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晓清
- 作品数:41 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采用复合保护剂提高重组普鲁兰酶稳定性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向重组普鲁兰酶(PUL)酶液中添加保护剂和防腐剂以提高其热稳定性及储存稳定性,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复合保护剂对酶液的热稳定性影响,并研究了保护剂和防腐剂在常温保藏下对酶液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甘油、Tween20和Ca2+四种保护剂能显著提高PUL的热稳定性,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效果最佳的复合保护剂配方,即Tween20 2 m L/L,明胶6 g/L,甘油5%,Ca2+0.1 mol/L。在60℃下,添加复合保护剂的PUL酶液保温1 h后的酶活保留率为96.07%,较对照高出85.29%;在55℃,通过添加复合保护剂,半衰期较对照提高了3.27倍。最终在常温保藏90 d后,含有复合保护剂和防腐剂(1 g/L山梨酸钾和1 g/L苯甲酸钠)的PUL酶活保留率高达85.25%,达到了工业保藏的需求。
- 赵伟超聂尧穆晓清张荣珍徐岩
- 关键词:普鲁兰酶保护剂热稳定性
- 醇类物质诱导培养改善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去消旋转化能力被引量:6
- 2005年
- 采用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parapsilosis全细胞去消旋转化外消旋苯基乙二醇(PED)制备S-苯基乙二醇.主要研究了在菌体培养阶段添加底物醇类和酮类对菌体生长及菌体产酶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乙醇可以促进细胞生长,提高细胞中脱氢酶活力,从而改善菌体立体选择性转化能力.通过在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添加0.1%乙醇,菌体量增长10%,相对酶活提高30%,采用相同浓度菌体转化105mmol/L(R,S)-苯基乙二醇时,产物(S)-苯基乙二醇的对映过量值从90%提高至99%,产率从87.3%提高至92.4%.
- 任艳秋徐岩穆晓清聂尧
- 关键词:近平滑假丝酵母
- NAD(P)依赖型氧化还原酶分离纯化技术进展被引量:3
- 2005年
- NAD(P)依赖型的氧化还原酶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合成中被广泛应用。以亲和技术为基础的分离纯化方法与其它分离制备方法相比具有高选择性、高活力回收等优点。本文着重讨论亲和色谱技术在NAD(P)依赖型的氧化还原酶的分离纯化及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 徐小琳徐岩穆晓清
- 关键词:NAD氧化还原酶分离纯化技术分离纯化方法生物催化剂
- 葡萄酒酵母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合成(R)-扁桃酸被引量:1
- 2009年
- 研究了葡萄酒酵母不对称还原制备(R)-扁桃酸的转化,并将其放大至反应罐进行小试研究。通过转化条件的优化,在密闭条件下,当底物质量浓度为10 g/L时,苯甲酰甲酸的产率达到72%,扁桃酸的对应过量值(e.e.)值达到99%以上。实验发现,该微生物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全细胞经过10批次反应,产率无明显降低,产物对映体过量值均高于98%。转化反应放大至7 L反应罐体系后,S.ellipsoideus仍然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产率提高到81%,e.e.值保持在99%。
- 王翔穆晓清徐岩郭金玲
- 关键词:葡萄酒酵母
- 新型醛酮还原酶不对称转化制备(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被引量:2
- 2014年
- 生物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高立体选择性等优点,已成为制备光学活性度洛西汀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仍存在有效的生物催化剂数量有限和反应效率低等问题,基因组数据库的发展为新型立体选择性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本研究通过基因组信息挖掘,从Candida parapsilosis CCTCCM203011中发现了8个新型的醛酮还原酶,分析研究不同的醛酮还原酶对N,N-二甲基-3-酮-3-(2-噻吩)-1-丙胺(DKTP)的催化还原能力,发现CPAR4能够高立体选择性地催化还原DKTP生成度洛西汀中间体(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DHTP)。通过粗酶体系反应参数的优化,CPAR4催化还原底物浓度在3g/L时,产率达到94.5%,光学纯度大于99.9%ee;当底物浓度为5g/L时,产率仍达到70%以上。该重组菌粗酶液能够高立体选择性地生物还原DKTP生成度洛西汀中间体(S)-DHTP,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郭荣云聂尧穆晓清徐岩肖荣
- 关键词:醛酮还原酶
- 产普鲁兰酶重组大肠杆菌质粒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通过对产普鲁兰酶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 ET28a-s-pul菌株在发酵过程中质粒稳定性和普鲁兰酶生成量的考察,发现不同宿主对质粒稳定性及酶活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E.coli BL21(DE3)p Lys S菌株为宿主,构建重组菌E.coli BL21(DE3)p Lys S/p ET28a-s-pul,通过控制外源蛋白的本底表达,提高了重组菌株的质粒稳定性。优化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后,重组菌产普鲁兰酶能力由480 U/m L提高至627 U/m L,增幅为30.6%。研究结果认为,严格控制外源蛋白的本底表达,是改善重组菌稳定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 翟成一徐岩聂尧穆晓清
- 关键词:普鲁兰酶大肠杆菌质粒稳定性发酵优化
- 亮氨酸脱氢酶与葡萄糖脱氢酶高效共表达制备L-叔亮氨酸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不同双基因共表达策略对亮氨酸脱氢酶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影响的研究,获得具有高辅酶再生效率的双酶共表达重组生物催化剂,实现L-叔亮氨酸"一锅法"高效不对称合成。【方法】以来自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亮氨酸脱氢酶(LDH)和来自芽孢菌属(Bacillus sp.)的葡萄糖脱氢酶(GDH)为模板,考察单质粒共表达,双质粒共表达和融合表达等3种共表达策略对重组细胞中亮氨酸脱氢酶和葡萄糖脱氢酶活的影响,比较不同酶活比例和不同催化剂形式对三甲基丙酮酸不对称还原制备L-叔亮氨酸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不同共表达策略对亮氨酸脱氢酶和葡萄糖脱氢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亮氨酸脱氢酶在不同策略下均能够正常表达,而葡萄糖脱氢酶在融合表达时没有活力,当C端含有组氨酸标签时,表达蛋白活性低。通过表达优化,获得3株亮氨酸脱氢酶和葡萄糖脱氢酶高效表达且具有不同酶活比例的重组菌。比较粗酶液和全细胞形式下的催化效率,发现酶活比例及催化剂形式对不对称还原反应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确定单质粒串联表达C端不含His标签重组菌E.coli BL21/p ET28a-L-SD-AS-G为最佳催化剂,以粗酶液进行转化时,完全转化0.5 mol/L底物所需菌体量为15 g/L,辅酶量为0.1 mmol/L。【结论】采用单质粒共表达策略,成功构建出1株具有较高亮氨酸脱氢酶和葡萄糖脱氢酶活性的重组菌,实现高效催化TMP合成L-Tle。
- 杨兴龙穆晓清聂尧徐岩
- 关键词:葡萄糖脱氢酶C端
- 克氏梭菌和酿酒酵母混合培养提高己酸产量被引量:18
- 2017年
- 为了提高克氏梭菌8022产己酸的能力,缩短发酵周期,作者将该株菌与酿酒酵母进行了混合培养,并进一步分析混合培养体系提高己酸产量的机理。研究表明:在用发酵罐对己酸菌进行纯培养时己酸菌产量可达6.35 g/L,与酿酒酵母共培养时,产酸达到7.09 g/L,产酸提高了12.5%,且到达最大产酸的周期缩短了约48 h。相关参数的分析表明,酿酒酵母在共培养过程中主要通过提高乙酸到丁酸的转化速率,从而提高己酸的产量。通过分析溶氧值和微生物生长参数,表明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共培养时酿酒酵母的生长提高了共培养体系的厌氧水平,促进丁酸的生成和转化,从而提高了己酸的产量。
- 嵇翔徐岩穆晓清穆晓清
- 关键词:酿酒酵母纯培养共培养己酸
- 融合蛋白CR2-GDH固定化及不对称还原制备(S)-4-氯-3-羟基丁酸乙酯
- 2015年
- 比较介孔分子筛材料SBA-15、MCM-41、海藻酸钙、改性二氧化硅4种载体固定化融合蛋白CR2-GDH其酶固载量和酶活回收率,选择SBA-15为固定化载体。研究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融合酶量的影响以及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固定化酶在双相体系催化不对称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在p H值为5.5、酶浓度为1.4mg/m L、反应1h条件下,固定化酶量为27.7mg/g。加入25mmol/L的Ca2+,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由58.6%提高到78.1%。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40℃条件下酶活回收率提高19.1%。固定化酶水相中反复使用7批次后,剩余活性仍超过30%,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更耐受烷烃类有机溶剂。在水/有机溶剂双相反应体系中,Ca2+/SBA-15固定化酶和游离酶催化相比,产物得率提高23.8%。
- 王爽穆晓清聂尧张荣珍徐岩
- 关键词:融合蛋白SBA-15固定化
- 水/有机溶剂双相酶偶联体系不对称还原制备(S)-4-氯-3-羟基丁酸乙酯
- 2013年
- 酶分子经济性是评估单位酶催化剂分子催化效率的常数,其定义为单位酶活力催化的时空产率,即比时空产率。本研究以模式底物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为研究目标,系统考察了底、产物对参与催化反应的羰基还原酶(CR2)及葡萄糖脱氢酶(GDH)各自酶活力的毒害及抑制作用,对此从17种有机溶剂中筛选较适合该体系的有机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进一步确定水/有机双相最佳反应比例为1:1。在此基础上,采用先单水相后双相的反应形式,结合底物补料策略将底物浓度提高至300 mmol/L,反应6 h后产物得率高达97.4%,光学纯度大于99.9%e.e.,有机相中产物浓度达到475 mmol/L,比时空产率达到16.2 mmol/L·h·U,相比于所报道的酶偶联体系,本研究构建的双相体系具有较好的酶分子经济性。
- 陈星星穆晓清徐岩
- 关键词:羰基还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