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华
- 作品数:26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动力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燃烧室室壁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壁温分布研究 (一)实验部分被引量:14
- 1994年
- 在模拟实际燃烧室室壁加热情况下,对三组不同几何参数的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进行了热态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冷却气流量下沿轴向的壁温分布,并与纯气膜和夹层气膜冷却的相应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冲击/气膜冷却效果优于纯气膜和夹层气膜冷却。
- 金捷马继华金如山
- 关键词:燃气轮机燃烧室壁温
- 亚燃、超燃双重燃烧进气分流数值模拟研究
- 马继华
- 关键词:亚音速燃烧超音速燃烧欧拉运动方程高超音速进气道
- 轴对称DCR进气分流流场数值模拟
- 1995年
- 用矢通量分裂法,采用MacCormack一步格式,对DCR(DualCombus-torRamjet,简称DCR)进气分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提供了全场清晰的波系结构和物理信息.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压,可以有效地控制结尾激波的位置,从而改变亚燃室内回流区的大小,对组织亚燃室燃烧和火焰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 马继华吴斌张帆
- 关键词:冲压喷气发动机燃烧系统进气道流场
- 燃烧室室壁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壁温分布研究(二)理论部分被引量:10
- 1994年
- 在考虑轴向导热的基础上,结合壁温分布实验数据,用纯气膜及冲击换热的研究成果,发展了计算纯气膜、夹层气膜及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火焰筒一维壁温分布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二者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在冲击/气膜复合冷却计算中,应充分考虑Cm的值随Gc增大而增大的情况;且冲击/气膜冷却计算中的Cm取值高于纯气膜及夹层气膜冷却计算的Cm取值。本程序可用于纯气膜、夹层气膜及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火焰筒一维壁温分布的初步分析中。
- 金捷马继华金如山
- 关键词:燃气轮机燃烧室壁温
- 超音速扩压叶栅激波结构与流动特征分析被引量:3
- 1999年
- 高级压比风扇叶尖Ma数可能超过 2 .0 ,合理组织叶片通道的激波系 ,减小激波 /附面层干扰 ,提高风扇效率和稳定工作范围 ,是风扇设计中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超音速叶栅的激波结构和流动特征的分析 ,以及对这些叶栅的工作机制与设计特点的探讨 ,可为高级压比风扇设计提供某些有益的参考。
- 项林马继华陶德平
- 关键词:超音速扩压叶栅激波结构流动特征涡扇发动机
- 超音通流风扇变循环推进系统内流特性模拟被引量:1
- 1999年
- 从飞行剖面上特性、高度 -速度特性、部件工况三方面 ,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一种非常规结构的系统—超音通流风扇变涵道比循环推进系统的总体性能 ,并与常规系统的性能作了某些对比。
- 单鹏马继华
- 关键词:总体性能变循环内流特性
- 超音通流风扇叶栅流场数值模拟
- 1994年
- 用矢通量分裂法求解N-S方程和Euler方程,对超音通流风扇叶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由计算结果给出的物理图象表明:叶栅通道内没有强激波,亦未出现分离回流,全叶栅流场均为超音速,说明计算的两种叶型符合设计要求,其性能有待实验检验.
- 马继华单鹏周盛
- 关键词:超声速叶栅流场航空发动机
- 高温富油燃气超声速燃烧数值模拟被引量:23
- 2000年
- 发展了二维超燃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程序 ,用来进行高温富油燃气超燃流场的数值计算。数值解法采用了 Mac Cormack预估 -校正两步显式格式求解矢通分裂形式的 N- S方程组 ,湍流模型采用了壁面率修正的 Baldwin- Lomax代数方程模型和用于剪切混合层的普朗特混合长度模型。在超燃计算中 ,应用 C2 H4- O2 两步反应的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 ,模拟高温富油燃气超燃试验的试验状态。计算结果表明 ,在高温富油燃气超燃流场中 。
- 王春司徒明马继华杨茂林
- 关键词: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数值模拟
- 气泡雾化喷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4
- 1994年
- 进行了两组不同结构形式的气泡雾化喷嘴的试验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喷嘴对液体介质粘度不敏感,在小气液比条件下获得了很好的雾化效果,雾化性能明显优于从国外引进的某些空气雾化喷嘴.该研究成果已于1993年2月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型专利.
- 孟祥泰马继华
- 关键词:喷油器雾化二相流动泡状流航空发动机
- 双钟型喷管高度补偿特性的数值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针对双钟型喷管流场中存在的激波、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大尺度分离流动等复杂的物理现象,应用RNGk ε湍流模型封闭二维粘性可压缩N S方程组,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及隐式Gauss Seidel迭代方法进行耦合求解,对双钟型喷管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双钟型喷管在低空出现壁面可控流动分离,避免了过膨胀现象,性能优于大面积比钟型喷管;在高空下为完全附着流动,性能优于小面积比钟型喷管,实现了高度补偿特性。
- 马宏瑞张扬军郑孟伟马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