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碳源
  • 3篇农田
  • 3篇农田生态
  • 3篇农田生态系统
  • 3篇
  • 2篇对植
  • 2篇增温
  • 2篇植被
  • 2篇植被动态
  • 2篇生态
  • 2篇碳排放
  • 2篇碳吸收
  • 2篇农业
  • 2篇农业园
  • 2篇气候
  • 2篇被动态
  • 1篇地球化学循环
  • 1篇野火
  • 1篇夜间增温
  • 1篇支撑架

机构

  • 9篇临沂大学
  • 6篇山西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聊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中国三峡...

作者

  • 14篇赵杰
  • 5篇王梁
  • 5篇杜自强
  • 3篇安静
  • 3篇张红
  • 3篇刘雪佳
  • 2篇郭娜
  • 2篇武志涛
  • 1篇张霄羽
  • 1篇陈守越
  • 1篇赵虹
  • 1篇姜永见
  • 1篇秦利
  • 1篇郭娜
  • 1篇徐小明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地产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温带昼夜增温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植被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7
2018年
结合1982-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分别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二阶偏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温带地区的生长季不同季节昼夜增温的时空格局以及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对各类型植被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4年来中国温带大部分地区季节性昼夜气温都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生长季昼夜增温速率呈现出不对称性,春季、夏季白天气温上升速度略快于夜间,秋季夜间增温快于白天;(2)不同季节的昼夜增温对植被活动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相对于夜间增温,白天增温对植被活动影响程度更大,影响区域更为广泛;相比夏季和秋季,春季昼夜增温对植被活动的影响范围更广;(3)不同类型植被对昼夜增温速率的不对称性产生了不同的响应,并且在不同季节上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
赵杰杜自强武志涛张红郭娜马志婷刘雪佳
关键词:植被动态
中国温带昼夜增温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植被动态的影响
赵杰杜自强武志涛张红赵虹
1993—2015年中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格局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估算1993—2015年中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析其时空变化格局及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了解这一时期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对水热因子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运用CASA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估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利用一元线性回归、二阶偏相关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草地NPP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对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1)1993—2015年,中国草地NPP年均总量为7.595×10^(14) g(以C计),单位面积NPP均值为296.76g/m^2/a。总体上,草地NPP呈现从东部到西部、从南部到北部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2)1993—2015年草地NPP总量以-1.415×1012 g/a的线性速率(p>0.05)波动式下降。其中,1993—2010年草地NPP总量以-2.312×10^(12) g/a的线性速率(p<0.05)显著降低,2011—2015年草地NPP总量以7.00×10^(11) g/a的线性速率(p>0.05)波动式上升。1993—2015年,NPP呈减少态势的面积大于NPP呈增加态势的面积且40.40%的草地NPP呈现显著性变化。(3)年际变化上,除去2011年以来草地NPP的波动性变化,草地NPP与太阳总辐射和降水量的二阶偏相关性显著,与年平均气温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空间分布上,草地NPP与太阳辐射显著偏相关的面积>与降水显著偏相关的面积>与气温显著偏相关的面积。[结论]1993—2015年,中国草地NPP总体上呈现普遍降低、局部改善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主要受到太阳总辐射和降水量的影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弱。
刘雪佳赵杰杜自强张红
关键词:CASA模型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水热因子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格局
2023年
[目的]构建黄土高原地区长时序、高精度的土地覆盖数据集,对该区2001—2020年土地覆盖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多源、多时期土地覆盖产品和地面特征数据构建训练样本,并使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生成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覆盖(land cover of Loess Plateau,LCLP)数据集。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基于随机森林验证集的结果显示,LCLP产品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高于90%。基于独立验证集的精度验证结果显示,LCLP的总体精度较现有产品提高了0.58%~20.23%。同时,耕地、林地、草地、不透水面和裸地的分类精度均得到了提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LCLP数据集分类精度相较于其他产品有了显著提升,适用于反映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覆盖的变化。2001—2020年,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和灌木呈现下降趋势,而林地、水体和不透水面呈现为极显著的上升趋势。从土地覆盖的变化情况来看,耕地和草地是其他土地覆盖类型新增的主要来源。
马慧赵洪飞岳超赵杰李昱王梦雨
关键词:黄土高原
“三生”共融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区规划——以青岛沽河青青农业生态园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在论述了国内观光农业发展概况及观光农业产生的"三生"效益的基础上,以青岛沽河青青农业生态园区规划为例,分析了理论指导下的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实践,重点阐述了园区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建设和"三生"效益分析。该研究可为各地生态观光农业园区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杨以哲赵杰郭娜王梁
关键词:生态
林火规模加剧火后地表增温
2024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使得极端野火天气显著增加,全球森林野火变得更加频繁,并且单次野火事件的持续时间更长、燃烧面积更大[1~3].例如,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单次森林野火事件的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里翻倍甚至3倍增长[4,5].森林野火可以通过改变陆地-大气界面的碳、氮、气溶胶、水和能量通量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地球物理过程施加影响,从而产生气候反馈[6,7].
赵洪飞赵杰岳超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能量通量野火气候变暖
山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及其碳足迹变化分析被引量:47
2016年
依据2002—2013年山东省17地市农业投入、播种面积以及作物产量等统计数据,对全省各地市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碳源、碳汇估算,从中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造成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田系统具备较强的碳汇能力,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碳排放量,两者的总量之比为4.32∶1;碳吸收量和碳汇量呈增加趋势,碳排放量和碳足迹呈降低趋势;农田生态系统表现出较大的碳生态盈余,碳足迹占同期耕地面积的比值呈现降低趋势,2002年为27.71%,2013年为20.96%;17地市之间单位面积碳汇量和单位面积碳足迹存在明显差异,2013年单位面积碳汇量最高的为德州市(6.20t/hm^2)、最低为威海市(3.02t/hm^2),单位面积碳足迹最高的威海市为0.26hm^2/hm^2、最低的泰安市为0.08hm^2/hm^2。
王梁赵杰陈守越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源碳足迹
基于SWOT分析的太行山区农业产业园规划研究——以河北团山红生态农业园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对太行山区的资源、区位、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等条件进行了简述,运用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法),对太行山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了分析,并以河北省行唐县太行山区为研究对象,考虑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园区发展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农产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开发多元化的旅游项目的建议。通过规划设计研究,园区功能区划分为"一核、六区、一长廊",并制定了"142"(一体四翼双功能)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从而使太行山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期为我国太行山荒山丘陵区农业园区发展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赵杰杨以哲安静王梁
关键词:SWOT分析
混合建模方法下实景三维模型建立与精度分析
2023年
倾斜摄影测量是目前国内外无人机航测最主 要的技术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作业模式和作业参数,可 以高效、准确的获取研究对象的表面三维空间信息和侧面 纹理信息,但是单纯的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能会出现 模型扭曲、拉花、空洞等问题,并且仅能得到3D空间实体 的表面表示模型,即无内部信息的三维壳体模型,无法进 行内部数据处理和管理。选取研究区进行数据采集、模型 建立和精度分析,其中以倾斜摄影测量为主要数据采集手 段,以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为辅助数据采集手段;运用ICP 多源数据融合算法进行两种点云数据融合,并以处理后的 点云数据为基础得到更精准的壳体模型,采用混合建模方 法进行精细化建模,最终得到包含丰富内部数据的实景三 维模型。通过精度分析可以确定模型精度符合我国大比例 尺测图相关规范,数据成果满足“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 需求,模型可直接运用到三维地籍管理和城市规划中,本 方法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王荣华付恒心张浩赵杰
一种土地翻耕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地翻耕装置,涉及土地翻耕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在一侧安装一个滑动连接的升降块,升降块包括第一螺栓杆,升降块在两边分别安装一个支撑轨道,支撑轨道在端部安装一组支撑架,支撑架在底部安装一个滚轮,支...
刘淑华王梁张蓓蓓赵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