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波

作品数:88 被引量:293H指数: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32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基因
  • 13篇转座
  • 11篇转座子
  • 10篇克隆
  • 8篇斑马
  • 8篇斑马鱼
  • 6篇精子
  • 5篇亚细胞
  • 5篇亚细胞定位
  • 5篇胚胎
  • 5篇转基因
  • 5篇细胞定位
  • 5篇活性
  • 4篇蛋白
  • 4篇多态
  • 4篇荧光
  • 4篇荧光蛋白
  • 4篇真核
  • 4篇真核表达
  • 4篇生物信息

机构

  • 79篇扬州大学
  • 3篇密苏里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苏州市吴中区...
  • 1篇江苏农牧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扬州市职业大...
  • 1篇美香食品有限...

作者

  • 79篇高波
  • 50篇宋成义
  • 23篇李碧春
  • 16篇王宵燕
  • 14篇陈才
  • 11篇沈丹
  • 10篇孙怀昌
  • 10篇王赛赛
  • 10篇吴晗
  • 8篇陈伟
  • 7篇阴彦辉
  • 7篇陈国宏
  • 7篇崔恒宓
  • 7篇周辉云
  • 6篇许峰
  • 6篇王升智
  • 6篇孙敏
  • 6篇秦玉蓉
  • 6篇王伟
  • 5篇经荣斌

传媒

  • 8篇中国家禽
  • 6篇生物工程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畜牧杂志
  • 4篇畜牧兽医学报
  • 4篇生物信息学
  • 3篇黑龙江畜牧兽...
  • 3篇遗传
  • 3篇动物科学与动...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2015中国...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当代畜牧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睡美人”转座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睡美人(Sleeping Beauty,SB)”转座系统是Tc1/mariner转座子超家族中的一员,已经失活了一千多万年。1997年,Ivics等根据积累的系统发生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子重建,终于唤醒了其转座活性。近年来对“睡美人”转座系统的转座效率和转座机理进行的研究,已证明SB转座子在基因筛选,转基因及基因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重点论述了SB转座子在结构及其优化、转座机制和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同时对其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谢飞高波宋成义陈国宏
关键词:脊椎动物转座机制
含重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降血压牛奶的开发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uman tissue kallikrein,KLK1)具有降血压和肾脏损伤修复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将KLK1cDNA降隆入自行构建的鸡输卵管特异表达载体p...
高波房浩霞王安平孙怀昌
关键词: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牛奶降血压
Tol2转座子介导斑马鱼rps26基因附近增强子捕获及注解分析
2018年
随着人类等生物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认识和理解基因组上表达调控元件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任务,增强子捕获技术是一种鉴定基因组上增强子元件及其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选择Tol2转座子系统介导制备的稳定增强子捕获品系TK4系(头部和躯干特异性GFP表达),利用Splinkerette PCR(sp-PCR)、原位杂交和比较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所捕获增强子的解析研究。将TK4系的F1代与野生型斑马鱼杂交,收集受精卵,于6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24 hpf、48 hpf、3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4 dpf、5 dpf六个发育阶段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模式;然后通过sp-PCR方法克隆到Tol2转座子插入位点斑马鱼基因组侧翼序列,经比对分析表明插入位点位于基因组23号染色体27749253位置,在rps26基因的intron1中,且报告基因插入方向与基因方向相反。在插入位点100 kb的基因组范围内有7个基因,分别为arf3a、wnt10b、wnt1、rps26、IKZF4、dnajc22和lmbr1l。通过VISTA程序对不同脊椎动物基因组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在rps26基因下游有2个潜在保守的非编码序列区CNS1(Conserved non-coding sequence)和CNS2,为可能的增强子元件。胚胎原位杂交表明:rps26基因的两个转录本有母源性表达,rps26-201在合子中的表达早于rps26-001,而TK4系斑马鱼的GFP在早期(6 hpf)不表达,后期rps26与GFP的表达模式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提示两者可能既接受共同的增强子调控,但也存在不同增强子调控,所获得的2个潜在的增强子(CNS1和CNS2)可能对附近的基因(包括rps26)发挥差异的时空表达调控作用。本研究首次成功获得rps26基因附近2个潜在增强子,为深入研究这两个增强子对基因组附近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所采用的结合技术手段也为增强子解析提供参考。
桑亚通沈丹陈伟产舒恒顾浩高波宋成义
关键词:注解斑马鱼
湖羊MyoG基因CDS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11年
参阅GenBank发表的波尔山羊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序列,设计3对具有互补末端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湖羊MyoG基因的3个外显子,利用重叠PCR技术,将此3个外显子连接,并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3.0-MyoG,转染NIH-3T3细胞,RT-PCR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湖羊MyoG基因的CDS,在离体细胞中MyoG基因发生了转录,这为进一步研究MyoG基因的体内外表达及生物学的活性奠定了基础。
许峰秦玉蓉阴彦辉张振韬宋正海范广习高波李碧春
关键词:MYOG基因重叠PCR真核表达载体湖羊
梅山猪SLC36A1基因cDNA克隆、组织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4年
为了研究SLC36A1基因的功能及其与梅山猪毛色等表现的关系,试验以梅山猪皮肤组织cDNA为模板,PCR扩增SLC36A1基因完整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LC36A1基因CDS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用RT-PCR方法检测SLC36A1基因在梅山猪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SLC36A1基因CDS全长为1 431 bp,编码476个氨基酸,属于跨膜疏水性蛋白,具有转运功能,是比较保守的基因;RT-PCR检测该基因在梅山猪雄性生殖系统及肾脏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在肝脏、肌肉、子宫、输卵管等组织中表达量很低,并且首次发现该基因在尿道球腺中有最高的表达量。
冯晓军李乐义陈才李庆平高波王宵燕耿拓宇宋成义
关键词:梅山猪克隆生物信息学
猪GH基因部分突变位点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被引量:5
2003年
采用 PCR-RFLPs技术 ,以 Msp 、Apa 为内切酶 ,检测猪 GH基因 2 0 6~ 71 1位大小为 5 0 6bp片段中 2处突变位点 ( 2 95~ 3 0 0位及 5 63~ 5 66位 ) ,分析各多态位点在皮特兰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姜曲海猪、梅山猪 5个品种中的分布。结果表明 :1 Msp 酶切突变位点的 3种基因型在 5个品种中分布差异极显著 ,皮特兰猪与长白猪、姜曲海猪、梅山猪 ,杜洛克猪与长白猪、梅山猪 ,长白猪与姜曲海猪两两猪群间差异极显著 ,其他猪群间差异不显著。中国地方梅山猪、姜曲海猪和国外长白猪等位基因 G1 的比例很低 ,皮特兰猪群的等位基因 G1 的比例略高 ,其他猪群 G2 等位基因频率较高。2 Apa 酶切突变位点 3种基因型 ,除梅山猪与其他猪群间分布差异极显著外 ,其他两两猪群间分布无差异 ,但各群体中 G4
经荣斌宋成义陶勇高波张金存陈华才黄富林杨元青
关键词:GH基因突变位点多态性
体内外精原干细胞介导大群生产转基因鸡被引量:8
2008年
本研究以重组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标记,采用公鸡睾丸内转染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和体外转染SSCs再移植的方法,探索家禽转基因新方法.同时比较了公鸡接受不同剂量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效率.结果显示:(i)接受外源基因剂量分别为50,100,150和200μg/mL时,48h后睾丸细胞显示绿色荧光的比率分别为4.0%,8.7%,10.2%和13.6%,差异显著(P〈0.05).睾丸内注射外源基因第25天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精子表达绿色荧光的百分率逐渐提高,到第70天后表达率达到高峰,且趋于稳定,4个剂量组分别为12.7%,12.8%,15.9%和19.1%.差异显著(P〈0.05);(ii)第70天的睾丸冰冻切片观察,曲精细管周边均有荧光表达;(iii)F1代中,56.2%(254/452)的胚盘表达绿色荧光.活鸡血样PCR检测56.5%(13/23)为阳性,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鸡基因组;F2代中,53.2%(275/517)的胚盘表达绿色荧光.活鸡血样PCR检测52.9%(9/17)为阳性;(iv)F,代和F2代鸡心、肝、肾和肌肉等组织冰冻切片观察和PCR检测,绿色荧光阳性率在50.0%~66.7%之间;(v)体外SSCs转染外源基因后移植,可在受体公鸡睾丸中生长发育,正常产生精子.后代中,12.5%(8/64)的胚盘表达绿色荧光,活鸡血样PCR检测11.1%(2/18)为阳性.结果证明精原干细胞介导转基因是一种简单、高效、可大群体生产转基因鸡的有效途径.
李碧春孙国波孙怀昌徐琪高波周冠月赵文明吴信生包文斌余飞陈国宏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猪POU1F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分析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获得猪POU1F1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信息,揭示其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特点,阐明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克隆、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进行POU1F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分析,利用一般线形模型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POU1F1基因1.5 kb的启动子区域内发现5个多态位点;其中,5 bp短片段插入或缺失突变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引入品种猪中最高,在培育品种中中等,在中国地方品种最低。一般线形模型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与猪的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相关。多重比较分析发现,AA基因型个体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P<0.05),而AB和BB基因型个体的体高、胸围和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AB基因型个体的体长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5 bp短片段插入或缺失突变的A等位基因是生长性状的优势等位基因,是生长性状可能的分子标记。
宋成义赵芹高波王宵燕吴晗周辉云经荣斌毛九德
关键词:POU1F1基因多态生长性状
种蛋开窗封口方法对转基因鸡胚孵化和发育的影响
2016年
试验旨在优化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开窗封口方法,检测其对鸡胚孵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将种蛋孵化至HH14阶段,在钝端开一小孔进行胚胎外源DNA显微注射,然后分别用医用胶布、医用胶布+石蜡膜两种方法进行封口,继续孵化至出雏。检测孵化第7、14和21天的鸡胚成活率、孵化率及初生体重。结果表明,胶布封口孵化率高于胶布+石蜡膜,两组孵化率虽然显著低于正常种蛋孵化率,但优于传统封口方法。两种封口方法对雏鸡初生重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研究为转基因鸡制备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开窗封口方法,为提高转基因鸡效率奠定基础。
王亚丽王赛赛高波宋成义
关键词:孵化率初生重显微注射
鸡抗病毒Mx蛋白修饰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高保真RT-PCR的方法从Poly(I).Poly(C)诱导的鸡成纤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鸡全长MxcD-NA,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9-T Simple载体上,利用PCR突变技术将其第2 032位的碱基由G突变为A,经克隆测序证实突变成功后,将已突变的Mx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通过PCR、酶切鉴定插入片段正确,提取质粒转染COS-Ⅰ细胞进行RT-PCR鉴定。结果表明:正确克隆了鸡Mx基因,并成功对该基因进行PCR诱变修饰,构建了能够表达鸡Mx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为Mx基因体内外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倪黎纲何先红余飞李碧春高波谢飞程旭梅吴晓伟
关键词:MX蛋白真核表达载体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