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纯
- 作品数:28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用β-乳香酸对血瘀证模型大鼠凝血功能、NO、cGMP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联用β-乳香酸(β-BA)对血瘀证模型大鼠凝血功能、一氧化氮(NO)与环磷酸鸟苷(c GMP)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100 mg/kg)组、HSYA(100 mg/kg)组、β-BA(200 mg/kg)组、联合用药(HSYA 50 mg/kg+β-BA 100 mg/kg)组,每12 h灌胃给药1次,连续7次。第5次给药后给予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8 mg/kg)2次,间隔4 h,中间给予冰水刺激以复制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末次给药30 min内取腹主动脉血检测凝血指标和NO、c GMP水平,并取大鼠颈动脉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加,NO、c GM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切片表明,大鼠颈动脉内皮受损,血管内皮细胞部分从血管壁脱落。与模型组比较,HSYA组、β-BA组、联合用药组大鼠血浆TT、PT、APTT延长,FIB含量减少,NO、c GMP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血管内皮受损程度改善,且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效果明显。结论:HSYA联用β-BA能显著改变血瘀证大鼠的凝血功能,增加血浆NO与c GMP的含量。
- 王明明陈敏纯李玉文丁一张一恺卫培峰文爱东
- 关键词: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瘀证凝血功能环磷酸鸟苷
- 红花提取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血瘀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红花提取物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在血瘀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HPLC-UV法测定血瘀大鼠血浆中HSYA的血药浓度,应用DAS2.0求得药动学参数。结果红花提取物和HSYA在血瘀大鼠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t_(1/2)、ρ_(max)、t_(max)、AUC_(0→6h)和AUC_(0→∞)分别为(1.38±0.21)和(1.11±0.25)h,(8.05±0.57)和(8.36±1.09)mg·L^(-1),(0.75±0.00)和(1.19±0.55)h,(19.24±1.18)和(22.93±2.19)mg·h·L^(-1),(20.45±1.00)和(23.84±2.00)mg·h·L^(-1)。结论红花提取物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吸收比HSYA快,而代谢比HSYA慢,说明红花提取物中其他成分可以影响HSYA的吸收和代谢。
- 乔逸杨志福奚苗苗田云贾艳艳杨静陈敏纯文爱东
- 关键词:红花提取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血瘀大鼠药动学
- 匹伐他汀钙片单、多剂量人体药动学评价
- 2012年
-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匹伐他汀的浓度,研究其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单、多剂量药动学过程。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人(男女各半),分别口服低、中、高3个剂量(1,2,4 mg)进行单剂量药动学研究,2 mg剂量组继续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进行多剂量药动学研究。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匹伐他汀的浓度,并采用WinNonLin 6.2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1、2、4 mg匹伐他汀钙片后的药动学参数:t_(1/2)分别为(11.29±4.28)h、(13.52±5.65)h和(11.87±2.87)h;t_(max)分别为(0.78±0.32)h、(0.75±0.17)h和(0.93±0.31)h;C_(max)分别为(15.80±7.34)ng·ml^(-1)、(36.54±6.29)ng·ml^(-1)和(61.32±15.09)ng·ml^(-1);AUC_(0-48)分别为(36.46±21.86)ng·h·ml^(-1)、(107.90±28.55)ng·h·ml^(-1)和(187.76±62.62)ng·h·ml^(-1);AUC_(0-∞)分别为(40.91±23.20)ng·h·ml^(-1)、(112.97±29.08)ng·h·ml^(-1)和(197.55±68.51)ng·h·ml^(-1)。多剂量组口服2 mg匹伐他汀后的药动学参数:t_(1/2)为(13.07±2.16)h,t。。为(0.68±0.12)h,C★;为(33.88±6.91)ng·ml~,AUC,:为(68.21±20.82)ng·h·ml~,AUC(048)为(77.78±±26.50)ng·h·ml~,AUC(0.。)为(82.59±26.58)ng·h·ml~。匹伐他汀钙多次给药达稳态后,药动学参数t~、t1/2与单次给药一致。结论:在1~4 mg剂量范围内匹伐他汀的AUC(。。8)、AUC(吣)、C~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匹伐他汀在连续多次给药后,无体内蓄积现象;匹伐他汀的体内过程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 张维陈敏纯李健康贾艳艳宋颖鹿成韬文爱东
- 关键词:匹伐他汀药动学
- 匹伐他汀钙片在健康人体内单、多剂量的药动学
- 2013年
- 目的研究匹伐他汀钙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单、多剂量药动学。方法 3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剂量口服匹伐他汀钙片l、2、4 mg进行单剂量药动学研究,2 mg剂量组继续给药7 d,进行多剂量药动学研究。血药浓度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结果健康受试者单剂量给药匹伐他汀钙片l、2、4 mg后,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分别为(0.61±0.11)、(0.62±0.21)、(0.62±0.11)h,ρmax分别为(23.79±3.54)、(59.66±43.08)、(91.44±33.26) μg·L-1,AUC0-48 h分别为(59.81±12.34)、(126.8±97.90)、(216.8±34.75)μg·h·L-1,tl/2分别为(12.14±1.51)、(10.43±2.24)、(12.33±0.85)h;多剂量给药达稳态时,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max(0.83±0.14)h,ρmax(51.45±39.93) μg·L-1,AUCss(131.80±110.7)μg·h·L-1,t1/2(11.74±3.22)h,CL(19.92±10.54)L.h-1,ρav(5.49±4.61) μg·L-1,DF(9.43±1.21)%。结论匹伐他汀在连续多次给药后,体内无蓄积现象,血药浓度4 d已达稳态。在1~4 mg剂量范围内匹伐他汀的ρmax、AUC0-48 h和AUC0-∞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
- 张维宋颖贾艳艳李雪晴陈敏纯刘美佑宋薇周伦文爱东
- 关键词:药动学参数多剂量给药匹伐他汀单剂量口服
- 红花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 目的比较红花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二味中药配伍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C18Shim-packVP-ODSC18(150mm×4.6mm,5μm),流动...
- 杨静杨志福陈敏纯奚苗苗田云贾艳艳文爱东
- 关键词:红花当归羟基红花黄色素A
- 红花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 目的比较红花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二味中药配伍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C18Shim-packVP-ODSC18(150mm×4.6mm,5μm),流动...
- 杨静杨志福陈敏纯奚苗苗田云贾艳艳文爱东
- 关键词:红花当归羟基红花黄色素A
- HPLC-MS/MS联用技术定量测定人血浆中伊伐布雷定及其代谢产物被引量:6
- 2012年
- 为了定量测定人血浆中伊伐布雷定和去甲伊伐布雷定浓度,建立了HPLC-MS/MS联用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V(甲醇)∶V水(5mM醋酸铵+1%甲酸)=80∶20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Diamosil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通过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469.2→177.1(伊伐布雷定),m/z455.2→177.1(去甲伊伐布雷定),m/z285.1→193.1(地西泮)。伊伐布雷定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1 3~101.3μg/L,定量下限为0.101 3μg/L;去甲伊伐布雷定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85~25.5μg/L,定量下限为0.085μg/L。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15%,平均回收率>75%。
- 贾艳艳鹿成涛宋颖丁莉坤杨静陈敏纯李雪晴宋薇周伦冯智军文爱东
- 关键词:伊伐布雷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血浆药物浓度
- 壳聚糖-鞣质复合膜的止血促愈合作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制备壳聚糖-鞣质复合膜,研究其止血及促愈合作用。方法从中药蒲黄中提取鞣质,与壳聚糖混合后冷冻干燥制成复合膜。通过测定体外血液凝固时间和在体肝脏止血时间,评价复合膜的止血效果。制作大鼠皮肤损伤模型,敷以复合膜治疗,观察伤口HE染色结果,测定肉芽组织蛋白质和羟脯氨酸含量,评价复合膜的促愈合作用。结果所制复合膜能明显缩短体外和在体的血液凝固时间,并且具有较好的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结论壳聚糖-鞣质复合膜制备工艺简单,具有止血和伤口促愈合作用。
- 关月田云杨志福陈敏纯文爱东
- 关键词:壳聚糖鞣质止血促愈合
- 依普利酮在健康志愿者体内代谢物依普利酮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对单次给药后,依普利酮在健康志愿者体内代谢物依普利酮酸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单次服用不同剂量依普利酮片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依普利酮的代谢物依普利酮酸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25、50、100mg依普利酮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4.2±1.6)、(4.5±2.3)、(5.1±1.3)h;Cmax分别为(151.5±38.36)、(203.9±60.49)、(543.0±139.8)ng/ml;AUC(0-30)分别为(756.7±300.4)、(1103±363.0)、(2660±638.0)μg.h/L。结论在25~100mg给药剂量范围内,依普利酮片在体内呈现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 同丽萍贾艳艳马忠英陈敏纯杨志福文爱东
- 关键词:依普利酮血浆药动学
- 红花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红花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2味中药配伍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磷酸调节pH至3.5),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回归方程Y=22821ρ-4105.1,r=0.9999,在2.5—50mg·L^-1内线性相关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为2.2%;阿魏酸回归方程Y:70219ρ-2573.9,r=0.9999,在0.5~10mg·L^-1内线性相关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RSD为3.0%。结论红花当归共煎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比各单煎液中含量高。共煎更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的含量。
- 杨静杨志福陈敏纯奚苗苗田云贾艳艳文爱东
- 关键词:红花当归羟基红花黄色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