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礼华

作品数:232 被引量:1,379H指数:2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52篇专利
  • 3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0篇建筑科学
  • 12篇水利工程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文化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矿业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社会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8篇混凝土
  • 53篇钢管
  • 43篇钢管混凝土
  • 34篇混杂纤维
  • 31篇受压
  • 29篇应力
  • 28篇高性能混凝土
  • 27篇纤维混凝土
  • 23篇地震
  • 22篇有限元
  • 22篇混凝土柱
  • 20篇抗震
  • 19篇水库
  • 19篇钢纤维
  • 19篇超高性能混凝...
  • 18篇载力
  • 18篇承载力
  • 16篇骨料
  • 14篇聚丙烯
  • 13篇建筑

机构

  • 228篇武汉大学
  • 13篇武汉理工大学
  • 11篇长江大学
  • 8篇武汉工程大学
  • 5篇湖北工业大学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武汉测绘科技...
  • 4篇襄樊学院
  • 3篇中铁十一局集...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江汉大学
  • 2篇武汉水利电力...
  • 2篇湖北工程学院
  • 2篇北京首钢设计...
  • 2篇联合工程公司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里尔科技大学
  • 1篇中原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建商品混凝...

作者

  • 232篇徐礼华
  • 63篇池寅
  • 38篇黄乐
  • 33篇刘素梅
  • 25篇余敏
  • 19篇李彪
  • 14篇杜国锋
  • 13篇刘胜兵
  • 12篇余敏
  • 11篇徐浩然
  • 10篇温芳
  • 10篇凡红
  • 8篇胡晓斌
  • 7篇谢向东
  • 7篇彭少民
  • 7篇鲍华
  • 7篇许成祥
  • 6篇李芹芹
  • 6篇夏冬桃
  • 6篇丁仕苗

传媒

  • 16篇土木工程学报
  • 14篇武汉大学学报...
  • 13篇武汉理工大学...
  • 12篇工程力学
  • 10篇建筑结构学报
  • 8篇高等建筑教育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硅酸盐学报
  • 5篇岩石力学与工...
  • 5篇建筑材料学报
  • 4篇建筑技术开发
  • 4篇沈阳建筑大学...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武汉工程大学...
  • 3篇第二届湖北省...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岩土力学

年份

  • 3篇2025
  • 10篇2024
  • 15篇2023
  • 9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12篇2019
  • 7篇2018
  • 18篇2017
  • 9篇2016
  • 12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12篇2010
  • 11篇2009
  • 16篇2008
  • 15篇2007
  • 3篇2006
2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可施加侧压力的单丝拉拔试验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施加侧压力的单丝拉拔试验装置,包括框架组件、侧向施压组件和拉拔试验组件,所述的框架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待测试块的试块固定组件,用于调整试块整体高度的四根长直螺杆和用于将装置固定在试验机上的底部钢板,所述的试块...
徐礼华邓方茜池寅余敏黄乐
混凝土柱-钢梁边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拟静力试验,分别对节点核心区无箍筋、柱内核心区有钢筋网片和柱内有小型钢柱三种不同构造的混凝土柱-钢梁边节点的破坏特征、破坏机理以及抗震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小型钢柱并在节点核心区内配置箍筋的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耗能性能;节点配箍率对其极限荷载影响不大,但能影响试件在达到极限荷载后的延性。
黄俊徐礼华戴绍斌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刚度延性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被引量:5
2017年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基本理论属于半经验半理论的范畴,力学分析与计算模型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设计方法涉及现行规范的内容。为适应本课程的特点,必须改革以课堂教学和实验演示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将计算机技术引进课程教学,鼓励学生编制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计算程序,通过程序编写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包括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构造要求,从而培养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刘素梅徐礼华池寅李浩
关键词:计算程序创新教学
关于“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温差损失”的探讨
我国《规范》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蒸汽养护时的温差损失有明确的计算方法。本文从考虑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线温度膨胀系数关系入手,提出该项应力损失的异见,供参考讨论。
刘素梅彭少民徐礼华
关键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组合T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为探讨组合T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性能和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完成了22个该类构件的静力加载试验。试件参数包括剪跨比、轴压比和套箍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该类试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试件的破环形态随剪跨比λ的不同分为剪切破坏(λ=0.2、λ=0.25)、弯剪破坏(λ=0.5、λ=0.75)和弯曲破坏(λ=1.25)3种,且不受轴压力的影响;试件的抗剪承载力随轴压比和套箍指标的提高而增大,随剪跨比的提高而减小。推荐了该类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徐礼华徐浩然杜国锋温芳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抗剪性能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疲劳寿命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考虑钢纤维体积掺量及长径比、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及长径比、应力水平5个因素,设计制作36组混凝土试件,通过单轴等幅疲劳受压试验研究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HFRC)的疲劳寿命。基于疲劳试验数据,分析HFRC疲劳受压全过程,探讨纤维特征参数对混凝土试件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建立考虑纤维特征参数的P-S-N疲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HFRC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呈现出延性特征;HFRC疲劳变形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稳定发展阶段、疲劳破坏阶段;混杂纤维在提高混凝土疲劳寿命方面优于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体现出正混杂效应;文章提出的疲劳方程与文献中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真实地预测HFRC的疲劳寿命。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混杂纤维混凝土结构抗疲劳设计提供参考。
崔凯徐礼华池寅李力剑李雪峰
钢管自应力自密实高强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为提高钢管内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小混凝土的收缩,以保证钢管与混凝土更好地共同工作,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该文提出采用钢管自应力自密实高强混凝土柱,考虑偏心距、长径比和初始自应力等参数的影响,设计制作21根钢管自应力自密实高强混凝土柱和3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柱试件,通过偏心受压试验,考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实测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分析各参数对偏心受压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偏心受压试件主要发生弯曲失稳破坏;试件极限承载力随偏心距或长径比增大而减小,当初始自应力为3 MPa^5 MPa时,钢管自应力自密实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极限承载力提高9.2%~11.7%。参考国内相关规范,通过试验数据回归分析,提出钢管自应力自密实高强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徐礼华许明耀周鹏华刘素梅谷雨姗吴敏
关键词:自应力自密实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极限承载力
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受拉力学性能被引量:8
2024年
考虑粗骨料掺量、钢纤维掺量及长径比等因素,研究了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CA)的单轴受拉力学性能,揭示了纤维增强的机理和粗骨料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粗骨料掺量的增加,UHPC-CA的单轴抗拉强度与变形性能均下降;钢纤维掺量增加、长径比增大对UHPC-CA的受拉力学性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钢纤维与基体间具有良好的握裹力,在基体内出现裂缝后,主要依靠握裹作用承受拉应力;粗骨料的掺入削弱了钢纤维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同时引入了薄弱的粗骨料-基体界面过渡区,对UHPC-CA的受拉性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李力剑刘素梅徐凡丁徐礼华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应力-应变关系
循环受压状态下钢纤维混凝土一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33
2018年
设计制作36个钢纤维混凝土试件,通过单轴循环受压试验,研究钢纤维混凝土循环受压性能,分析钢纤维特征参数对其影响,在此基础上,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循环受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在循环荷载下破坏特性呈现明显延性特征;钢纤维的掺入显著提高混凝土峰值强度,改善其延性及滞回能耗;钢纤维混凝土循环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包络线与单调荷载下应力-应变曲线近似一致;相同卸载点应变时,混凝土累计塑性应变随钢纤维掺量增加而逐渐减小。该文提出的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钢纤维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损伤演化过程,可为钢纤维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和相关规程的修订提供参考。
徐礼华李长宁李彪池寅黄彪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钢纤维混凝土深梁试验研究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试验研究与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钢纤维混凝土深梁的受力性能,包括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开裂荷载及极限承载力等,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能提高混凝土深梁的开裂荷载及极限承载力,并且能有效地抑制结构裂缝的开展;只要合理选用单元类型、参数模型及收敛准则,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池寅徐礼华夏冬桃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深梁非线性有限元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