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丽响

作品数:23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冠状
  • 11篇动脉
  • 11篇冠状动脉
  • 9篇血管
  • 8篇造影
  • 8篇体层摄影
  • 6篇血管造影
  • 6篇X线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6篇成像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动脉疾病
  • 4篇动脉造影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造影术
  • 4篇肿瘤
  • 4篇纤维性

机构

  • 22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徐州医学院
  • 2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22篇谢丽响
  • 20篇徐凯
  • 12篇胡春峰
  • 11篇李绍东
  • 8篇程广军
  • 7篇袁莹莹
  • 5篇路莉
  • 3篇张秀莉
  • 3篇汪秀玲
  • 3篇孙毅
  • 3篇孟闫凯
  • 3篇王佳丽
  • 2篇马红
  • 2篇刘忠啸
  • 1篇张延斌
  • 1篇张龙江
  • 1篇李钢
  • 1篇王诚
  • 1篇许旭光
  • 1篇于生才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指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或分布异常,是一种先天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临床少见,具有潜在的心肌缺血和猝死危险。对临床医师而言,正确认识及了解冠状动脉少见的开口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永庚李东野徐凯龙斌谢丽响夏勇张延斌
关键词: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心肌缺血临床医师
心电编辑功能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的心率≥80次/min患者76例(其中男34例,女42例),按心率快慢分5组,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节段性评价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心电编辑的绝对值均在收缩期,其中以280ms及230ms(或240ms)应用较多;心电编辑前后各段图像质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快心率患者中,利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可以减轻或消除冠状动脉CTA伪影,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谢丽响袁莹莹李绍东徐凯程广军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疾病心率
双源CT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DEBR和CoBR应用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双源CT(DSCT)在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双能量自动去骨(DEBR)和常规3D软件自动去骨(CoBR)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病人行DSCT血管造影检查,获双能量数据(140 kV及80 kV)及融合数据(120 kV),对双能量数据与融合数据分别采用DEBR及CoBR生成容积再现(VR)图像,然后手动去除残余骨质。比较DEBR及CoBR时间、最终后处理时间以及残余骨质情况与椎动脉缺损的长度。结果 DEBR及CoBR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但DEBR残余骨质少(t=2.69-12.96,P〈0.05),椎动脉缺如也少于CoBR(t=12.96,P〈0.05),且DEBR的最终后处理时间少于CoBR(t=6.82,P〈0.05)。结论 DEBR与传统CoBR比较,图像残余骨质少,可节省工作人员图像后处理时间,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谢丽响袁莹莹张秀丽徐凯程广军
关键词:减影技术颈部血管
孤立性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囊虫病1例并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5年
囊虫病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神经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NCC)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NCC主要发生在脑内,
谢丽响徐凯张秀莉刘忠啸孟闫凯吴燕妮
关键词:髓外硬膜下椎管内寄生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性疾病
胆囊管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2013年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以往认为属于问皮瘤的一种,近年来结合免疫组化及电镜研究,认为SFT来源于表达CD34抗原的树突状间质细胞。因其组织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较易误诊。发生于胆囊管的SFT较为罕见,现就本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
于生才侍阳宋庆伟谢丽响
关键词:胆囊管纤维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扫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技术扫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MRI检查资料完整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2例,均进行MRI平扫、磁共振电影成像、心肌灌注和延迟增强扫描,观察心脏形态、运动、首过灌注、延迟强化信号改变,分析其诊断价值。所有检查者均经临床确诊。结果 12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共有204段心肌节段被分析,其中63段(30.9%)见异常室壁运动;异常运动节段中,首过灌注心肌信号减低52段,信号正常11段;59段(93.7%)有延迟强化,所有运动异常节段室壁增厚率均下降。结论 MRI多技术扫描可较准确评价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春峰孟闫凯谢丽响汪秀玲李绍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心肌缺血心肌活性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在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AOCA)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 102例患者的资料,对患者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后处理,观察冠状动脉起源及走行.结果 11 102例患者中,共检出AOCA 116例,检出率为1.04%,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62例(53.45%,62/116),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5例(38.79%,45/116),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均高位开口4例(3.45%,4/116),单支冠状动脉5例(4.31%,5/116).结论 DS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起源及走行,可作为无创性检出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李绍东谢丽响徐凯张秀莉胡春峰程广军
关键词:冠状血管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DSCT血管造影在评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估双源CT(DSCT)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良好、并且在4周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至少有一处冠状动脉主...
谢丽响徐凯刘忠啸胡春峰许旭光路莉韩曙光刘盼盼朱远
关键词:侧支循环冠心病
MRI多技术扫描评价心肌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MRI多技术扫描评价心肌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MRI检查资料完整者23例,均进行MRI平扫、电影扫描、心肌灌注和延迟增强扫描,观察心脏形态、运动、首过灌注、延迟强化信号改变,分析其诊断价值。所有检查者均经临床确诊。结果 23例中,12例为缺血性心肌病,共有204心肌节段被分析,63段(30.9%)见异常室壁运动;异常运动节段中,首过灌注心肌信号减低52段,信号正常11段,59段(93.7%)有延迟强化,所有运动异常节段室壁增厚率均下降。2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心脏肿瘤病灶均见延迟强化。结论 MRI多技术扫描可较准确评价心肌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春峰孟闫凯谢丽响汪秀玲李绍东程广军徐凯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心肌病变灌注心肌活性
心电编辑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初步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高心率及心律失常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高心率和心律失常患者共122例,选择不同心电编辑方式进行后处理,对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22例中12例为优良图像,110例需编辑图像,经心电编辑后108例达到合格,其余2例(长代偿间隙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1例,心房纤颤1例)经后处理图像质量仍未达标。结论根据心率及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心电编辑方式,可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袁莹莹徐凯胡春峰谢丽响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心律失常体层摄影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