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伟伟

作品数:49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污染
  • 20篇土壤
  • 14篇重金
  • 14篇重金属
  • 10篇耕地
  • 6篇农田
  • 6篇重金属污染
  • 6篇镉污染
  • 6篇金属污染
  • 4篇土壤重金属
  • 4篇农田土壤
  • 4篇污染土
  • 4篇污染土壤
  • 4篇凹凸棒
  • 3篇土壤PH
  • 3篇土壤重金属污...
  • 3篇重金属元素
  • 3篇污染评价
  • 3篇金属元素
  • 3篇环境修复

机构

  • 49篇江苏省地质调...
  • 7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东南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江苏省土地勘...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常州市环境科...

作者

  • 49篇许伟伟
  • 29篇任静华
  • 21篇廖启林
  • 19篇李文博
  • 18篇崔晓丹
  • 18篇范健
  • 18篇郝社锋
  • 11篇刘玲
  • 10篇汪媛媛
  • 9篇金洋
  • 9篇朱锦旗
  • 7篇黄顺生
  • 5篇华明
  • 4篇汤志云
  • 4篇肖灵
  • 4篇顾雪元
  • 3篇李向前
  • 3篇陈火根
  • 2篇蒋波
  • 2篇陈晨

传媒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环境监测管理...
  • 2篇物探与化探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地质学刊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华东地质

年份

  • 4篇2025
  • 5篇2024
  • 8篇2023
  • 2篇2022
  • 12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金属-柠檬酸-针铁矿三元体系的表面络合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根际环境产生的柠檬酸等小分子有机酸可能影响重金属的溶出效应.本文研究了4种重金属Cd、Pb、Cu、Ni及柠檬酸在针铁矿表面的三元体系吸附行为,结果发现柠檬酸促进了4种重金属酸性条件下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量,而Cu、Ni促进了柠檬酸碱性条件下的吸附.结合红外光谱图发现,重金属-柠檬酸-针铁矿主要存在以下2种三元体系形态,即以柠檬酸为"桥键"的≡Fe2CitMe形态和以重金属为"桥键"的(≡FeOH)2MeCit形态.采用电荷分配-多位点表面配合(CD-MUSIC)模型成功预测了的三元体系重金属及柠檬酸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行为,模型结果发现柠檬酸的存在显著改变了重金属的吸附形态,其中≡Fe2CitMe为Cd、Pb、Ni三元体系中酸性条件下的主要形态,(≡FeOH)2CuCit为Cu的主要形态.研究补充完善了根际环境的土壤形态模型数据库,为预测重金属的溶出及生物有效性的模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吴江彤曾安容李清兰任静华许伟伟顾雪元
关键词:重金属柠檬酸针铁矿
三氯乙烯污染土壤的复电阻率特征和频谱参数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复电阻率法(complex resistivity,CR)由于其对孔隙水化学性质、固液界面和流体含量的敏感性已成为具有良好前景的污染物识别工具。本研究选取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利用频谱激电仪对TCE污染土壤进行了复电阻率测量,讨论孔隙水盐度、水饱和度和土壤类型对污染土壤的复电阻率特征和频谱参数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土样的复电阻率均随水饱和度的降低和孔隙水盐度的减小而增大;土壤黏土含量影响孔隙水连续性,当孔隙水出现不连续状态时,实部和虚部出现大幅度变化。总充电率M随着孔隙水盐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水饱和度的降低先减后增。黏土颗粒重排导致的比表面积减小使得总充电率M减小,双电层极化加强使总充电率M升高;平均弛豫时间常数随孔隙水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二者呈对数相关,随水饱和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可极化孔隙尺寸的变化。本研究探讨了地球物理参数与水文地质参数间的关系,为SIP方法在实际有机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振宇许伟伟邓亚平任静华施小清吴吉春
关键词:复电阻率法激发极化三氯乙烯
一种自动施加颗粒状凹凸棒石环境修复材料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施加颗粒状凹凸棒石环境修复材料的装置,包括移动车,所述移动车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储料箱,所述移动车的顶部后侧设有输送组件,所述移动车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
廖启林汪媛媛范健崔晓丹许伟伟刘玲徐宏婷刘玮晶
不同活化剂对镉、铅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选取柠檬酸(CA)、木醋液(WV)、聚天冬氨酸(PASP)、羟基乙叉二磷酸(HEDP)和FeCl3作为活化剂,以镉、铅单一和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振荡淋洗法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活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重金属单一污染时,5种活化剂对镉、铅均有一定的淋出效果,淋出效率均随活化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活化剂通过淋洗实验主要淋出酸溶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2)重金属复合污染时,金属离子间的竞争作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重金属的淋出效率,多数情况下,铅的存在会促进镉的淋出,但镉的存在会抑制土壤铅的释放。
许伟伟滕玉婷任静华张亚平龙珍
关键词:土壤污染活化剂重金属形态
一种联合清除污染耕地高浓度残留镉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清除污染耕地高浓度残留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重金属活化剂对重度镉污染耕地土壤进行重金属活化处理,促进土壤Cd能更快被植物吸收,重金属活化剂为草酸;步骤2、向步骤1处理后的耕地土壤加...
廖启林郝社锋许伟伟任静华范健刘玲汪媛媛崔晓丹李文婷徐宏婷李文博
淮安市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5年
对淮安市2004、2019年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土壤pH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9年研究区土壤pH值范围是4.66~9.46,均值为7.95,整体表现为南低北高,变异系数为0.095,属于弱空间变异性。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9年研究区土壤pH的变异函数的最优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块金系数分别为0.283和0.352,表明受人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土壤pH值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冷热点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较2004年土壤pH高值区明显增多,土壤pH低值区范围进一步扩大,空间集聚分布更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分别能独立解释研究区40.9%和21.7%的土壤pH值空间变异。此外,土壤pH与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硫、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近15年来研究区黄泛区土壤出现轻微碱化现象,洪泽湖泛滥平原区、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土壤出现酸化现象,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调控土壤pH。
李文婷黄顺生许伟伟任静华崔晓丹刘玮晶
关键词:土壤PH空间自相关影响因素
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生物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成熟可收割的重金属修复植物,用去离子水洗净,烘干至恒重后粉碎,过筛后得到重金属修复植物粉末,备用;(2)预先通入惰性保护气排净管式炉内的...
张亚平许伟伟郝社锋张会岩沈凯
江苏金坛西部农用地土壤中磷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研究了江苏金坛西部农用地土壤中P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空间分布变异均较大;不同地貌单元和主要土壤亚类中P含量差异明显;剖面垂向上,表层土壤中P的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在下层有富集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全磷和有效磷存在正相关性。研究区土壤磷活化系数>2%的样品占19.7%,说明全磷不易转化为有效磷;全磷及有效磷三等以上等级占比近50%,说明区内土壤中P元素是一种偏富集的养分,这与长期施肥有关,P元素伴随土地的侵蚀,经多次搬运-沉积-再搬运,最终进入长荡湖水体,增加了其环境被污染的风险。研究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金坛西部农用土地资源及防控农业污染提供了依据。
蔡露明华明许伟伟周强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富硒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江苏省里下河平原区所积累的有关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通过元素分布对比、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系统探讨了该区富硒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为合理开发利用第四纪沉积类型的富硒土地资源等提供了依据或线索。研究结果显示:里下河富硒土壤为典型的第四纪沉积成因,富有机质、偏还原的封闭的潟湖相沉积环境是形成局地富硒土壤的基础;富硒土壤特征元素组合为Se-OM-N-K-Fe-Co,主要位于地表30 cm以上深度,Se含量多为(0.3~0.4)×10^(-6),分布均匀;土壤中大多数元素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Se-OM、Se-CEC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0.66,Se和pH之间有较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5;富硒土壤形成要经历成土母质初始富集、成土期间再富集和成土后表生富集3个富Se阶段,以及非潟湖相沉积物(如海相沉积等)的干扰,有机质吸附、胶体吸附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导致土壤Se富集的主要原因;富硒土壤中还伴有Cu、Pb、Zn、Ni、Co、V等相对富集,但相关重金属未超标。
廖启林廖启林许伟伟黄顺生金洋许伟伟汪媛媛崔晓丹周强
关键词: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一种准确测定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准确测定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测定方法,将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分析结合,提高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为后续确定重金属污染面积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再结合后...
廖启林朱锦旗郝社锋范健许伟伟李文博任静华崔晓丹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