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微碳卷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微碳卷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是通过寻找合成微碳卷材料的新催化剂而实现的。当使用某些过渡金属的硫化物或磷化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为催化剂时,反应不需要通入含硫或含磷的不纯物作为催化剂气体,...
- 陈丽娟李文军郭燕川徐海涛彭必先
- 文献传递
- 旋管直径为纳米级的螺旋状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旋管直径为纳米级的螺旋状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一带有孔隙的模板以一定的角度放入真空镀膜机内;将高纯度的铜棒置于真空镀膜机内,在真空状态下将铜溅射沉积在模板的孔隙内和周围;将沉积有铜催...
- 陈丽娟彭必先郭燕川韩凤梅李文军
- 文献传递
- 新型手征吸波材料——微碳卷的合成与表征
- 以镍硫合金为催化剂,使乙炔在氩气和氢气气氛中高温热解,合成了具有类似DNA双螺旋结构的微碳卷。采用上述方法,通过调节镍硫合金的组分得到直径在1μm~12μm之间各种尺寸的微碳卷。对部分微碳卷作了SEX、EDX、Raman...
- 李文军郭燕川徐海涛彭必先陈丽娟
- 关键词:吸波材料催化热解手征
- 文献传递
- 碳微线圈的合成、表征及形态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以镍为催化剂,在助剂噻吩的作用下,采用乙炔高温热解法合成了规则、均匀、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碳微线圈.用同一次实验所得的产物,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研究了碳微线圈形态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并进一步通过改变反应器的结构做了比较实验,结合SEM,TEM,SAED和XRD等表征手段对这一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气流的流向以及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是导致碳微线圈形态变化的两个重要原因.另外,对碳微线圈的结构、生长机理以及噻吩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 李文军郭燕川陈丽娟
- 关键词:碳纤维催化热解
- 碳微线圈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雷达吸波涂层中的应用研究
- 新型碳材料在近十几年来一直是材料界研究的热点,人们对各种碳材料的形态控制及其应用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碳微线圈(一种具有类似DNA双螺旋结构的气相生长碳纤维)由于独特的结构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研究表明碳微线圈不仅具有...
- 李文军
- 碳微线圈的气-液-固-固生长机理被引量:3
- 2006年
- 碳微线圈具有类似DNA的双螺旋结构,通常以镍为催化剂,噻吩为助剂采用CVD法制备,但是对于它的生长机理人们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发现构成碳微线圈的碳纤维由三条亚纤维组成,提出了碳微线圈的气-液-固-固生长机理,并以此对实验事实做出合理解释.
- 李文军徐海涛郭燕川陈丽娟
- 关键词:碳纤维
- 微碳卷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微碳卷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是通过寻找合成微碳卷材料的新催化剂而实现的。当使用某些过渡金属的硫化物或磷化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为催化剂时,反应不需要通入含硫或含磷的不纯物作为催化剂气体,...
- 陈丽娟李文军郭燕川徐海涛彭必先
- 文献传递
- 超级电容器用RuO_2/碳微线圈材料的研制被引量:4
- 2007年
- 利用凝胶法在碳微线圈上进行氧化钌(RuO2)修饰,制备RuO2/碳微线圈电极,组装成纽扣式超级电容器,比较了两种电极材料的循环伏安及恒流充放电特性。结果表明:使用RuO2/碳微线圈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单电极比电容达213 F/g,高于碳微线圈材料组装的产品。与RuO2材料相比,RuO2/碳微线圈电极材料的大电流放电特性有了改善。
- 慈颖李文军郭燕川陈丽娟
-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
- 用于化学气相沉积法生产微纳米碳材料的电热箱式炉
- 本实用新型涉及CVD(化学气相沉积)炉,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微纳米碳材料的CVD炉。一炉芯管(3),炉芯管(3)的一端开口,在炉芯管(3)的开口处安装有可开启的活动炉门(8);在炉芯管(3)的上下壁上分别垂直安装与炉芯管...
- 陈丽娟李文军郭燕川陈文浩
- 文献传递
- 旋管直径为纳米级的螺旋状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旋管直径为纳米级的螺旋状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一带有孔隙的模板以一定的角度放入真空镀膜机内;将高纯度的铜棒置于真空镀膜机内,在真空状态下将铜溅射沉积在模板的孔隙内和周围;将沉积有铜催...
- 陈丽娟彭必先郭燕川韩凤梅李文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