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凯

作品数:26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动脉
  • 17篇主动脉
  • 9篇夹层
  • 8篇主动脉夹层
  • 6篇动脉瓣
  • 6篇主动脉瓣
  • 5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STANFO...
  • 4篇并发
  • 3篇腔内
  • 3篇主动脉瓣狭窄
  • 3篇疗效
  • 3篇钙化性主动脉...
  • 3篇STANFO...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血栓
  • 2篇杂交
  • 2篇手术治疗

机构

  • 15篇河南省人民医...
  • 13篇郑州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26篇梁凯
  • 17篇翟水亭
  • 12篇张志东
  • 11篇王国权
  • 10篇史帅涛
  • 10篇张克伟
  • 9篇符晓阳
  • 9篇李天晓
  • 8篇李卫校
  • 6篇李坤
  • 6篇张东宾
  • 4篇林彬
  • 4篇李坤
  • 4篇王成增
  • 4篇陈凯玲
  • 3篇王琼
  • 3篇刘琳
  • 2篇朱绍成
  • 2篇史云霞
  • 2篇于立洋

传媒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Ⅱ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Ⅱ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讨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医院收治108例Ⅱ型主动脉夹层并采用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将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术后未并发肺部感染的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大、有脑卒中、糖尿病和吸烟史、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高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有糖尿病史、年龄、吸烟史、手术所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P<0.05)。结论Ⅱ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时年龄大、有吸烟史、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使用呼吸机时间过长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管控措施,从而降低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王晴晴于立洋李瑞王丹凤梁凯史云霞
关键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护理对策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治疗方法。方法 23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DVT患者,其中15例行抗凝治疗(抗凝组),8例行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溶栓组);观察2组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2组住院时间均为14d;抗凝组中5例周围型DVT患者出院时血栓完全溶解,6个月复查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0例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出院时5例血栓部分溶解,5例无明显变化,6个月复查均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溶栓组8例患者出院时血栓均完全溶解,6个月复查时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导管直接溶栓治疗可作为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剥脱术后DVT首选治疗方法。
符晓阳梁凯翟水亭
关键词:血栓后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
复合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复杂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复杂的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33例,其中男28例,女5例,平均年龄(50±12)岁。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12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3例手术均顺利,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22d。术后随访3~34个月29例,失访4例,随访率87.9%;21例随访≥12个月。术后造影无I型内漏发生,并发肺部感染1例、脑卒中1例、可逆性肾功能异常6例、逆行性A型夹层1例,无截瘫发生。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病死率6.06%。随访期发生移植物感染1例、逆行性A型夹层持续存在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复合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术后部分严重并发症仍不可忽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系统性长期随访观察。
逯党辉翟水亭李天晓王国权张志东朱绍成梁凯张克伟李坤符晓阳李卫校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复合手术并发症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分析并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7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5例患者因疼痛明显或腹主动脉直径达到30 mm,同时肾下锚定区达到15 mm而采用血管腔内治疗,其中4例行"分体式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1例行"单分支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联合股股转流术";2例肾下锚定区小于15 mm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疼痛明显且腹主动脉直径达到30 mm者行"腹主动脉-右侧髂动脉转流术联合股股转流术"、1例无疼痛表现但腹主动脉直径达到30 mm者行"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转流术";8例无明显疼痛且腹主动脉直径小于30 mm的患者选择内科保守治疗;2例疼痛明显且腹主动脉直径达到30 mm的患者在手术准备阶段发生猝死.分析总结17例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及随访期间重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例血管腔内治疗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5.4±2.9)d,住院期间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1例随访2周,3例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间1例出现左侧髂支闭塞;2例外科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8和49 d,随访时间分别为6和9个月,住院及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8例内科保守治疗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1.1±5.2)d,随访1周至39个月,其中4例随访时间≥12个月,住院及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疼痛明显或腹主动脉直径达到30 mm的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推荐血管腔内或外科手术治疗;没有疼痛表现且腹主动脉直径小于30 mm的患者,推荐内科保守治疗.
王国权翟水亭张志东史帅涛张东宾梁凯张克伟
关键词:疗效比较研究
不同体位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氧分压、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4种体位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氧分压、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5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平卧位、坐位、下肢下垂位和下肢抬高位4种体位护理方法进行试验,比较患者在不同体位护理状态下的氧分压、疼痛值及舒适度水平差异。结果 357例患者中,无疼痛感的患者共106例。相比其他3种体位,下肢抬高位氧分压水平最低,且疼痛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下垂位的氧分压水平最高,疼痛评分和舒适度评分低于其他3种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体位中,坐位和下肢下垂位的氧分压改变程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5.433,P<0.01)。结论平卧位、坐位、下肢下垂位和下肢抬高位4种体位护理中,下肢下垂体位相较其他3种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氧分压、舒适度及疼痛值具有较明显的改善效果。但长时间的患肢下垂体位易引起血液瘀滞造成不适症状,因此还需根据患者病情设定合理的患肢体位护理方式与护理时间。
于立洋刘恒史云霞梁凯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下肢体位护理氧分压疼痛评分
构建肝素控释的介孔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制备负载肝素的介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FFFE)人工血管并观察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介孔人工血管组和普通人工血管组。制备不同性能的固载肝素的介孔人工血管,标记为HMVP.n(n=1,2,3)。利用凝血酶失活实验、加压灌注实验、蛋白吸附实验和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毒性实验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制备出固载肝素的介孔人工血管。凝血酶失活实验显示:HMBVP.n在分别释放5d和20d后仍能灭活大部分凝血酶,HMBVP-1能保持更好的肝素释放性能(P〈0.05)。加压灌注实验显示合成血管无明显直径和长度的变化(P〉0.05),HMVP-n纤维蛋白的吸附值(OD值)分别为0.29±0.12、0.31±0.06、0.30±0.07,较对照组(0.56±0.23)明显地减少了吸附量(P〈0.05),而白蛋白在HMVP-n人工血管吸附的OD值分别为0.390±0.150、0.327±0.210、0.332±0.240,较对照组(0.291±0.220)更易于白蛋白的吸附(P〈0.05),其中HMVP-1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合成血管LDH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541±0.008、0.583±0.012、0.587±0.009,与对照组(0.624±0.0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固载的含介孔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长期抗凝性和生物相容性。
李坤翟水亭周瑜张志东史帅涛刘长建梁凯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介孔肝素
复合手术治疗颅外高位巨大颈内动脉瘤1例
2020年
患者,男性,57岁,因"发现左侧颈部搏动性肿块15年"于2018年2月23日收入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专科检查颈软、无抵抗,左前外侧可触及搏动性肿物,质软,搏动明显,大小7 cm×5 cm,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右侧颈动脉搏动性正常。血液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及梅毒抗体等感染性指标未见异常;CTA检查示颈内动脉呈瘤样扩张(图1A)。患者入院后行颈动脉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扭曲,近心端瘤体直径达5 cm,远端瘤体直径达1.5 cm,且中段可见串珠样瘤样变(图1B),遂诊断为颅外颈内动脉瘤。
王琼梁凯王恒董俊娇翟水亭崔明哲
关键词:颈动脉造影瘤体直径搏动性血管外科颈内动脉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015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住院患者超声心动图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血浆生物标志物与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06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及无退行性变的106例患者的临床及血浆生物学相关指标。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血尿酸[比值比(OR)=1.027;95%可信区间(CI)=1.017~1.054],同型半胱氨酸(OR=1.177;95%CI=1.049~1.35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OR=6.068;95%CI=2.552-4.432)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升高是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危险因素。
刘琳陈凯玲崔存英梁凯林彬王成增张连仲
关键词:主动脉瓣退行性变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生物标志物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后假腔完全闭合1例
2020年
患者,男性,50岁。患者2020年3月2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急诊至当地医院行CTA示降主动脉真腔呈薄片样狭窄,假腔较大但未见血流信号(图1),考虑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予以盐酸地佐辛溶液静滴镇痛,艾司洛尔持续微量泵入以降低心率,先后以硝普钠、盐酸乌拉地尔持续微量泵入控制血压,使收缩压控制在110~120 mmHg(1 mmHg=0.133 kPa),5 d后患者胸痛减轻病情稳定,于2020年4月17日转诊至本院。
王琼梁凯马金辉张东宾王恒翟水亭
关键词:盐酸乌拉地尔降主动脉假腔地佐辛血流信号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of retrograd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complicating TEVAR for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王国权翟水亭李天晓史帅涛张志东梁凯符晓阳张克伟李坤李卫校王博张东宾逯党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