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秋杰 作品数:18 被引量:4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社会学 更多>>
BIM技术在仿古建筑三维设计中的应用——以宜昌市某寺庙大雄宝殿为例 2025年 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传统的二维设计方法在仿古建筑设计中已显不足,以宜昌市某寺庙大雄宝殿为例,探讨BIM技术在仿古建筑三维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及其优势,具体包括构件库开发、模型搭建、协调优化、图纸输出及多维度应用等方面。结果表明,BIM技术能够提升仿古建筑设计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分析BIM技术与虚拟现实(VR)、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发展趋势,旨在为仿古建筑的设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张颖 韦秋杰 杨敏 胡丹萍 王云天关键词:BIM技术 仿古建筑 硅灰与再生钢纤维对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2025年 本文旨在研究矿物掺合料(硅灰)对钢纤维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火山渣轻质骨料作为材料。试验中采用硅灰替代10%的水泥质量。钢纤维添加量为混凝土体积的0.4%与0.8%,其长度与直径的比为62.5。本研究对4种不同配合比轻质混凝土试样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对其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硅灰的最佳掺量为10%,钢纤维对轻质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更显著的提升效果。 王云天 杨敏 胡丹萍 韦秋杰 张颖关键词:矿物掺合料 硅灰 钢纤维 轻质混凝土 建设工程计价模式比较与结算审核研究 我国建设工程计价模式主要有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两种。定额计价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商品价格必须以市场作为其主导者,只有这样才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才能使我国经济... 韦秋杰关键词:计价模式 建设工程 施工单位 文献传递 综合评价法在设计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介绍了综合评价法在设计方案优选中的意义,阐述了综合评价法的理论原理,利用综合评价法对一商品房住宅小区设计方案进行了优选。 黄晓兰 韦秋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项目式学习成效研究 2025年 1引言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IT)在建筑领域日益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建筑类专业学生面临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挑战。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学习参与度密切相关,而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能够促进学习参与度的有效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是通过合作和参与来实施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利用3D可视化和强大的协调性来模拟建筑施工的特定过程的技术,它在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 王云天 杨敏 胡丹萍 韦秋杰 张颖 王蕾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高等职业院校 建筑类专业 有效教学模式 学习参与度 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4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和关键要素。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以四川省为例,分析了当前四川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 韦秋杰 彭丽 杨敏 张颖 王云天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11 2019年 工程造价预算是控制建筑工程成本以及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探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全方位高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最大化效益。 韦秋杰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 清单计价模式下提高甲方造价工作的探讨 2010年 针对目前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站在甲方角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使甲方计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使用。 陈果 韦秋杰 黄晓兰关键词:清单计价模式 全过程控制 企业定额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红色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探讨 2023年 红色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往往局限于物理维护和简单的记录,而缺乏高效、动态的管理和展示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写为BIM)技术的引入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带来了新的可能[1,2]。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能够提供全面、精确的建筑物数据,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独特价值[3]。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实现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三维数字化记录,高效地进行结构分析、风险评估和修复规划,增强其对公众的展示和教育功能。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红色建筑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探索一条红色建筑保护的新路径。 韦秋杰 杨敏 胡丹萍 张颖 王云天数字孪生技术在四川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文章以四川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数字孪生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四川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事例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四川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四川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策略。数字孪生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精度和效率,还能推动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教育普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发展潜力。 王云天 杨敏 胡丹萍 胡丹萍 韦秋杰关键词:红色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