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峭巍 作品数:19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更多>>
公共性与社会化:公共考古学与公众考古学之思辨 被引量:14 2018年 一般意义上说,不论是公共考古学还是公众考古学,都是译自欧美考古学界的“public archaeology”。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飞速发展对考古遗址和文化遗产资源带来了巨大破坏,考古学界尝试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开辟考古遗址和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新路径。换句话说,公共考古学概念的提出,就是如何在考古学社会化过程中,更加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公众保护考古资源与文化遗产[1]。此后,相关的书籍和期刊相继出版[2]。21世纪初,公共考古学已初具规模,公共考古论坛也成为一些大型会议的必备议题,如美国考古年会、欧洲考古年会、上海考古论坛等都有“public archaeology”的系列讲座和论坛。 魏峭巍 方辉关键词:公共领域 华翰维(Henry T.Wright)教授访谈录 2017年 华翰维(Henry Tutwiler Wright III)为美国著名考古学家,现任美国密西根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早在1962年,华翰维已成为美国考古学会会员。1964年,他本科毕业于密西根大学人类学系,随后在芝加哥大学获人类学硕士学位(1965年)和博士学位(1967年)。毕业后,华翰维先后任密西根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1967年-1971年)、副教授(1971年-1976年)、教授(1976年-),密西根大学人类学系Albert C.Spaulding学院教授(2001年-2007年)、Albert C.Spaulding学院杰出教授(2007年-),圣达菲研究所教授(2002年-),密西根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员(1967年-)、博物馆馆长(1988年-1991年)。华翰维教授现兼任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考古艺术博物馆研究员(1975年-今)、西非不列颠研究所会员(1980年-今)、美国麦克阿瑟协会会员(1993年-1998年)、圣达菲研究所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5年-今)、圣达菲研究所成员(1998年-今)、英国东非学会会员、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讲师(2009年)、山东大学立青考古访问教授(2011年-今)等。华翰维教授所获荣誉和奖励有:麦克阿瑟天才奖(1993年-199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美国考古学会(A.I.A.)杰出成就金奖(2009年);美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2013年)。华翰维教授有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先后在美国密西根、阿帕拉契亚、切萨皮克、安纳波利斯、俄亥俄河谷,法国多尔多涅,伊拉克乌尔,伊朗德鲁让平原、扎格罗斯山、苏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墨西哥奥哈卡,马达加斯加,肯尼亚,埃及,叙利亚,中国河南、云南,山东,蒙古国阿尔泰等国家主持或参与考古调查发掘。1975年以来,长期致力于非洲马达加斯加的考古和研究。华翰维教授对当代考古学的理论建树有重要贡献。他是社会复杂化研究的奠基者,率先提出社会复杂化、三级聚落、四级聚落等关键概念和理论模式� 李水城 魏峭巍 温成浩关键词:助理教授 访谈录 考古学家 人类学 山东陈家河遗址西周陶器使用浅析 2016年 陈家河遗址延鲁北地区西周时期一处重要遗址,出土了一批包含典咽周文化特征和以素面鬲为代表的东夷土著文化的重要遗物,大致相当于晚商至西周早期山东地区东夷土著文化遗存,与长岛珍珠门、潍坊汇泉皮为代表的"珍珠门文化"一脉相承。陈家河遗址中尽管存在着素面鬲和绳纹鬲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器物,但可能不是由周人和夷人两个族群分别单独使用,而更可能是归某一族群使用,应是陈家河遗址的先人即接受了周文化的夷人族群所共用。 魏峭巍 哈克 赵益超关键词:考古遗址 陶器 西周 考古学文化 考古发掘 考古学家 分歧与整合:公共考古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0 2011年 一、导言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Postmoder-nism)席卷全球,科学的合法性问题(Legiti-macy of Science)受到了普遍质疑[1],以"理性"为本位的宏大理论构建已经无法满足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2],现代科学自身的保守性和功利性已经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方法进行了解构,对权威话语的逻各斯(Logic)的中心主义进行了颠覆[3],人本主义、人文关怀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诉求之一。 魏峭巍关键词:考古学 后现代主义 分歧 合法性问题 哲学思潮 山东济宁地区汉代画像石所见铺首衔环初探 2022年 山东济宁地区出土和收藏汉代画像石,可见大量铺首衔环图像。分析表明济宁出土的包含铺首衔环的画像石始见于西汉晚期,而盛于东汉中晚期。在雕刻技法上,阴线刻和凹面线刻则多出现于西汉晚期,自东汉中期转为减地平面线刻和浅浮雕两种雕刻技法。西汉晚期的铺首面部特征传自青铜器俯首衔环中兽面的凌厉感,整体造型较为朴素粗犷;自东汉中期,铺首衔环的兽面被赋予人性气息,整体造型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特别是装饰以及兽角出现了新的“鸟衔鱼”造型,也从侧面反映出东汉中晚期济宁的画像石艺术达到了巅峰时期。 骆燕 魏峭巍关键词:汉代 艺术特征 雕刻技法 国外公共考古学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15 2010年 公共考古学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公共"(Public)一词的含义一直都是公共考古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公共"蕴含着国家和公众两个不同的维度,根据"公共"一词包含的不同价值取向,国外公共考古学的研究经历了政府参与、公众参与、公众导向等三个不同的阶段,这对中国公共考古学的定位于"面向公众的考古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魏峭巍试论鲁北地区的珍珠门文化 被引量:2 2015年 珍珠门文化作为商周时期的东夷文化,首先发现于胶东地区。随着鲁北地区考古材料的丰富,特别是潍坊汇泉庄、淄川北沈马等遗址的发掘,表明以素面红陶鬲为代表的非典型商周文化遗存应属于岳石文化之后珍珠门文化的范畴。鲁北地区作为珍珠门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存续下限可至西周中晚期,说明该地区的夷人文化系统并没有被商文化完全取代或同化,而从西周早期开始,东夷土著文化与周文化逐渐融合,西周中期之后其主要文化因素也逐渐融入周文化之中。 魏峭巍关键词:商周时期 东夷 民族融合 鲁北商周盐业生产组织初步研究:以盔形器为例 2015年 鲁北地区盐业考古的实践活动,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山东省文物普查,发现了以盔形器为主要遗物的遗址。考虑到盔形器的形制特征和集中分布于环渤海南岸的特点,调查报告推测'盔形器是齐国大规模‘煮海为盐’的工具'~①。进入21世纪以来,鲁北莱州湾沿岸盐业考古不断取得新成果,先后发现了大量商周时期盐业作坊遗址。 魏峭巍关键词:考古 遗址 盐业 山东临淄东古城村北遗址西周墓(M4040)发掘简报 被引量:1 2021年 2016年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大学文学院在山东临淄东古城村北遗址发掘了一批西周至战国时期遗存。其中M4040为西周时期中型贵族墓,随葬器物较为丰富。该墓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坑下部有生土二层台和壁龛,葬具为一椁一棺。随葬器物有铜器、陶器、石器等,其中铜器有礼器爵、觯各一件。墓葬发现有人牲、羊牲、殉人、殉狗现象。根据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及出土器物判断,M4040可能为西周初年殷遗民的墓葬,墓主可能为中小贵族。东古城M4040南邻临淄齐故城,该墓的发现为研究临淄齐故城的性质提供了重要资料。 魏峭巍 赵益超 杨谦 杨谦 闫明(图) 王涛(图)关键词:随葬器物 出土器物 墓葬形制 遗址发掘 鲁北商周社会变迁研究 本文旨在对考古材料以实践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鲁北地区商周时期的考古材料的分析,从陶器生产、聚落分布和墓葬制度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比较鲁北地区商周不同时期社会组织的再生产过程;借助现代政治学中常用的理论模型——央地关系模... 魏峭巍关键词:商周时期 社会变迁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