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玲
- 作品数:42 被引量:191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小麦卷叶突变体RL1的生理特性及遗传研究
- 2023年
- 小麦叶片在逆境下会发生可逆的折叠或卷曲,通过脱水回避的形态学变化降低非生物胁迫的损害。目前小麦叶片卷曲的生理和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EMS诱变晋麦47获得了卷叶突变体RL1(Rolled Leaf 1),RL1在整个生育期叶片呈现卷曲,初生叶片沿中轴脉向近轴面微卷,随着叶片生长加速卷曲,直至为筒状。与野生型相比,RL1株高降低、穗长变短、旗叶变窄和千粒重降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表明RL1种子活力低,且种子发芽率降低了22%。抽穗10 d后,RL1的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但水分利用率降低。低温、高温和干旱促进RL1的叶片卷曲;石蜡切片观察表明,RL1的大叶脉和小叶脉偏少,在中脉区域远轴面厚壁细胞和近轴面薄壁细胞数目减少,且维管束间泡状细胞的面积和数量均明显低于野生型;RL1叶片不同部位泡状细胞缩小以及维管束减少导致整个叶片向近轴面极度卷曲。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的核基因控制,位于1D染色体短臂上,精细定位将目标区间锁定在9.42 Mb范围内。
- 刘叶李越苑名杨卫乃翠关攀锋赵佳佳武棒棒郑兴卫郝宇琼乔玲郑军
- 关键词:小麦细胞学分析生理特性
-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品质性状及HMW-GS组成演变分析被引量:18
- 2018年
- 研究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演变,有助于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可以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品种推广提供依据。对山西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及HMW-GS组成进行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整体上以中筋为主,除硬度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外,其他品质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均逐渐提升,而后呈现下降趋势;山西省小麦品种HMW-GS的Glu-1位点等位变异较为丰富,Glu-A1位点有1、2*和Null 3种亚基类型,Glu-B1位点有7种亚基类型(7+8、7+9、6+8、13+16、14+15、17+18、20),Glu-D1位点有6种亚基类型(2+12、2+10、5+12、5+10、4+12和2. 2+12),共检测到亚基组合类型32种,"Null,7+8,2+12"出现频率最高,且优质亚基的变化与品质演变趋势一致; Glu-D1位点对蛋白质含量、硬度指数、容重、湿面筋含量、延伸性和吸水率的效应较大,其中4+12和2+10对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具有正效应,Glu-B1位点主要影响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指标,其中7+8、7+9亚基对拉伸面积具有正效应,Glu-A1位点的2*对沉降值、最大抗延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具有正效应;"2*,7+8,4+12"和"1,7+9,2+10"亚基组合对品质性状效应较高。
- 赵佳佳乔玲郑兴卫李晓华曹勇马小飞杨斌姬虎太乔麟轶郑军张建诚
- 关键词:品质性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 普通小麦SNP位点标记及其在小麦籽粒叶黄素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普通小麦SNP位点标记及其在小麦籽粒叶黄素含量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检测小麦基因组中Ta‑5B‑SNP52位点单元型的物质在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籽粒叶黄素含量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在小麦的5B染...
- 乔玲郑军张文云武棒棒赵佳佳郑兴卫李晓华关攀锋
- 高产广适黄淮北片小麦新品种-尧麦33
- 2024年
- 尧麦33系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以济麦22//农大3338/CH4131组合(CH4131为自育普通小麦-六倍体偃麦草抗病易位系,综合抗性好、根系发达),经KASP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含有高千粒重基因(TaSus2-2A-A、TaGS2-B1a、TaSus1-7A-H、CWI-4Aa),适应性相关基因如矮秆(Rht2、Rht8,Rht12)和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Ppd-B1a),抗逆性基因如抗白粉病(Pm4、Pm6)和抗穗发芽基因(PHS1)及硬粒基因(Pinb-D1b)的株系,采用双单倍体技术快速纯合,选育出的高产、大粒、广适小麦新品种。2023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220003。
- 郑兴卫郑军乔玲赵佳佳武棒棒许玉娟李晓华郝宇琼
- 关键词: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穗发芽综合抗性六倍体双单倍体
- 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8年
- 采用102对SSR标记,对山西省1949年以来162个小麦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3.9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6,说明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2000-2005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省小麦品种分为8个类群,分类主要与育成年代和生态地理分布有关,其中第Ⅲ、Ⅳ、Ⅴ、Ⅵ、Ⅶ和Ⅷ类群的遗传距离较大、遗传差异较明显。通过分析品种间穗粒数、千粒重和叶绿素含量相关的位点后发现,不同年代的品种中优异等位变异频率随着年代逐渐增长,但部分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仍然偏低,表明重要农艺性状仍有较大的改良潜力。
- 郑军李晓华赵佳佳尚保华曹勇马小飞张晓军乔玲乔麟轶郑兴卫张建诚
- 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将小麦种子在浓度为0.05~0.5(mol/L)乙烷甲基磺酸钠溶液中浸泡,用草甘膦浓度为2.4~3.2(g/L)溶液进行处理,冲洗后取出晾干;S102,将...
- 曲运琴梁志刚姚勇郑海泽范志敏张红芳张照强乔玲高伟宋立红吴安龙董亚玲张文云赵力王全亮
- 文献传递
- 粗山羊草CCT基因家族进化及节律表达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CCT家族基因广泛参与植物花期的调控过程,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Coss.)作为小麦D基因组供体,给小麦带来新的花期及适应性相关基因。研究粗山羊草CCT家族基因不仅可为小麦进化、驯化和演变规律提供参考,还有助于认识粗山羊草作为杂草的生态适应性。粗山羊草基因组中26个CCT基因进化分析后发现Group A、Group C、GroupH和Group G中的13个Aet CCT成员出现了快速进化;Group A中有42.1%的位点存在正选择效应,表明快速进化提高了粗山羊草的适应性。基因结构分析表明CCT结构域在Aet CCT家族中保守性很高,但不同基因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排布差异较大,特异Motif可能是不同亚家族基因间功能差异的重要原因。Aet CCT4、Aet CCT7、Aet CCT8、Aet CCT11、Aet CCT12、Aet CCT16、Aet CCT17、Aet CCT19、Aet CCT21和Aet CCT2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生物钟效应",呈现出24 h的节律性表达,且基本都处于快速进化的Group A、Group C、GroupH和Group 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成员可能参与花期调控等生长发育过程,在粗山羊草的适应性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李晓华丁明亮乔玲李刘军杨堤贻赵佳佳曹勇郑军杨三维
- 关键词:粗山羊草
- 甜糯玉米诱导山西省小麦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的优化
- 2025年
-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极大地缩短了育种进程,是获得双单倍体植株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通过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秋水仙素加倍试验比较获得适合山西省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产生的技术体系,并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品系。结果表明,每年1月15—22日将甜糯玉米品种白甜糯种植在温室可以与大田小麦临汾5064和晋麦84杂交的F1花期相遇;将去雄授粉后24 h的小麦杂交穗,离体培养在磷酸二氢钾3 g/L+亚硫酸8 mL/L+硝酸银10 mg/L+2,4-D 100 mg/L+蔗糖40 g/L培养液中,14 d后剥胚培养,得胚率达到34.08%;将胚培养在添加了0.1 mg/L 2,4-D和0.2 mg/L 6-BA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中,幼胚快速萌动生长,幼苗粗状根数较多,萌发率(84.36%)及成苗率(72.04%)都达到最高。将单倍体植株用500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5 h,并持续通气的幼苗成活率和加倍率均最高,分别为79.52%和55.42%。最终得到155个DH系,从中鉴定出8个含有优质亚基、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系,可应用于山西省小麦遗传育种的实际工作中。
- 张红芳向爱慧郗敬伟乔玲
- 关键词: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双单倍体
- 基因枪介导的冬小麦临汾5064遗传转化体系构建被引量:1
- 2023年
- 以中国小麦优质骨干亲本临汾5064幼胚为试验材料,对诱导、分化、生根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和基因枪轰击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出临汾5064的最适遗传转化体系,为山西小麦育种提供技术平台。结果表明,临汾5064幼胚在3种激素浓度的诱导培养基中均可形成愈伤组织。其中,在含2.0 mg/L 2,4-D的诱导培养基中,参试幼胚具有最高的出愈率(83.0%)。临汾5064愈伤组织在4种激素浓度的分化培养基中均有再生芽产生,当分化培养基包含0.2 mg/L 2,4-D和0.2 mg/L 6-BA时,愈伤组织具有最高的分化率(70.0%)。临汾5064分化愈伤组织在4种激素浓度的生根培养基中均有根生成,当生根培养基包含0.1 mg/L 2,4-D且不添加6-BA时,分化愈伤组织具有最多的生根率(77.5%),并且形成较多数目的根。利用上述优化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对临汾5064幼胚开展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在轰击步骤设置3个压力处理组分别导入测试质粒。结果显示,在900 psi轰击压力下获得192株再生植株,再生植株获得率为28.3%,其中有4株成功扩增出目标条带,具有最高的遗传转化率(0.50%)。
- 乔麟轶李锐郝宇琼乔玲李欣张晓军畅志坚郑兴卫
- 关键词:山西小麦基因枪
- 国外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绿豆是我国食用豆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近年来生产上使用的品种混杂现象严重,商品性减退,因此有必要引进国外种质,拓宽国内绿豆资源血缘,改良绿豆品种,提高育种效率。本文对国内外绿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进...
- 乔玲
- 关键词:农艺性状SSR标记绿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