰椎肌力及活动度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符合小关节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按照电脑随机数发生器随机分为经皮组(20例)和内镜组(20例)。经皮组行X线辅助下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内镜组行内镜辅助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共6个方向的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和活动度,进行组内对照及组间对照对比分析。结果组内对照:两组术后腰椎肌力、前屈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腰椎后伸活动度为(21.21±0.13)°、左侧屈活动度为(31.95±1.03)°、右侧屈活动度为(34.53±1.12)°、左旋活动度为(45.95±1.19)°、右旋活动度为(45.95±1.19)°均大于术前[活动度依次为(15.05±1.58)°,(24.02±0.92)°,(22.02±1.95)°,(32.72±0.92)°,(34.02±0.31)°],经皮组术后腰椎后伸活动度为(25.25±1.41)°、左侧屈活动度为(32.01±1.01)°、右侧屈活动度为(35.01±2.21)°、左旋活动度为(38.01±1.64)°、右旋活动度(40.01±0.67)°均大于术前[活动度依次为(14.99±2.27)°,(26.38±2.10)°,(23.21±1.30)°,(33.03±1.06)°,(35.3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照:术前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6个方向肌力及活动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腰椎左右旋活动度[分别为(45.95±1.19)°和(47.37±1.21)°]大于经皮组[分别为(38.01±1.64)°,(40.0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6个方向肌力及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并未对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旋和左右旋的肌力带来不良影响;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后,腰椎的腰椎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活动度得到了提升;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
- 宋科冉赵宏亮秦江商卫林唐家广侯树勋李振宙
- 关键词:腰痛脊神经脊神经根切断术
- 基于循证医学合理选择单/双通道内镜下脊柱手术技术
- 2024年
- 目前,国际主流脊柱内镜下手术技术体系包括单通道全内镜技术体系(uni-portal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UFESS)和双通道内镜技术体系(biport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BESS)。UFESS使用的全内镜整合了外科手术关键要素,包括光源、摄像、盐水灌洗出入通道以及器械工作通道为一体,集成度高,仅需要经单手术通道即可完成手术。BESS使用的内镜仅仅提供光源、摄像,内镜工作鞘扮演盐水灌洗入水通道,而器械工作通道需要另取手术切口进行,器械通道同时扮演盐水灌洗出口通道。两种脊柱内镜技术均被临床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技术。
- 李振宙
- 关键词:椎间盘摘除术椎管减压术腰椎融合术
- 微创TLIF术中不同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对比研究
-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不同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在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结果。[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50例。其中经可扩张手术通道、传统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
- 李振宙吴闻文宋科冉商卫林侯树勋
- 关键词:盘源性腰痛微创技术
- 腰椎间盘造影一致性疼痛反应和纤维环破裂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0
- 2005年
- 目的: 研究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人纤维环破裂程度和腰椎间盘造影一致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105例慢性下腰痛且无椎间盘突出的病人, 行腰椎间盘造影术。询问造影时病人疼痛反应, 分析造影后的X线片和造影后的CT片, 比较纤维环破裂程度与腰椎间盘造影一致性疼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5例病人中的 285个造影的腰椎间盘中, 67个腰椎间盘诱发一致性疼痛反应, 且全部呈现 2级以上的纤维环破裂。纤维环破裂分级越高, 椎间盘造影时一致性疼痛比例越大, 两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 椎间盘造影诱发的一致性疼痛反应比例和纤维环外层破裂程度呈正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环外层撕裂是疼痛复制的起源部位。
- 彭宝淦孙金烈王晓宁张健李振宙吴闻文侯树勋
-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纤维环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