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香春 作品数:61 被引量:275 H指数:9 供职机构: 北京世纪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内镜下呈憩室样表现的十二指肠间质瘤一例 2016年 患者女,51岁,主因“间断上腹痛2年余,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2年余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痛,以中上腹及左上腹明显,为持续性剧烈胀痛,伴面色苍白,无纳差、消瘦,无呕血、黑便,无头晕、乏力等。查血红蛋白为69g/L,胃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胆囊结石”。 何杨梅 刘揆亮 吴静 刘红 王沧海 林香春关键词:十二指肠间质瘤 憩室 内镜 胃肠镜检查 油腻食物 面色苍白 第二阶段住院医师消化内镜培训方法初探 被引量:13 2013年 随着近年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年轻医师的内镜培训必不可少。通过规范化的内镜培训和考核制度,使消化科第二阶段住院医师的内镜培训由操作模拟机、硅胶模型、动物模型最后到患者,循序渐进,更加安全有效,使年轻医师能尽快掌握常用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王沧海 林香春 吴静 宿慧 魏南关键词:消化内镜 住院医师 肺癌结肠转移一例 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男,69岁,因间断腹痛2周、加重伴呕吐1d于2013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剧烈绞痛,每次持续数秒后可自行缓解,与体位、饮食、排便无关.1d前受凉后出现持续性脐周绞痛,阵发性加重,伴腹胀.呕吐2次,呕吐物为白色水状物,总量约500 mL.有排气,未排便,无发热.以“腹痛原因待查”入院.21个月前确诊为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进行化学疗法9个疗程和胸部放射疗法23个疗程,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肿瘤病灶已明显缩小(图1). 李秋敬 林香春 吴静 刘红 王沧海 台卫平 刘揆亮 昌红 周全关键词:结肠转移 肺癌 肺鳞状细胞癌 胸部CT 呕吐物 原因待查 幽门螺杆菌空胞毒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空胞毒素(VacA)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全血分离血小板,用不同浓度的VacA刺激血小板,用热灭活VacA作为对照组,观察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采用低剂量vWF和Botrocetin刺激上述两组血小板,观察VacA对血小板凝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acA可以引起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增加;增强血小板对vWF和Botrocetin刺激的凝集反应。结论VacA直接作用于血小板并引起血小板的活化。 林香春 佐藤金夫 尾崎由基男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血小板 普通窄带成像内镜对结直肠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分析普通窄带成像(NBI)内镜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与腺瘤腺管及微血管特征的差异,评价NB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普通内镜下诊断结直肠息肉、病理检查证实为增生性息肉或腺瘤者纳入研究并进行NBI内镜检查.将腺管形态参照改良的工藤分型法分为A型和B型.将微血管形态分为3型,无微血管判为Ⅰ型,微血管沿腺管开口排列、粗细均匀判为Ⅱ型,微血管粗细不均、排列紊乱判为Ⅲ型.比较增生性息肉和腺瘤NBI图像中腺管形态和微血管形态特征的差异,同时对无放大NBI图像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87例患者的107个息肉(腺瘤73个、增生性息肉34个)进行普通NBI内镜检查.腺瘤组息肉最大径和表面分叶者比例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组(P值分别=0.0023和0.0047).腺瘤组中B型腺管形态[86.3%(63/73)]及Ⅱ或Ⅲ型微血管形态[82.2%(60/73)]者较多.以B型腺管形态、Ⅱ型或Ⅲ型微血管中任一特征诊断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82.4%、92.5%.以B型腺管形态联合Ⅱ型或Ⅲ型微血管诊断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2%、91.2%、77.6%.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平均Kappa值为0.761.结论 普通NBI内镜下结直肠腺瘤和增生性息肉的微血管特征和腺管特征存在差异,依据以上两方面可在NBI内镜下实时初步鉴别腺瘤和增生性息肉. 刘红 吴静 林香春 高炳霞 魏南 姜国俊 王沧海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腺瘤 息肉 毛细血管 胃癌组织中前列腺素E_2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42例胃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EP的4种亚型(EP1、EP2、EP3、EP4)mRNA。结果胃癌组织中EP1mRNA表达量为0.181±0.112,高于正常胃组织的0.064±0.043(P<0.05);EP2 mRNA的表达量为0.126±0.082,与正常胃组织的0.158±0.077相近(P>0.05);EP3 mRNA和EP4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044±0.021和0.093±0.035,均低于正常胃组织的0.117±0.085和0.162±0.068(P<0.05)。结论EP1的高表达和EP3和EP4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蔺武 刘心娟 吴静 林香春 魏南 姜国俊关键词:胃肿瘤 白介素17A在结直肠癌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3年 目的:评价白介素(interleukin,IL)-17A在结直肠癌及腺瘤间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消化内镜室2009-2011年行肠镜检查后诊为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IL-17A的表达及其意义,同时评价其与腺瘤组织-连接素(catenin)表达状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53例,IL-17A阳性细胞数为21.6±14.4,高表达率54.2%;结直肠腺瘤48例,IL-17A阳性细胞数为20.42±17.16,高表达率45.8%;溃疡性结肠炎14例,IL-17A阳性细胞数为20.24±12.17,高表达率50.0%;正常对照12例,IL-17A阳性细胞数为6.85±4.66,高表达率0.0%,癌、腺瘤与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但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中,IL-17A的表达与结肠癌的部位、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 e n s i t y,M V D)以及K i-67表达均不相关(P>0.05).结直肠腺瘤中,IL-17A的表达与腺瘤组织学类型、MVD、部位、大小、颜色、形态、是否多发及患者是否伴发结直肠癌均不相关(P>0.05);重度异型增生的腺瘤组织IL-17A的表达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的腺瘤组织(29.62±26.77与16.98±10.6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enin胞核表达的结直肠腺瘤组织中IL-17A计数(29.11±6.16)明显高于胞浆(16.95±7.99)及胞膜(15.10±11.46)表达的结直肠腺瘤(P值分别为0.038与0.021),结直肠腺瘤中IL-17A的表达强度与-catenin的表达部位显著相关(P=0.002).结论:结直肠腺瘤与结直肠癌间质中存在IL-17A高表达,IL-17A可能具有促进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atenin胞核转位的作用. 刘揆亮 余瑞金 吴静 林香春关键词:结直肠癌 Β-连接素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4年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病死率居第三的癌症.结肠镜检查的普及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但近年来近端结肠癌的病死率未明显改变[1].我国的调查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时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在21世纪初时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2].有研究认为,近端结肠癌与远端结肠癌发病率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结肠镜筛查中对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的认识不足[3-4].与传统腺瘤的突变途径不同,SA有着特殊的锯齿状通路[5]. 赵宇 林香春 司空银河 刘揆亮关键词:锯齿状腺瘤 结肠镜检查 近端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 癌发病率 左半结肠癌 NICE分类对结直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观察的国际结直肠分类系统(narrow-band imaging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lassification,NICE)对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10名医师分为NBI有经验组及NBI初学组,独立读取入选的54例患者的60枚结直肠息肉的常规内镜下及NBI模式下的图片.根据NICE分类预测息肉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两组诊断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无差异;评价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NICE分类诊断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在有经验组分别为99.33%、64.67%、82.00%、74.40%及98.95%;在初学组分别为91.33%、66.00%、78.67%、73.70%及90.16%.两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无显著差异.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结论:NICE分型在鉴别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方面具有较可靠的诊断价值,不仅适用于NBI有经验者,亦适用于NBI初学者. 司空银河 林香春 吴静 刘揆亮 蔺武 魏南 姜国俊 刘红 台卫平 宿慧 刘芳勋关键词:结直肠息肉 NBI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明确,近年来研究根除H.pylori可使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 林香春 刘芳勋 侯君 吴静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疾病 血小板数量 活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