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昕

作品数:202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专利
  • 4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9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1篇电子电信
  • 3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理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机械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4篇纳米
  • 92篇碳纳米管
  • 92篇纳米管
  • 79篇传感
  • 75篇感器
  • 75篇传感器
  • 72篇电极
  • 66篇碳纳米管薄膜
  • 48篇三电极
  • 30篇第三电极
  • 22篇石墨
  • 21篇石墨烯
  • 20篇气体浓度
  • 20篇绝缘支柱
  • 20篇测量方法
  • 18篇气敏
  • 15篇场发射
  • 14篇阵列
  • 14篇气体传感
  • 14篇气体传感器

机构

  • 202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郑州航空工业...
  • 4篇中国工程物理...
  • 4篇广东顺德西安...
  • 3篇中国石化
  • 2篇集美大学
  • 2篇沈阳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西安邮电学院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202篇李昕
  • 75篇刘君华
  • 71篇刘卫华
  • 71篇张勇
  • 64篇张晶园
  • 50篇唐建文
  • 50篇方静
  • 50篇张建业
  • 50篇王影花
  • 50篇宋晓慧
  • 50篇王进
  • 50篇姜为华
  • 42篇牛国平
  • 42篇王晓冰
  • 39篇朱长纯
  • 34篇王小力
  • 22篇贺永宁
  • 14篇荣命哲
  • 14篇刘定新
  • 14篇杨爱军

传媒

  • 18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功能材料与器...
  • 3篇第六届中国纳...
  • 2篇仪器仪表学报
  • 2篇强激光与粒子...
  • 2篇电子器件
  • 2篇第八届中国场...
  • 1篇半导体技术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声学学报
  • 1篇Journa...
  • 1篇电子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大学物理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固体电子学研...
  • 1篇微电子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8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19篇2021
  • 14篇2020
  • 1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3篇2013
  • 11篇2012
  • 29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乙炔传感器及其浓度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薄膜三电极乙炔传感器及其浓度测量方法,传感器包括三个依次分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第一电极设有透气孔,其内表面粘接有分布着碳纳米管薄膜的基底;第二电极中心设有引出孔;第三电极板面设有盲孔;三个电...
张勇姜为华王进张晶园王影花宋晓慧方静张建业牛国平王晓冰李昕唐建文刘君华
异面结构雪崩GaAs光导开关的制备及特性测试
2024年
雪崩砷化镓光导开关(PCSS)因其超快开关速度、低触发抖动、光电隔离、高功率容量、高重复频率以及器件结构灵活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制备封装了电极间隙为5 mm的异面结构GaAs光导开关,对不同偏置电场下(36~76 kV/cm)开关的暗态和开态的电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百皮秒~纳秒量级的上升沿、低暗态泄漏电流(0.15~6.61μA)、高耐压(18~38 kV)的特点。实验探究了开关工作次数与输出电压峰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工作次数的增大,输出电压幅值呈台阶型降低趋势,在20 kV、2 Hz条件下,开关寿命达4.0×10^(4)次。
杨迎香杨向红朱章杰黄嘉李昕胡龙
关键词:砷化镓光导开关
一种金纳米孔薄膜三电极电离式二氧化硫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纳米孔薄膜三电极电离式二氧化硫传感器,包括三个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第一电极由内表面附着有分布着采用蒸发沉积法生长金纳米孔薄膜的金属膜基底以及设有小透气孔的阴极构成;第二电极由中心设有...
张勇陈麒宇程珍珍潘志刚张健鹏张嘉祥梁冰点童佳明张晶园王小华刘定新杨爱军贺永宁李昕荣命哲
基于砷化镓光电导开关的双极性固态脉冲功率源
2024年
设计了一种基于砷化镓(GaAs)光电导开关(PCSS)的双极性固态脉冲功率源。通过对两级脉冲形成线(PFL)结构端反射系数的研究,分析了单极性正、负脉冲以及双极性脉冲产生的波过程,并采用PSpice工具开展电路仿真研究。研究了输入端电阻阻抗对脉冲拖尾的影响,提出了脉冲拖尾调制和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基于体结构GaAs PCSS和两级脉冲形成线结构,搭建了电阻隔离的脉冲充电实验平台,采用光路分时触发技术对光电导开关导通时序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双极性固态脉冲功率源在2.5 kV偏压下可产生峰峰值达3.26 kV、脉宽5.6 ns、重复频率1 kHz的双极性纳秒冲激脉冲,验证了将雪崩GaAs PCSS与多级波拓扑结构PFL结合产生双极性纳秒冲激脉冲的可行性。
朱章杰杨迎香胡龙黄嘉李昕
关键词:光电导开关双极性脉冲功率源
不同结构石墨烯纳米带吸附NH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石墨烯的气敏传感器对NH3的传感性能,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NH3与不同结构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AGNR)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吸附能、电荷转移和灵敏度,分析NH3在单层AGNR(MAGNR)结构上的最稳定吸附位置,以及3种含氧官能团(羟基、羧基、环氧基)的修饰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MAGNR结构、双层AGNR(BAGNR)结构、含氧官能团修饰AGNR(MGO)结构以及MAGNR与MGO堆叠结构(MGO-MAGNR)对NH3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NH3在MAGNR结构碳六环的中心位置吸附最稳定,吸附能(-0.36 eV)和电荷转移量(-4×10^-21 C)最小;羟基、羧基、环氧基的修饰会使MAGNR结构对NH3的吸附能分别减小0.39、0.21和0.19 eV,传感性能增强;相对于MAGNR结构,BAGNR结构对NH3的灵敏度始终小于0.1,传感性能降低;相对于MAGNR、MGO、BAGNR这3种结构,NH3在MGO-MAGNR结构上的吸附能更小,传感性能更好。
王欢王常吴海洋李昕刘卫华韩传余王小力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带第一性原理传感性能吸附能灵敏度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三明治结构散热薄膜、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石墨烯的三明治结构散热薄膜、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散热薄膜,包括氧化还原石墨烯层和CVD石墨烯层,氧化还原石墨烯层两侧的表面上均设有CVD石墨烯层。本发明基于石墨烯的三明治结构散热薄膜在与衬底平行或垂...
李昕朱莉沈鑫杨向红刘康孙岳党鑫胡龙刘卫华韩传余
一种CVD石墨烯的无污染转移工艺获得氧化石墨烯与石墨烯复合结构的复合薄膜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CVD石墨烯的无污染转移工艺获得氧化石墨烯与石墨烯复合结构的复合薄膜及方法,过程为:先在具有金属衬底的CVD石墨烯的石墨烯表面旋涂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得到结构A;再将结构A在40‑80℃烘1‑60分钟;再去除...
李昕王常刘卫华赵丹王旭明贾唐浩
一种电子封装用的石墨烯包覆铜焊丝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封装用的石墨烯包覆铜焊丝及其制备方法,在普通铜焊丝表面直接生长或移植石墨烯薄膜,所生长或移植的石墨烯薄膜将铜焊丝包覆,从而制成石墨烯包覆铜焊丝。包覆在铜表面的石墨烯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避免铜焊丝在运...
刘卫华李昕李全福王小力
碳纳米管薄膜电离式传感器及两组份气体浓度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电离式传感器及两组份气体浓度检测方法,传感器包括三个依次分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第一电极设有透气孔,其内表面附着有分布着碳纳米管薄膜的金属膜基底;第二电极中心设有引出孔;第三电极板面设有盲...
张勇张晶园宋晓慧姜为华王进王影花方静张建业牛国平王晓冰李昕唐建文刘君华
碳纳米管薄膜电离式传感器及其检测单一气体浓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电离式传感器及其检测单一气体浓度的方法,传感器包括三个依次分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第一电极设有透气孔,其内表面附着有分布着碳纳米管薄膜的金属膜基底;第二电极中心设有引出孔;第三电极板面设有...
张勇姜为华宋晓慧张晶园王进方静王影花张建业牛国平王晓冰李昕唐建文刘君华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