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有朋
-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权力、资本的碎化与尺度修复:城镇开发边界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 2024年
- 文章从权力、资本与空间互动的视角审视中国城市增长主义下的空间增长逻辑,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提供理论认知与实践建议。研究发现:(1)央地间的用途管制冲突、市辖区间的经济发展机会争夺造成规划增量空间大规模碎片状分散;(2)资本再地域化的空间需求与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供给错配,资本避险引发空间治理危机;(3)城镇开发边界通过尺度上移、尺度外移的方式实现资本积累的尺度修复。文章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理解城市空间增长内在逻辑与城镇开发边界的内涵,对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 卢有朋张衔春岳文泽岳文泽
- 关键词:权力资本
- 基于职住平衡的低碳城市组团空间结构模式与政策引导
- 通过分析现代城市整体空间格局,认为位于特大城市郊区与中心城区边缘的"综合性工业组团"是可以实现职住相对平衡并满足居民日常需要的空间单元。在界定"综合性工业组团"的规模与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认为通过职住平衡实现组团内的短路径...
- 卢有朋
- 关键词:低碳
- 基于职住平衡的低碳城市组团空间结构模式与政策引导
- 通过分析现代城市整体空间格局,认为位于特大城市郊区与中心城区边缘的“综合性工业组团”是可以实现职住相对平衡并满足居民日常需要的空间单元。在界定“综合性工业组团”的规模与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认为通过职住平衡实现组团内的短路径...
- 卢有朋
- 关键词:低碳城市
- 路径依赖·政策驱动:我国大城市远期空间发展的情景比较——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路径依赖与政策驱动是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的两种典型情景。文章以武汉市为例,比较研究了两种情景下武汉市远期空间发展的动力、格局和战略选择差异。针对武汉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战略选择指出:路径依赖情景下,应解体重组"六大新城组群"及"四大功能板块",打造"主城—副城—边缘城市一体化"的区域城市;政策驱动情景下,应建构"主城—新区双极核"的区域城市,培育专业特色化的政策新区。对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情景进行分析,顺应了规划编制从蓝图式向过程式转变的目标导向,可为我国大城市远期远景空间结构调控提供思路。
- 单卓然黄亚平陶德凯卢有朋
- 关键词:情景分析
- 平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类识别研究——基于江汉平原21个市县的熵权法评价研究
- 2024年
-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管理工具,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尺度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分类识别与横向比较研究,以江汉平原地区21个城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解析与地理信息数据分析方法批量识别城市建设用地,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以及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上述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分类,揭示市级城市、省直管城市、县级城市等不同行政级别管辖差异下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分异情况,为城市因地制宜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 林颖张娴卢有朋祝贺
- 关键词:建设用地熵权法中心城区
- 典型用地形态特征与地表热岛效应的相关性--基于四种"局地气候区"的比较研究
- 减缓热岛效应关乎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调整需要考虑地块形态对局地温度的影响。以武汉市为实证案例,运用Landsat8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识别建设用地地块中的建筑群体形态特征,在借鉴"局地气...
- 卢有朋梁思成朱小玉
- 关键词:城市形态热岛效应
- 基于多元驱动力的大城市空间布局情景模拟——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4
- 2017年
- 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具有不确定性,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需要借助情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大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演化的基础上,指出市场力的变迁促使主导功能要素升级,而政府力则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与制度框架干预空间资源配置。随后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市场力与政府力的现状特征识别出三大空间发展驱动力,并生成三种情景空间布局方案,在综合比对分析后提出了整合性方案,对多元驱动力下城市空间布局情景规划方法做了初步探索。
- 黄亚平卢有朋单卓然周敏
- 关键词:驱动力情景规划
- 城市街区空间形态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城市作为承载居民工作与生活的主要载体,其街区层面的空间形态是影响人居环境舒适度的关键因素。然而,既有关于城市建成环境与热岛强度的关联性研究存在不足,表现为:(1)空间形态指标选取的典型...
- 卢有朋
-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街区
- 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街区空间结构模式探讨被引量:10
- 2013年
- 街区是居民日常出行的集中场所,也是组织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从居民的出行需求与各类设施的可达性需求出发,建构城市中低碳街区的空间结构,使各功能用地与空间可达性最大效用耦合,并以此为指导建设功能混合的城市街区,有助于减少主干路上的交通拥堵,降低街区内部居民的机动车出行比例,进而降低碳排放量。
- 陈锦富卢有朋朱小玉
- 关键词:可达性
- 鄂东沿江城镇群体空间的成长机理及优化策略
- 在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的背景下,沿江城镇群体作为一种特定的城镇空间受到关注,对其成长机理与空间优化策略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以鄂东沿江城镇群作为案例,结合其自身特点与区域发展趋势,采用实证分析、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 黄亚平卢有朋胡君